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院校学院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文化传承,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浸润、渗透、教化具有高职特质的专门人才。农业高等职院校在承担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重任的同时,还要塑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是精神、风格、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左右着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昌吉农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已有54年的建校历史,学院占地面积2800000平方米,各类在校生一万余人,下设13个分院,有以涉农为主的13个大类45个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从建筑风格、植物种植、地被草坪等景观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各教学环节,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一产园区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产园区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我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单位、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体,目前有成员单位61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园区实行理事会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及成果的共建共享,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2.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的建立为校企文化对接创新了机制和体制

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校企文化的对接,首先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将所服务的行业、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感受工业文化。为适应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学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昌吉回族自治州畜牧局、畜牧龙头企业共同创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模式。入会企业达56家,并按专业方向成立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理事分会等9个理事会分会,涵盖了自治区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覆盖全疆14个地州。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养,相继成立了“金牛班”“泰昆班”等30余个订单班,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了行业企业文化,把管理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教材和课堂,高起点接受行业企业文化。

3.引企入校、入企办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各环节

学院引进喜多粒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投资兴建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学生全程参与中心的食品加工、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生产环节,与麦趣尔集团共建了食品检测实训室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严格职业训练,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通过企业人才请入,接受文化熏陶,入企业实践锻炼,直接接受企业文化,养成认真从业、勤恳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优秀文化品质,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提高了学院“职业化”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

4.“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了校企文化的纽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59人,专兼比1∶0.88。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10人,占30.6%。每个专业均有1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1~3名来自企业的骨干教师,每年有30余人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实现了双重文化育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有10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2004年以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学院通过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扩大。与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签订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协议,每年选派技术在专家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各类技术,农闲时,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安排400~500名学生参加防疫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好评;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通过科技承包、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农民增收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农业文化的传播。

6.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现拥有各类社团54个,其中精品社团17个,自治区优秀协会3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人,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专项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对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不足,顶层设计和目标不够明确。在建设中重基本建设,轻精神营造;重行政管理,轻制度文化。

2.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突出农业特色和职业特色

学院建校54年,没有深挖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结合人文和历史不够,对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不足,缺乏职业特色。

3.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学院校园面貌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自治区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少教学主楼、实训场地、学生公寓、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硬件等基础设施。

4.景观环境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没有突出农业职院院校校园环境特色

学院经过国家示范院校评估和建设,配置了部分休闲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但相对学院的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设施单一,数量较少,如林荫道两边缺少休闲座椅,各环境空间缺少三级标识、电子显示屏幕,缺少具有农业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小品,不能满足师生对校园环境的需求。昌吉校区校园景观中只有2001年度引进以色列旱区农业技术,建造的设施农业特色的温室大棚,景观开放性不足,缺乏田园气息和农耕特色,未能创造出与基地特点相适应的环境空间。

三、建议

(1)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整体规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既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合长远规划;既要保证局部效果,又要兼顾生态环境,整体布局,实现文化、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党、政、工、团、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为一体的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各个层次和各要素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建立廉政文化机制,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2)认真总结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融入农业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与行业合作,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行业企业文化宣传,开展具有行业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行业企业文化;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如在校园内的各种标语、园林小品、视觉传媒等环境布局和设置应与职业信息息息相关,形成有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3)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校园景观环境文化建设,突出环境特色。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在植物的配置上,要体现乡土性,强化新疆的地域环境特征,同时为林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条件,融职业教育功能与景观功能于一体;校园雕塑是营造具有文化内涵校园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学校的特色,可根据各专业特色设计具有农业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小品;建设校园文化展示墙、展示柜等展示区,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科研成果,展示师生的文化艺术作品;在校园主要的交流空间中,按照师生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放置路灯、座椅、查询系统等设施,合理利用植物等对空间进行分隔,创造与人沟通的小环境,为师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空间。

(5)学院从招生规模和生源结构上,少数民族学生日益增多,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的标识、展示台的设计等方面我们要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现,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要通过积极主动占领文化阵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