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定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定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保定市蔬菜种植较早的传统产区之一,其面积和产量在全国闻名。近几年,保定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处于瓶颈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在保定蔬菜重点产区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定市;蔬菜;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37-02

保定市是河北乃至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目前蔬菜种植总面积2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5万亩,总产近900万吨,年产值近90亿元,已成为种植业中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是保定市蔬菜生产发展最快的阶段,尤其是设施蔬菜高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市蔬菜(含瓜果)播种面积207.45万亩、平均亩产3 457公斤、总产量717.2万吨,2015年全市蔬菜(含瓜果)播种面积223.31万亩、平均亩产3 981公斤、总产量889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15.86万亩、524公斤/亩、171.8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7.6%、15.1%、23.9%。本文根据对保定市蔬菜主产区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了当前保定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为保定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1.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保定市蔬菜发展指导规划(2010―2015)》,确定了“稳步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型设施蔬菜比重,努力开拓京津及外埠市场”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线、三区、十大蔬菜基地”的重点发展区域,每个县抓一个500~1 000亩的成方连片蔬菜标准园。目前,全市建成环京津的涿州、定兴和涞水3个省级蔬菜示范县,累计建成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基地18个,省级蔬菜标准园9个。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23.3万亩,总产889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16.2万亩,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2.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全市形成了定兴、涞水环北京的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满城、顺平设施为主的草莓生产基地;清苑、容城设施西瓜、甜瓜生产基地;徐水、望都无公害西红柿基地;清苑拱棚蔬菜基地;蠡县、高阳、清苑麻山药基地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设施蔬菜发展迅速。2015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5.6万亩,塑料大棚27.8万亩,中小塑料拱棚31.6万亩。设施蔬菜占蔬菜总面积的52.8%,产量占总产的58.7%,产值占总产值的68.3%,设施蔬菜已成为我市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4.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定兴县连续三年实施了省级蔬菜示范县建设项目;涞水县实施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蔬菜基地县建设项目;保定市共有17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实施了农业部蔬菜标准化创建(含3个食用菌园区)项目,2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实施了省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含5个食用菌园区)项目。防虫网、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丽蚜小蜂等生态防控技术在规模园区基本普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蔬菜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方面取得跨越式进展。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分散。蔬菜总体规模较大,但集中度不够,成方连片种植面积小,种植品种多、单体规模小,区域性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较少,规模效益不够,市场话语权较弱,物联网及水肥一体化推广投资大,支持力度小,限制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2.设施生产能力低。设施面积所占比重偏小,特别是高档日光温室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左右。新建设施土地利用率低,早期温室建造标准低、设施结构不合理,抗灾防灾能力弱,操作空间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升级改造支持力度不够。

3.支持产业创新不够。当前,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中以50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偏多,青壮年比例偏低,菜农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弱。设施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化、管理网联化等新技术开发支持力度低、推广普及程度低,吸引知识青年从事蔬菜产业的力度不够。

4.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多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农民参与合作经营的热情不高,全市仅有200余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不完整,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存在依靠引进外地技术员、施工队、经纪人和配套物资来发展本地蔬菜产业情况

5.品牌效益偏低。蔬菜生产加工出口规模企业少,具有品牌的知名实力企业更少。传统的知名地域蔬菜产品不少,但区域性拳头产品和真正能打入京津现代化高端市场的知名品牌少,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蔬菜产业壮大发展和农民的种植效益。

三、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把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性战略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产业来抓,充分发挥保定地缘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制定一套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持续政策措施,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统筹使用农业、水利、财政、金融、电力的扶持资金,形成以农民、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良性投资结构,破解发展难题。

2.促进集中规模化发展。建设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按照“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筛选确定1―2个指导品种,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单一种类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争创单品生产规模大县,提高单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培育地域知名品牌。深入挖掘传统优势特色品种,整合现有品牌,根据本地区域种植特色,每个县市主打1―2个品牌,解决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拳头品牌市场优势的问题;选择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特色鲜明的主导产品,通过集中扩大规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国内外叫得响的保定名牌产品;帮助企业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实现由无(无公害)到绿(绿色)到有(有机)的升级换代。

4.推动高端设施升级改造。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300万亩高端设施的机遇,以蔬菜产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万平米以上的高端智能温室,市级和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0亩以上连栋智能温室。同时,规范适宜推广的普通节能日光温室建设标准,设施结构向大跨度、大体量方向转变,方便机械化操作,提高棚室保温、防灾效能,培植本土设施建造专家技术队伍。

5.推广智能自动化控制。在蔬菜集中产区稳步推广物联网控制技术,实施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的自动检测预警和保湿被卷放、通风口开闭和遮阳网收放的机械化操作。推广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定时、按需浇水施肥。加大小型专用农机具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菜农农机装备水平,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6.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全面实施市场升级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批发市场、规范整合产地批发市场,提高市场档次;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京津市场占有率;采取“走出去”战略,注重对外销区市场的开拓,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

参考文献:

[1] 刘妍,宗义湘,闫凤岐,等.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研究[J].长江蔬菜,2015,(17):4-8.

[2] 齐皓天,高群.当前蔬菜产业补贴政策措施、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5,(6):1-6.

[3] 陈凯东,燕慧军.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5,(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