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学就是时态教学。与传统语法教学不一样,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前提下,兰盖克(Langacker)把语法与人的认知结合了起来,从概念形成的角度对时态进行了论述,以期从不一样的视角研究英语及有效帮助英语教学,加深对时态全面深刻的认识。文章简要介绍认知语法中的时态概念,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时态的本质特征,促进英语时态教学。

一、学生使用时态的误区

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现阶段的中国学生关于时态的用法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是将现在时与过去时间(地点)连用,如“He has met his best friend Tom three days ago”;二是将瞬间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His cat died for five hours”。这说明,除了受母语的影响外,学生这种混淆时态的倾向与教师没有将英语时态的学习讲述清楚有很大关系。第一种倾向是教学中没有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现在时讲述明白;第二种倾向是教学中没有重视界限设置的概念,将瞬间完成和正在完成的界限弄混淆。

二、认知语法对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区分

根据认知语法的概念,英语中分为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时态。说话时间之前发生的事件或者状态用过去式,如“His mother was dead when he was five”“I just drunk one cup of tea”,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讲他的妈妈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第二句讲我只喝了一杯茶,这两句都是指过去的事件或过去的一个状态,都用一般过去时;与说话时间同时的状态或一般的规律则用现在时,描述现在正在进行或者以后可能一直保持的状态,如“The moon moves round the earth.”“Tom is dancing in the classroom”,这两句话中,第一句讲月亮围着地球转,第二句讲汤姆在教室跳舞,月亮围绕地球转是说话者说话时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个状态,而第二句汤姆在教室跳舞也是说话者说话时汤姆所保有的一个状态,并且这个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用现在时。

兰盖克(Langacker)认为现在时并不一定表示实际一定发生的事件,而是表示一种按照说话者或者某种分析观察后安排而产生的虚拟事件,这种虚拟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一致。即现在时表示的是说话者说话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表征,而不是实际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它使言语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时间上与作为背景成分的说话时间统一起来。同样的,过去时就很容易理解了,过去时即说话时间与说话内容的不统一,说话内容一般在说话时间之前发生,即言语所表达的时间与背景成分的时间有一段距离。

不过,过去时还有一种非典型用法,一般用于科幻、小说等虚构的作品中,表示说话内容与现实的距离,如“If you knew all the things ,you would hate me ”中的“you knew all the things”实际上指说话的对象并不知道所有的事情。

三、认知语法对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界限的区分

认知语法认为,界限设置(bounding)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一定边界的认识。可数名词一般表示有界的事物,不可数名字表示无界的事物。动词的界限一般与动词及其词性有关。如“Amy is a student ”,这说明Amy在说话的时候是个学生,而且这个状态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不会更改,这说明未完成时用于现在时中也可以表示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但是,兰盖克(Langacker)却认为完成过程不可用于现在时,因为现在时表示说话时间与说话内容的状态是一致的,但是完成过程却很难表示这个所谓的一致性,如“Sum does his homework”,“Sum 做他的家庭作业”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代表整个过程,因为正在写并代表写完,若硬要表示写完的话,那就要用进行时:“Sum is doing his homework.”因此,完成过程一般不用现在时,用过去时。但如果在“Sum is doing his homework”后面加上一个时间状语,表示一个状态,即“Sum is doing his homework every day”,这也是可以的,这样就使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成为Sum的一种习惯,而且没有规定这种状态完成的时间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使得Sum做作业变成了一种未完成的事件,这与之前我们说的未完成状态可以用于一般现在时就吻合了。

总之,英语时态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对时态的理解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是产生误区的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结合兰盖克(Langacker)等语言学家对时态的分析辅助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意义,还可以起到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应光.认知语法中的时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美)兰盖克.认知语法基础(第一卷):理论前提[M].牛保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