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赤城深处寻济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赤城深处寻济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济公和尚,就出生在赤城山脚下的永宁村,山上的瑞霞洞,曾是他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世尘”。济公看似疯癫,实则世事洞明,学识渊博。他蔑视权贵,惩恶济善,扶危解困,除暴安良,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独特而美好的崇高地位。他由凡人变成了“活佛”,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

于是,在赤城山之上,就先后有了两座济公院。依山成形的济公院

济公院建于1988年,又称济公西院,依赤城山中岩的瑞霞洞、香云洞而成,面积两千六百多平方米,是天台籍建筑学家齐康院士的力作。

在设计重建济公院时,齐康与其助手陈宗钦很是花了一番心血。他们考虑到济公院的多功能性和六个不同标高台地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各个建筑主要使用功能和天然的地形地貌构建成济公院群落。整个建筑既无轴线。又无确定性方位,错落有致,给人以亲切自然、亦庙亦宅之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济公落拓不羁的性格,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济公院落成后,获得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1993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筑。

济公院主要建筑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芦、破鞋、破蒲扇等一系列具有济公形象特色的象形“小品”组成,以游廊相互连接,构思奇特,新颖,妙趣横生。

破袈裟・四面透风的袈裟台

站在这个叫袈裟台的济公院前山门前,就觉得有些滑稽。与其他常见的寺院山门不同,这个山门的墙壁就是一个栅栏,四面透风,宛若褴褛飘然。袈裟台依山就势建造,支撑整座建筑物的柱子从地下直通到屋顶上方,最高的一根柱高达13米。屋顶与岩壁之间挂着一串硕大无比的佛珠,看上去就像济公身穿袈裟隐去了脑袋,谐趣盎然。

济公院虽然不大,山门上那幅“赤城绀宇传中外,宋代禅师旷古今”的对联,却真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了。

济公洞・少年时的读书处

因为曾经是济公少时读书的地方,瑞霞洞故又称济公古洞。走进古洞,只见石洞幽深。赭石如霞,正中供奉着济公金身坐像。洞门石柱上的对联不得不让人赞叹,不光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外,联首还巧妙地隐含了“瑞霞”二字:“瑞气千条洞生赤城昭宇宙,霞光万道神临文水耀乾坤。”既然是济公少年时的读书处,不知道那时的他在这里读的是经世致用之道,还是佛门参悟之学呢?

瑞霞洞左右崖壁边各有一口井,左边的那口为“凤沼”,水是从洞顶细细密密地滴淌下来的,旱天的时候滴水不绝,雨天的时候反而无水,真叫人称奇。我掬了一口喝下,井水清冽甘甜,顿时神清气爽。右边那口叫“龙池”,应该算是一眼泉吧。水是从地下向上涌出的,终年不绝。据说可以治疗皮肤病,被人们称为“仙水”。

破帽子・亦悲亦喜谁知晓

从瑞霞洞沿廊向西,就到了香云洞。香云洞东端也有一个水池,叫“鲸池”。“池可容鲸大几许。师来灌水阔无边”,传说这个池子是济公当年亲手挖的。他挖好池子,手提葫芦,登上九龙山取来泉水,再到南海捕来鲸鱼放养在池中,从此解决了赤城山缺水的问题。

不过挖水池的济公,我想肯定不是还在读书中那个少年,应该是后来已经得道成仙的“活佛”故地重游、缅怀青葱岁月时,一时兴起的杰作。

“一盏清茶留皓月。几家墨窖聚丹山。”站在池前的飞云事前,我细细品味着此处的清幽妙趣。

香云洞正中,供奉着由上海美院三位教授设计、天台山玻雕大师金全才捐赠的“哭、笑、慈、恶”诸相的木雕济公立像,左看似笑,右看似哭,正面看则似非笑非哭,看了让人忍俊不住。

经过石级,就下到香云洞口的主院,因形似济公的破帽子,故名“八盖阁”。“八盖阁”宽阔开敝,地势比香云洞略低,四根柱子上的两副楹联“两只芒鞋,到世上扶贫济困;一把破扇,分人间正道邪风”和“不诵经,不谈禅,不守斋规,专管人间不平事:无挂碍,无恐怖,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生动形象,刻画出济公佯狂度世、惩恶扬善的精神。

八盖闫正下方是僧醉亭,墙上悬挂着松石山房主人“八十一叟”书写的长联,颂扬济公的生平事迹。

酒葫芦・用一顿济公斋饭

八盖阁西面为葫芦斋,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济公的酒葫芦被横放在这里。葫芦斋是一家餐厅,墙上悬挂着济公的画像。

我走得有些累了,就叫了一杯茶坐下来小憩。葫芦斋的视野非常开阔,从这里望下去,天台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如果你运气好,在日出或者日暮时分得遇“赤城栖霞”,那就更加不虚此行了。

破芒鞋・走过人间不平路

从僧醉亭沿着游廊向下走,就来到济公院的后山门,即只履门。只履门四面敞开,顶上长满了各种野草藤蔓,形状就是济公的破芒鞋。“帽儿破,衫儿破,两袖清风,流水小桥,去世何妨仅只履;名儿夸,德儿夸,寸心明月,浮云富贵,修行岂必在山门。”看到墙壁上飘逸潇洒而又衣不遮体的济公画像,我一下子就想起儿时看过的电视剧《济公传》里游本昌的扮相。

破蒲扇・浅酌低吟听松涛

走出只履门,就来到了济公的破蒲扇――就是建在只履门外西侧的松月轩。松月轩是由坐北朝南的几间房屋构成的游客接待室,周围苍松环抱,环境清幽。有联为证:“月与苍松寻旧约,轩迎墨客作新诗”。假如在正月十五的夜晚,邀三位知己,携几壶佳酿,来此轩浅酌低吟,听松涛阵阵。观明月朗朗,定会品味出诗仙太白的佳句“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真意。

济公东院・来此方知济公真面目

从济公院的前山门沿路向东,是济公东院。济公东院面积1704.7平方米,原为白云洞,1996年扩建为与济公院相互对应却又独成一体的济公供奉祭祀处。

济公东院的山门面朝西南,与济公院的“袈裟台”相对应。门厅柱子上的楹联“上上弯弯弯上山门朝活佛,来来往往往来世路度凡人”用词活泼诙谐,与济公的人生态度如出一辙。

走进山门,迎面是一道露天楼梯,楼梯尽头敞门上“台岳南门”的匾额,寓意着赤城山为天台山的南大门。跨进此门,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近百平方米的观景平台。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簇簇。天高云淡,不远处的国清寺,山脚下济公的出生地永宁村和传说中济公的酒葫芦变成的葫芦塘都历历在目。

与其他地方常见的游本昌造型的济公像不同,这里济公堂中央供奉的高3.08米、庄严慈祥的济公金身坐像。是根据明代所绘的济公画像塑造而成,是济公本人的真实模样。座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呈八边形,用条石琢磨砌就,上面雕刻著名的“天台八景”;下层乱石叠砌,错落有致,八脉相通,象征着济公活佛端坐天台,慧光照耀大千世界。

济公堂两侧的小门,通向后方的白云洞。白云洞中间供奉着三尊济公的金身塑像,神情各异,生动自然。三尊塑像背后和两侧安放着信众们捐献的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济公像,表述了人们借助济公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故事,以求生活美满,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傍倚白云洞东西两首而建的双联亭,都为上下三层,飞檐翘角,中间经过游廊互通。左边那座是“永宁亭”,词义双关,既说明了济公的出生地,又寄予了永远安宁的意义;右边那座为“心远亭”,源自济公出家后的法名心远,同时也包含了心胸高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