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学之上 3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依赖物质来维持,但艺术先于物质;灵魂依赖艺术来表达,但灵魂高于艺术。文学也不例外。没有优美的灵魂,再华丽深刻的文学也只是高雅的忽悠罢了。而事实也确是如此:能把感情写得浪漫到冒酸的郭敬明自己却一点都不浪漫;金庸塑造了极具叛逆精神的经典人物杨过,自己却是极度保守;再从宋之问到钱谦益……很多“世外高人”能把某种境界描绘成诗,自己却从未达到。将文学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鲍鹏山从不避讳,这就是我爱他的原因。
的确,鲍老师的文字没有林清玄优美,也没有周国平理性,甚至不如王鼎钧来得通俗易懂,但我读鲍老师的文章,却总能感到一种“手术刀式的犀利”,这种犀利像匕首一般直刺我们柔软的内心,却在刀锋流淌着“悬壶济世,唤醒灵魂“的大悲悯。他刀刀直逼要害,将文学与历史人物解剖得体无完肤,以其触目惊心的“原始人格,原始丑陋”拷问我们怯弱的灵魂,让我们无处藏身,然而却总能于雷霆万钧之际,捧起污泥浊粪中独自坚守的一朵清莲,告诉我们寄寓于文学而超越文学的灵魂之美。
文学就像盛大的花丛,在中国文学,尤其如此,稍有不慎,就极易被乱花迷乱了眼睛。而鲍老师总是冷峻地走在前方,毫不避讳那些优美背后的丑陋。他告诉我们文人无行的现象是真实存在且并不罕见的,他撕碎宋之问以优美诗句编织而成的鲜艳外衣,将一个无比丑陋的矮小的人渣拖出公堂,加以无情的审判。他以极大的讽刺写下“桐城好文章”的标题,用冰冷的眼光刺穿思想蛀虫们的甲壳。
鲍老师的中文史品读所以成功,在我看来,是因为他既能忠于文学,又能透过文学的云霄,看见云霄之上的浩瀚星空,即一切艺术产生的起点和终点――人的心灵。
文学因时代的变化而不同,然而高贵伟大的文学却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永不泯灭的人文关怀,永不停息的真理探索,永不屈服的自由精神,这些才是鲍老师真正要展示给我们的――文学之上的美丽天堂,天堂之上的浮华人间。
(指导教师:吴咏芳)
评点:郑文龙
此文以拟象、评点等表现手法对鲍鹏山《中国文学史品读》一书作了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评述,尤其对于该书所体现出的鲍鹏山极具个性化的品读方式与文学理念予以极高评价与浓墨重彩地阐扬、发挥。文章从凌厉理性的解读技法、独到眼光与入木三分、甄别真假的文学鉴赏、人文品读两大方面,对《品读》一书作了文学批评技术性的微观与历史人文视野下的宏观解读。既通过具体文学史事件、人物、公案的品读推扬了作者的学术理性,又把握住了其内在一以贯之的文学精神、人文关怀。其中,拟象、评点批评方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摆脱考据性的敷陈而具有了形象性的感悟力、感染力,使得原著的学科理性与价值关怀更趋一致,同时也更贴合于文章对原著的高度把握与概括,论证表述服务于论点理念,使文章对原著的分析得到理性工具与题旨目的间的互证互释,从而取得了比较信服的解读效果。而文章有欠斟酌之处在于首尾对于文学与心灵、灵魂间关系的论述并不确切,片面强调了心灵的主导作用且对其定义较为宽泛、空疏,实无益于对原著精神的解读、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