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Holistic Educ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You Xuem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全人教育的问题涉及对教育的根本认识,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揭示全人教育的思想本质,明确全人教育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全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实际。

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of holistic education concern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fecting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theories. To study the essence of holistic education helps to reveal its contemporary value and makes it mo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o as to better guide our educational reforms.

关键词: 全人教育 哲学基础 理念 当代价值

Key words: holistic education;philosophical basis;ideas;contemporary valu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43-02

0引言

全人教育的对应英语为Holistic Education或者 Whole-person Education。全人教育思潮始起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传至北美、澳洲、欧洲、亚洲,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人教育有一整套教育思想,它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强调培养全人。也就是说,它倡导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国自孔孟以来的儒家思想“止于至善”体现了以全人发展为教育的核心。西方学者康德也提出“教育的使命在完成人之所以为人”,也道出了个人完整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二十世纪初期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吉斯等的教育理念都反映出了“全人教育”的思想。全人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发展健全的人格教育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展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1]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的时代,全人教育可以缓解消除现代教育越来越偏重知识技术传授、缺乏人文关怀、价值观错位、迷失生命意义等问题,对发展个人潜能,更好地形成完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1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

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可以概括为三个概念: 联结(connectedness)、整体性(wholeness)和存在(being)。[2]联结的概念源于整体论,后经生态学、量子物理学和系统论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它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即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相互关系(interrelationship),参与(participatory)和非线性(non-linearity)相互关系模式。整体性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即整个系统(whole systems),多种视野(multiple-perspectives),独立性(independence)和多种水平(multiple-levels)。也就是说在考虑问题时应该从部分到整体、从目标到关系、从结构到过程、从等级到网络,重心应该从理性到直觉、从分析到综合、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多个子系统,形成一个网络,了解它们之间如何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同时了解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独立的、自动的整体运行。存在是指人全面经历现在,指人的内心宁静、智慧、洞察力、诚实、可靠。它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整全的人(full human),承认人包括身体、情感、智力、精神多个方面。二是创造性的表达(Creative expression),承认创造性表达的机会对个人和群体的重要性。三是成长(growth),承认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四是责任感(responsibility),承认个人和群体对在区域、全球和宇宙等多种水平上的选择和行动具有洞察力和责任感。[3]

2全人教育的理念

2.1 专业与通识之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光有“专业教育”而无“通识教育”,则所培育之学生知识狭窄、胸襟狭隘,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牺牲品;光有“通识教育”而无“专业教育”,则培育之学生博杂不精、面对未来多元的环境,难以立足。要解决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大学教育就应该强调透过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超越学科间的各种限制,才能开拓新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问题视野,真正将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大W生不能只有专业知识的垂直钻研,还须有多元宽博的水平见闻,加强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

2.2 学识修养与人格的平衡不论是那个层次的教育,虽然重视培育学生汲取知识之能力,但不能偏废人格的塑造。人格的偏差是一切社会动乱之源,因为偏差德人格特质容易以一己之见管窥偏盖事实与真理,以自我参考的架构,诠释社会的公理。只有学识修养与人格的平衡,才能以健全的人格为经,以丰富的学养为纬,经纬交织,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应该强调的是,全人教育寻求的是人的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并不贬低物质的重要性,也不否认社会存在的价值,但它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达到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2.3 个人与群体的平衡全人教育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全人教育鼓励自我实现,同时也强调真诚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的人类理解。全人教育就是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加深合作精神的体验,培养人与人相互理解的素养,同时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深化为人类跨文化的理解与信任,加强全球意识。即全人教育除了注重智育发展外,重视团队精神的形成,激发个体参与服务性的社团,与社团共同成长。同时,要树立环保生态观念,从地球公民的视角关心环境、关心和平、关心全人类,对地球充满人文关怀,认识个人在生态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肩负的责任。

2.4 身、心、灵的平衡身、心、灵的平衡是全人格教育的基础。健全的体魄,需要靠有计划的行动得以实现;心性的涵养,依靠的则是有远见的视野;灵性的形成,依赖的是信仰和追求。全人教育强调的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倡导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身体健壮、精神满足、灵魂昌盛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真正满足、真正快乐、拥有美满人生的人;一个不断成长,完成自我,因而成功的人。也就是说,全人教育力求人文精神的培养,倡导在教育的各个部分和环节都落实人的精神的培养,孕育人的完美人格。

3全人教育的当代价值

当代中国不同阶段的教育思想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无论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还是人本教育,无不折射出全人教育的思想。它们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教育在本质上相辅相成。全人教育的理念的当代价值体现在:

3.1 全人教育转变了教育观念目前中国教育观念过于功利化,从“应试教育”到“专业教育”的人才观已使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也使片面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弊端暴露无遗。全人教育体现的不是分数的竞争与筛选功能,而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切磋、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切磋的一种共同提高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人与人的互相尊重、平等的交流互动模式以及各学科创新思维。同时,全人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找到与自己天赋相匹配的兴趣爱好和学科项目,不断辅导并强化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以及对于自己、对于国家都最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能,追求并实现自我理想,与人和谐,与万物共融,最后成就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4]

3.2 全人教育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全人教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强调的是基础课程与通识课程的交融、人文与科学的交融。它不是内容空洞、方式教条,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的片面教育。全人教育不否认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学校教育中更多地渗透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接触人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渗透人文气质对科学精神的巨大影响。由此,全人教育模式可以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发挥自身特色,开发自身潜力,特色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

3.3 全人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全人教育教育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理,强调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人的主体性和个性得以发展,也就是说,全人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全人发展包含七方面的教育内容:德,即德性的发展,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教育;智,即智能的发展,包括知识、技巧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获得;体,即身体的健康成长,包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体能、注重个人仪表等;群,既社交发展,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技巧的培养;美,即美艺发展,包括对美、艺术、大自然乃至人生的欣赏能力和参与能力的培养;事,即事业或职业的发展,包括个人对自身兴趣,优势的认识,对未来职业计划等内容;情,即情绪的发展,包括认识与感受自己和他人情绪等等。这七方面内容贯穿于正规教育课程、互通教育课程和非正规教育课程之中,形成了有利素质教育的教育机制。[5-6]

人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却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反观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有知识没文化”等种种问题,不难看出进退维谷的我国教育事业正在期待着更深一步的改革。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全人教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1):69-74.

[2]王凌.全人教育理念及其对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启示[J].陕西教育,2007,(7):105.

[3]胡卫东,徐英善,香港高校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00,(4):19.

[4].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9):19-22.

[5]Education with an Holistic Perspective .

[6]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和思想理路[A].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