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若干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若干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以科研为先导,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的课堂改革均是随性而为,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践验证,初见成效便大肆宣扬,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出去参观学习,有的是一天两天的考察,有的是为期一周的体验式学习。回来后,学校也进行了移植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

有一句话我们应该还记得: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老人说过的话。见多识广之后,应该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之后才会有创新。

我觉得,要想改革成功,必须要有论证,要让科研先行。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教师讲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学科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品德教师的科研工作就更显示出其价值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自己的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这些工作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思想品德,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地位不再尴尬,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大有作为。

二、走艺术熏陶的特色之路

思想品德教育,并非只有单纯的教学这一条路可以走。从目的上来说,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这一点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有很多其他的途径,艺术熏陶,便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将艺术元素融入课堂,效果也许更好。

大凡有成就的各界人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许多人都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曾探讨过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而艺术,正是提升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极好手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也要有艺术素养,要有时时用艺术熏陶孩子们的准备和习惯。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得不偿失。但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现在许多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和行为,是什么原因?除了学习之外,他们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和机会!必要的玩耍被看做不务正业,连体育课、音乐课也经常因临近考试而被叫停。课堂上我们教育孩子在学习上“7+1>8”,为何一到课后我们却又剥夺孩子们的休息时间?现在是学习型社会,但并不是说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东西,也并不是说上学才是孩子们今后的唯一出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遇到过学生课堂上睡觉的现象,也碰见过学生辍学的事情,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只对学习有兴趣,很多孩子有各方面的潜能。我们的责任应该是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爱好与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展示他们应有的面貌。

在课堂中融入艺术元素,并非只是简单地添加音乐、视频,并非只是简单地进行影视欣赏,而应是结合教育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相应的活动。

总之,我们应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课内无限享受、更爱思想品德!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引导与培养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必须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有热情,但不知该做什么,相互之间的分工也不明确,在回答教师提问的时候,有时会出现组员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有的小组在讨论时组员都能积极发言,但却没人去记录、整理集体的观点,在回答问题时,又变成了个人表演。

课堂是学生的。但仍然需要我们对其学习活动进行指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强化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与思维引导。例如讲《与诚信同行》一课时,笔者以“信义兄弟”孙水林与孙东林的事迹为导入,以“诚信”这一关键词为核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角度,层层展开,步步分析。在分析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法律意识淡薄、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利益驱使、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等。但他们没有学会梳理这些观点,没有学会用理论的语言去升华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引导他们从“行为的主体”这个角度去重新整理,最终,他们明确了思路。紧接着,笔者趁热打铁,用同样的思维带领他们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引导,学生渐渐明白了行为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收获良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时时创新。何况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离开了信息的交流,离开教师的引导,课堂教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难以管理。因此,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而言,教师的引导要永远存在,并且时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