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电影中英雄的文化密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电影中英雄的文化密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外电影史上出现出各个不同类型的英雄,他们被赋予时代的、民族的特质,他们在影坛上大放光彩,梳理这些英雄的轨迹,辨析其与时代具有血肉联系的文化密码,无疑对我们的电影创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影 英雄 文化密码

中国文化密码中有句古话,叫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项羽上演的《霸王别姬》就是一个证明。“占了情场,乱了朝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也注定是个悲剧。大凡“情场”得意者,“赌场”、“战场”就难免要失宜,人们都这么说。所以,《三国演义》也好,《水浒传》也罢,那些英雄们基本上是没有爱情生活的,所以英雄就只剩下了“建功立业”,剩下了“男儿当马革裹尸还”的壮志,却没有了个人的情感生活。我们当然无法判断面对潘金莲的诱惑,武松是否真的无动于衷,但他的严词拒绝,恐怕主要不是因为不喜欢潘金莲,而是怕“乱了朝纲”。这就有点像传统的女人,宁可“饿死”也不可“失节”。生活也是这样,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都不太有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在古典小说中,惟有贾宝玉是个真正的“情种”,但在他身上,除了红学家们赐予他的所谓“反封建”的可贵品质之外,按现在的时髦的说法,基本上是个“顽主”。

这种文化密码传统影响到了现在的电影创作,影响到了电影中的英雄塑造,常常透露出不能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无可奈何的悲凉感,并使他们区别于别国(尤其是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因此悲凉构成了中国当代电影形象的基本审美品格。“”中及“”前的绝大部分影片中英雄基本上没有感情生活,这也能理解,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不容许这种个人情感的存在,但人又需要情感。于是,在《红色娘子军》中,当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可能的感情戏被修剪的干干净净的时候,那为跟吴琼花一同投奔革命的红莲却不但在革命队伍中结了婚,而且生产了革命的下一代。

集体无意识是如此根深蒂固,不禁令人惊叹。于是我们看到,在《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牺牲后在口袋里的欠账单更多凸现了其为世俗英雄的悲凉感,最终没能被“追认”的勒开来更是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不是以前我们面对英雄时常感受到的敬仰。即便是在《红河谷》这样被认为是高扬了爱国主义、塑造了民族英雄的影片中,英雄身上也更多的体现一种“悲情”文化密码。这种“悲情”确实有其独到而深沉的感染力,颇能激起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奋发进取的精神。对于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并迈向现代化社会的古老民族来说。这种精神无疑是极为可贵的。

再看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第五代电影中的英雄都属于历史英雄,《黄土地》中搜集民歌的战士,《盗马贼》中的机智而蛮野的英雄,《猎场扎撒》中神奇的牧民,还有《阴阳界》、《欢乐英雄》、《边走边长》、《大阅兵》、《南京大屠杀》、《鼓书艺人》等等各类历史英雄,与第五代导演相比,第六代电影中的英雄,大都来自底层,是容易受到俯视的名不见经传小人物,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没有铁肩担道义的豪情,有的只是痛苦的挣扎、彷徨,是新时期的另类英雄。如《非常夏日》中达车的过客,《长大成人》中的中国“保尔”,《月蚀》里的出租车司机,《十七岁单车》里的郭连贵,《二弟》中沉默的二弟,还有《妈妈》、《过年回家》、《扁担一姑娘》、《卡拉是条狗》、《日日夜夜》、《头发乱了》、《租妻》、《爱情麻辣烫》、《洗澡》、《开往春天的地铁》、《孔雀》、《可可西里》等等转型期中的另类英雄。当然这些英雄颠覆了我们传统日常经验中关于英雄的想象,但他们是当下逼近现实的原生形态,无限接近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兄弟、邻居、战友、同学、亲人。

而在那些被称为“进口大片”的影片中,我们见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几乎所有美国电影都在渲染一种“美国精神”,《独立日》可说是登峰造极之作,它不但一厢情愿地让美国总统亲自驾驶飞船与外星人决斗,而且胜利的那一天正好是7月4日――美国的国庆。于是,美国的独立日被置换为世界人民翻身解放的日子。于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被“缝合”在故事之中成功的灌输给全世界观众。而体现这种“美国精神”的文化密码,则是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有“力量型”的斯瓦辛格(《终结者》、《真实的谎言》、《毁灭者》)、史泰隆(《第一滴血》、《洛奇》系列、《绝领雄风》)、有“偶像型”的哈里森,福特(《亡命天涯》、《燃眉追击》)、凯文一科斯特纳(《保镖》、《水世界》)、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赎金风暴》)、基奴里夫斯(《生死时速》、《黑客帝国》)、汤姆・克鲁斯(《碟中谍》系列),有“知识型”的达斯汀・霍夫曼(《恐怖地带》)、尼古拉一凯奇(《勇创夺命岛》),也有“世俗型”的达斯汀・霍夫曼(《无名英雄》),还有“弱智型”的“阿甘”(《阿甘正传》)。无论是那一类,都能翻云覆雨,建功立业,惩恶扬善,匡复正义,并顺手“英雄救美”,赢得美人芳心,用我们的话讲,叫做事业与爱情双丰收。

无论如何,这些影片起码给我们一个启示,无论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还是“情场”、“战场”一概得意,关键还是在于首先要拍的“好看”,要“以情动人”。须知,再深刻的思想,离开悦目悦耳的形式,其接受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的。如果能够在我们的银幕上看到中国作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血肉丰满的英雄,“斯瓦辛格”们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中国的电影院、“家庭影院”中横行了。

英雄总是寄托着人类的一种理想的文化密码,“英雄、俊杰、楷模、典范是所有民族的文学不可或缺的,从远古的史诗到近代的电影莫不如此。这表明人的天性是要选择最好的,表明人有一种出于本能的进步要求,这是生理学而不是美学的要求。”变化是英雄的内涵,不变的是对英雄的期盼,在这样一个世俗化的世界里,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英雄。但谁的内心没有对英雄的渴望和期盼?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影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是我们的创作者放低姿态、虚心接纳,融入我们庸常的日常生活,创新、创造、创意,依据我们的日常经验,从心出发,拍摄出真正代表我们集体经验中的“这一个”英雄《云水谣》、《天狗》、《落叶归根》、《仁枪》、《爱情呼叫转移》、《春花开》、《沉默的远山》、《茶马古道》、《左右》、《芳香之旅》、《三峡好人》、《泥鳅也是鱼》、《看上去很美》――当下这些电影所塑造的就是我们的时代英雄,他们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英雄观念的嬗变改变了英雄模式单一化的创作倾向,形成了新的电影英雄格局。但在这看起来丰富复杂的英雄画廊中还是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无论其形如何变化多端,其质却同出一源。万变不离其中,变奏中回响的是同一种声音,很少有更具个性、更具人性深度的表现。在次,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与设想:在未来的英雄画廊里,谁将是真正的主人?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