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对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为提高中成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新中药、发展中医药理论奠定基础。笔者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作一综述。
1 拆方研究的目的
一个复方,不仅药味较多,治法也常为几种并用。整方的药理作用虽有很多资料,但都为笼统、概略和表面的认识。通过拆方研究,可以明确方内某种治法或某味药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将分析和综合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全面、深刻、精确地认识复方的本质。
1.1 确定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
中药的特点之一是其配伍理论,经典的包括“君臣佐使”和“七情合和”理论。通过拆方研究,以药效学为指标,对传统方剂的组方原理、实质与内涵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指导临床用药。中药配伍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增效减毒作用,因此,拆方研究也往往从药效和毒副作用入手而进行。如在真武汤的研究中表明,附子与方中其他药物如生姜合用则可增强全方的强心利尿作用,降低不良反应[1]。
1.2 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
中药理论认为,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的药物称为君药,协助君药加强疗效的称为臣药,而佐使药是协助君药或臣药发挥疗效的。从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的结果看,有些传统名方中君药的作用反映了该方主要药效,但有些方面的药效并非是君药的主要药效,这与所观察的药效指标有关。因此,通过拆方研究可以寻找方中主要作用药物,为改进方剂疗效,寻找最佳组方提供依据。聂氏等[2]运用化学与药理学紧密结合的方法,以免疫活性为导向评价指标,对六味地黄汤中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获得了ca4-3、马钱素(lgn)等多个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对几种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几种活性成分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单味药,进而研究发现,ca4是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
1.3 确定复方药物间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
中药复方中单味药用量的配伍有一定比例关系,方中药味的量发生变化时药效也往往随之改变。采用拆方研究原理,通过对治法或单味药的功能进行研究,比较药物不同用量配伍对某特定药效的影响,寻找最佳剂量配比关系,增强药效,组成新配方,这无疑对方剂组成原理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制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古今度量衡制度的差别,许多古代文籍记载的方剂配伍剂量不能直接应用于现代临床。如《金匮要略》中记载酸枣仁汤处方为:酸枣仁二升(炒)、甘草一两、茯苓二两、知母二两、川芎二两。经折算后,此方中酸枣仁的用量远大于目前酸枣仁的临床用量。沈氏等[3]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以旷野法的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对酸枣仁汤进行拆方研究。固定酸枣仁剂量,其他4味药按临床配比量,以四因素七水平进行均匀设计,分析组方配比,得到优化配方比为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为12∶1∶2∶10∶2。这一结果与《金匮要略》原方的配比较为接近,也为药理研究提供了剂量依据。黄氏等[4]研究了由不同剂量黄芪(6%、18%、54%)所组成的防己黄芪汤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并非黄芪剂量越大其作用越强,只有黄芪原方(18%)的作用最强,这说明了原方组方剂量配比关系的合理性。
1.4 精简方剂
中药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是减少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非药效因素,提高制剂水平。中药复方虽是依据中医理论配伍组成,但方中的药味并非都是必需的,尤其是针对某一适应症时。通过拆方研究可筛选出针对某一药效的主要药味或组分,使组方得到精简,药效更为明确。如对定喘汤的拆方研究报道,观察到从中筛选出的拆方1号和拆方2号的平喘、止咳作用与定喘汤皆相似,且不良反应也很小[5]。
2 拆方研究的途径
2.1 数学模式
2.1.1 正交试验设计
中医复方由多种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剂量不一,所以,方剂存在多因素多水平性质。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中药复方,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重要设计方法。正交设计是利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使每次试验的因素及水平得到合理的安排。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从中找出各因素对试验观察指标的影响,并能找出各因素的主次地位及交互作用,能发现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组合,是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法[6]。田氏等[7]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拆方研究,确定因子与水平数,取给药与不给药两个水平,给药剂量为原方剂量,按正交表l16(215)的设计。将大鼠分为16个组,重复3次,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剂组合并观察大鼠用药后的血清睾酮值,探讨多囊平煎剂治疗高睾酮血症的最佳药味组合,探讨该方中药物作用的主次与配伍规律。当然,正交试验法应用虽然较多,但其不足之处是与中医理论相脱节。
2.1.2 均匀设计
我国学者方开泰和王元首先提出将均匀设计法应用于折方研究[8]。均匀设计法是将数论和多元统计相结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研究。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方剂拆方研究。如余氏等[9]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大承气汤的配伍规律。
2.1.3 直接试验设计及正交t值法
研究人员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试验设计技术(ded)和正交t值法等方法进行拆方研究。这些方法吸收了序贯设计原理,综合考虑了5种优良性准则,并运用多种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因素、水平的不同组合与“响应变量”的关系与规律,具有优良性好、实验组次少、方案设计便捷、揭示规律可靠等特点,显著提高实验效率。
孙氏等[10]在改进正交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正交t值法。这种方法将中药拆方分析过程分为三步,即主药分析、辅药交互分析和剂量选择;同时对正交表中交互作用的表达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使之便于分析药物之间协同或拮抗的关系。该方法适用于较大方剂的研究。邓氏等[11]对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的拆方研究采用了上述方法,在分析了各单味药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找出主要有效组分和次要有效组分,然后利用正交t值法对次要有效组分进行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其他5类组分间无交互作用。另据报道,对活血祛瘀复方的研究也成功地运用了正交t值法[12]。无论是正交试验法还是经其改进的正交t值法、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它们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与中医药理论脱节,很难阐明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
2.2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不同治法或君臣佐使配伍的拆方分析
2.2.1 证明复方配伍的合理性
多数拆方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复方原方配伍的合理性。如通过综合评价总体疗效,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3]。
2.2.2 考察药队、药对与单味药药效
在对半夏泻心汤拆方研究中,发现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其中甘补组(人参、炙甘草、大枣)的效果最为显著,扶正药物在半夏泻心汤中的抗溃疡作用不容忽视[14]。
2.2.3 探讨治则治法的适用性
“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拆方研究对疾病治法的合理有效选择起到了积极作用。此类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复方对疾病模型的病理机制和作用环节奠定了基础。
3 展望
笔者认为,今后方剂拆方研究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方剂有效成分和有效组分的研究。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认识中医复方的基本目的是弄清方药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可以阐明复方的本质,且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开展新的制剂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②采用多模型、多指标全面深入地对方剂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同时应注意新技术及新理论的应用。③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疗效的优势。因此,方剂的拆方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主导思想,并结合方剂自身理论体系,如药对、药队、复方等,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同时重视国外的研究经验,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方便应用。笔者认为,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引入哲学思想,注意相关条件的选择,不单一划分药物的有效与无效成分,使化学成分研究与药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都有助于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均宁,龙子江,王钦茂.真武汤及其拆方强心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4.
[2] 聂 伟,张永祥,茹祥斌,等.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ca4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2):1.
[3] 沈 鸿,黄 芳,窦昌贵.酸枣仁汤处方的配比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1):21-23.
[4] 黄 勇,吴敏毓.不同剂量黄芪组方的防己黄芪汤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8-11.
[5] 徐长化,孙江桥,李 波,等.定喘汤及其拆方的药理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4):202-204.
[6] 吴翠珍.正交设计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 1999,18(9):426.
[7] 田 峰,王新瑞,朴晋华,等.多囊平煎剂组方对大鼠高睾酮血症影响的正交设计[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5):289-292.
[8] 郑青山,孙卫民.均匀设计法分析多药物联用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3):201-205.
[9] 余日跃,朱家谷,谢文光,等.均匀设计法对大承气汤泻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7-9.
[10] 孙为民,孙瑞元.中药方剂研究的正交t值法[j].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2,8(1):41-45.
[11] 邓常青,唐映红,贺福元.补阳还五汤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组方对小鼠脑缺血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4):1-3.
[12] 孙瑞元,宋建国.求算t值的经验公式[j].中华医学杂志,1981,61(7):426-427.
[13] 赵 琰,王庆国.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10-12.
[14] 王庆国,李宇航,牛 欣,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