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碎”真的会致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碎”真的会致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人极度悲伤时,常用“心碎”来形容心情。这不是夸张,这在医学上称作“心碎综合征”。

过度悲痛会“心碎”而死

个案:据英国《镜报》报道,英国77岁的乔治・皮特曼在妻子罹患肺癌去世后悲痛过度,几个小时后心脏也停止了跳动。经医生诊断,他死于“心碎综合征”。

这对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了ss年。妻子病后,他一直守在妻子身边。在妻子弥留之际,他说:“我马上就来陪你……”

“心碎综合征”是指人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产生了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最早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亨特・钱皮恩等人发现,并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心疼得像碎成一片一片的了

个案:有位27岁女子在获悉父母死于车祸后,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一度垂危,医生最初把她当心脏病人处理,准备为她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前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时,发现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呈现气球样扩张。确诊为“心碎综合征”。

个案:有位小学教师,本准备与相恋s年的男友结婚,不想男友移情别恋。失恋后,她没有哭,只是茶饭不思。第三天下午,她突然感觉强烈心口疼痛,憋闷,几乎不能呼吸,家人以为是心梗,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医生诊断为“心碎综合征”。愈后,她说:“当时心疼得仿佛碎了,碎得一片一片的!”

“心碎综合征”最多的表现就是“剧烈的胸痛”,心电图也可以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变化。也就是说,“心碎综合征”其实并不是心真的碎了,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病变,只是那种痛起来的感觉,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样。

“心碎”时心脏看起来像气球一样

1931年,著名生理学家Gannon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叫做“交感素”的化学物质,它“在情绪与器官功能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经瑞典生理学家Euler确认其为“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有让心脏跳动加快的作用,但是,伦敦帝国学院的学者利用老鼠做实验时发现,当它释放过量时,竟会抑制心脏心肌的收缩功能,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的跳动能力。

那么,它在何时会“释放过量”?是在遭遇应激压力事件时!因此,它又被称为压力激素。

人心脏的交感神经受体在左心室基部与心尖部位的比例不一样,因此,当人极度伤心时,压力激素在心室基部与心尖处释放的量不一样,这样就造成心尖未收缩,但心室基部强力收缩,出现心尖球形改变,让心脏的外观看起来像气球一样,“心碎综合征”因此又被称为“心尖球形综合征”或“应激性心肌病”。

患者一般都遭遇过沉重打击

个案:一位36岁的女性,独生女儿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车撞伤后死亡。由于伤心过度,她出现强烈的心口疼痛,呼吸困难,被诊断为“心碎综合征”。

研究发现,人遭遇到亲人去世、和恋人分手、赌博破产等重大精神创伤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压力激素水平迅速增高,有的激素水平要比正常时高出30倍,甚至比心肌梗塞时还要高4到5倍,进而引发了“应激性心肌病”。有的可能诱发室颤导致死亡。

个案:一位21岁的年轻人,因哥哥去世悲痛欲绝,胸口持续疼痛、呼吸困难,送医后,诊断为“心碎综合征”。进行稳定情绪、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等治疗后,其胸痛症状消失。

大多数“心碎综合征”患者在几天内或数周内会完全康复。这是因为当身体在压力下释放出超高剂量的压力激素后,心跳的速度也会自动调整,以免因刺激过度而发生危险。但是,在急性发病时,因为心脏左室心尖变成气球状,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能力突然减弱,有的可能诱发室颤,若没有得到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

“心碎”会导致抑郁

人遭遇应激事件后,身体到处(不仅是心脏)都充斥着压力激素,因此,人的“心碎”症状会多种多样,更多的可能是抑郁、失眠、身体疼痛、食欲异常、消化不良等。

个案:河南周口的熊先生带着1万块钱到新乡做生意,没想到在接到电信诈骗电话后,把1万块钱通过银行汇给了骗子。在被骗的第三天,他因为想不开,竟在银行门口自杀了。

人面临应激反应时,会出现焦虑情绪,如果自身的防御机制无法解决应急所带来的伤害,就会转为抑郁情绪,甚至会出现应急相关障碍(PTSD)。此时人在压力激素的作用下,大脑思维通道狭窄,思维总在看不到出路的痛苦中打转,为了逃脱痛苦,就会选择死亡。

赶快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

遭遇应激事件后,将不良情绪“闷在心里”是不可取的。因为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却不受人们的主观意志控制。如果将负性情绪闷在心里,只会让压力激素更过度地释放,并任由情绪去损害体内的器官。这时最好任由情绪自然释放――

大哭:研究发现,大哭一场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助去除体内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有毒化学成分。

倾诉:亲友要陪伴在身边,尽量不要做理性的劝说,让其尽情地倾诉。

大喊:这样可以宣泄情绪、平复心情,不让致病的压力激素过度地释放。 编辑/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