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录当下 感动随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录当下 感动随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有读者问:拍片子,到底如何入手?其实这跟选机器一样,别问要买什么,而是先问问自己,什么适合。无论什么类型的影片,主题一定是首要问题。于是或边缘,或特殊......总之一定是别人没见过的。

要我说,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找到有趣的题材当然好;而若经济允许,异国风情也可能带来灵感――就算没拍片,能玩儿高兴了也不失是次有趣的经历。不过,搞不清楚我们干嘛老惦记看别人家的风景。

有时幻想,如果眼睛是镜头,大脑是硬盘,每个人都可能是个绝佳的纪录片工作者。只要静心观察,生活是那么不一样。

也曾因周围被逐渐拆除的胡同,不断被刷新的墙壁而烦恼不已, 好像永远怀念过去的日子,小时候没有高楼大厦的北京。但某一天,一个穿城而过的早晨,忽然看到胡同里山东大饼、杭州米线以及桂林米粉的招牌一股脑儿地亮相,忽地被当下北京的美迷住了。

眼睛常常被思前想后迷惑住,却忘了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昨天。总希望深入生活中去拍摄一部“像样”的纪录片,如《曰明的暑假》,这种“大餐”是会留给人深刻印象,但生活永远是由无数甚至都记不起来的细节组成的。想得起来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吗?前天呢?看着过去的旧照片寻思早已逝去的时光,想着明天还有机会可以做点什么,却一次次的被机会甩掉。人就永远患得患失。

这期秀场让人惊喜的是见到不少作者记录身边的小事,如画面精致的《三亚风光》,记录老同学聚会的《农场摘杏》等都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却实实在在地把一份快乐与感恩的心情传递出来。DV记录了一段和谐,分享的却是一份最细腻的欢喜心。

优秀作品名单

一等稿酬

曰明的暑假(纪录片) 张忠 北京

二等稿酬

2008年4月20日 (剧情片) 李学昭 山西

宫保鸡丁(实验片) 魏伟 江苏

天空下的城市(纪录片) 万运磊 上海

三等稿酬

MJ(实验片) 梁德鹏 江苏

寿庆(纪录片) 邹学民 东北

奥运村里的奥运年(纪录片)金峰、刘宪龙 北京

额尔齐斯河畔的牧人(纪录片) 李克 甘肃

三亚风光(风光片) 杜海轩 北京

优秀作品

爱情上甘岭(剧情片) 孙航 大连

包袱驴子板凳(剧情片) 石彬 西安

一支春天的歌(剧情片) 帅华山 浙江

苗乡孩童(纪录片) 杨晟虔 北京

消失的绿洲(纪录片) 赵灿辉 甘肃

农场摘杏(纪录片) 杜双修 北京

我们都是好兄弟(纪录片) 黎建新 湖南

人偶情未了(剧情片) 张依然 上海

街霸前传(剧情片) 高博 北京

天堂日记(剧情片) 天堂映画 武汉

一等稿酬

《曰明的暑假》

作者:张忠

类型:纪录片

时长:35min

主持人:边缘题材却没有怪异的噱头,引人注目的是影片中的朴实。

穆威:相对这次参赛的其他作品,《曰明的暑假》更加深刻,当然也更加注意所要表达的东西。

李有杰:能看出来作者用心地拍摄,时间的积累也较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

石文燕:谈《曰明的暑假》时,要讲眼光,作者的眼光放在哪里?我们(观众)的眼光放在哪里?

二等稿酬

《天空下的城市》

作者:万运磊

类型:纪录片

时长:28 min

主持人:打工子弟学校中的生活。

穆威:还是结构的问题。重要的是,很好的题材却没有看到太多的亮点,给人冗长的感觉。

李有杰:影片题材不错,但视点在哪里?作者太想说话,也想让这些孩子们有说话的权利,但是说来说去,要说得太多就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了。

石文燕:大学生关注社会题材的作品在学生作业中并不多见,这部作品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作者过于主观,很多话都被拍摄者说了。

位置?位置!

《曰明的暑假》点评

想象得到的,垃圾山,捡垃圾,男孩艰难的背影……

想象不到的,小曰明和伙伴躺在床上讨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什么时候到来?是否会到来?到来时自己可能已老,或者早已死。同时也感叹“挣钱太难”、“人生太难”,理想是“有钱重情义”。十五岁,应该是个充满乐趣,充满梦想,离自己最近,离社会最远的年龄。这样的对白多半是故事片中落魄老男人的沉重挣扎,那些逼迫性的问题。从两个孩子嘴里讲出来,于观者实是当头一棒。

几代人的梦想何时实现?回到影片,作者用接近直接电影的方式记录着一切,它是在场的,也是平实的,有始有终的。没有刻意煽情和做作,催人泪下,投之同情。只是一个倾听的观察者。

相比其他影片,如《2008年4月20日》,一个主题沉重刺激却非常真实个人的情感,却用了非常公共的央视方式的作品显现出来的不协调。或尽管情怀难能可贵却几乎找不到作者位置的《天空下的城市》,这部《曰明的暑假》却非常明确,但在纵向含义中却实在可以进一步放心大胆地再深入下去。

所谓“边缘人物”,通常指的是主流以外,这里说的还有弱势,被支配靠边站意思。中国最早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几乎都是拍“边缘人物”起家,至今二十多年过去。观众们已经不自觉地对这种“边缘人物”题材的纪录片产生麻木甚至抵触。

麻木是因为我们本身正生活于其中,抵触是因为看到太多的纪录片背后作者的“抢银行”心态。但其实今天并不是所有人都白领、金领,都奔小康了。如果纪录片作者还没有忘记生活,还在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话,这些依然是现实的部分,在很多被遗忘,不会被正眼视之的角落,有人视之、记之是可贵的。

不过,就作者来说,可贵的不是把作品做出来,而是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和心灵――被拍摄者和摄像机在这个过程中的碰撞纠缠,才是纪录片真正意思和魅力的所在,不知《曰明的暑假》作者是否同意?

归真,不做“华丽的白纸”

《宫保鸡丁》点评

DV拍摄技术一直是DV作者最关心的,在拍摄作品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追求影片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学生作者,当然这个无可厚非,好的画质、色彩、构图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往往忽略了影片最本质的基础――故事。

在我们土豆网上,每天都有大量原创作品,编辑们无法将所有影片仔细地看完,那么决定编辑们是否仔细看完这部作品的第一条件就是画面质量,色彩,构图。当我们发现一部色彩,构图很好的作品,便会认真地看完,但是往往看完后觉得有些沮丧,华丽的画面包裹的不过是个平淡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故事,就像是一张“华丽的白纸”一样,毫无内涵。

但这“张”有着朴素外表的《宫保鸡丁》如何吸引住我们的眼睛呢。简单的构图、色调,左右分屏,一饰两角,大段的对话叙述故事,看似没有关联的对话却通过简单的连接词形成有机地串联,简单而巧妙。

再来看看影片的故事。可以发现作者在讲故事时是下了工夫的。左右两个角色“一正一邪”,在大学校园里具有代表性――大学校园的两类人。画面左侧的角色被赋予了“摇滚青年”、“愤青”的特质,从消极的角度讲述大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画面右侧的角色被赋予了“三好学生”、“好孩子”的特质,对于校园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给予正面的理解,但在正面理解的同时隐含带出不满情绪。虽然是“一正一邪”,但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样的设计很赞,更加强化了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通过简单的对白涵盖了大学校园里两类人群,各类话题、争论的焦点。

《宫保鸡丁》的表现形式回归了影片的最本质的基础――故事。作者知道如何去讲故事,如何用故事去吸引人,同时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影片代表。

回归本真,学会讲故事,不做“华丽的白纸”。

二等稿酬

《宫保鸡丁》

作者:魏伟

类型:实验片

时长:5min

主持人:对话?相声?全不搭界却相当完整。

穆威:这部影片不涉及太多的镜头语言,但相对丰富。两个“不同”的人说着完全相反的话,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李有杰:在做实验短片时,时间的控制上恰到好处是很难的事,尤其遇到这种完全用“语言”来表现的时候,更需要注重时间的控制。

石文燕:形式简单,却不单调。

三等稿酬

《奥运村里的奥运年》

作者:金峰、刘宪龙

类型:纪录片

时长:30min

主持人:奥运来了,山里人是如何看待奥运会的?一群“城里人”带给“山里人”奥运会的信息,在同一个梦想之中,分别与偏见全都不见了。

穆威:饶有趣味的纪录片,虽然主题是奥运,但片中通过“2008”字样的面食、孩子们的“玩意儿”、老年人的故事等等,无不显现出“山里人”对于奥运的梦想。

李有杰:角度上略显“官方”,有些情节有设计的嫌疑,但不得不说很好看。

石文燕:技术上比较专业,题材却不宽泛。

《三亚风光》

作者:杜海轩

类型:纪录片

时长:6min

主持人:三亚旅游风光片。

穆威:普通的旅游的风光片,镜头却很漂亮,作为居家旅游的片子来说,技术的表达已经比较好了。

李有杰:精致的短片,也看到了老年生活的愉快,但作者依然是按照活动顺序安排下来的,在结构上可以更注意重点。

石文燕:挺生活,很好玩。最后点题落到沙滩上,两个人慢慢地走,让人生出“执子之手,夫复何求”的感叹。

专业匠人与业余天才

《寿庆》点评

就像名片上一定要有头衔一样,总有作者喜欢把自己归类到“业余”或者“专业”中,但做了几年DV杂志的编辑,你现在问我到底什么是专业,什么是业余,倒真不好界定。你认为你玩DV玩得有名了,电视台采访了就算专业?那电视台、电影公司的算干嘛的?也许你只是自己在家把几年的素材混在一起成了一个片子,根本没想当导演,可兴许参加个电影节就获了奖,而且评委还非说你这种拍法前所未有。

要我说,很多“业余”(没有受过专业视觉训练并自称业余)作者,其实都是“天才”,他们不依靠“学院派”的专业知识来制作影像,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受来安排镜头,像梵・高一样有股质朴劲儿,一台演出的记录有可能从买票进场到闭幕散场全部如实记录下来,可这又如何?往往是这样的作品常有灵光乍现,而反之水平高超的“专业人士”们也许早就沦为匠气十足的手艺人了。据说刚到一个新幼儿园的孩子往往最诚实,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学会说谎,在DV这所“大班”中,确实新来的更可爱一些。

在玩了五六年DV后,有一天,七十好几的邹老爷子到编辑部,送一部“完整作品”拿来参赛。片子是邹氏家族四代一百多人欢聚一堂,为邹老爷子九十岁的哥哥祝寿的记录。尽管老爷子有二十几部作品的经验,但参加比赛确是头一遭。老人家一再地说,“我这个不是专业的……”虽然这么说,但是在临评选之前,邹老爷子还是将在“DV活雷锋”郝大鹏老师指导下重新完善的版本再送了过来。

当然,最后评选邹老爷子的获奖和他两次来编辑部并没有太大关系,在“专业”眼光中,《寿庆》也许只是部中国千万普通家庭成员的聚会录像,上纲上线地愣说也不过是当代中国家族缩影中的一瞬间。但这部纪录片感人的地方除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带给我们的和谐与美满之外,另一个是在影片后半段,几个子女对老人深厚感情的表达实在感人至深,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至真至善的孝道。在我看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早已跃出画面了。

二等稿酬

《2008年4月20日》

作者:李学昭

类型:剧情片

时长:12min

主持人:作者的母亲去世之后,在感念的心情中记录了一系列影像,从分表达了情绪。

穆威:想法不错,但结构略显混乱。

李有杰:导演的位置还是没有找对,有时候是第一人称,有时候是第三人称。

石文燕:创意不错,也能给人以启示,音配画的方法使用过多。

三等稿酬

《额尔齐斯河畔的牧人》

作者:李克

类型:纪录片

时长:30min

主持人:额尔齐斯河畔牧人的生活状况,让人想起《北方那努克》。

穆威:中规中矩的影片,至少让我了解到不曾知道的事情,如果放到网上,会成为吸引部分人关注的影片。

李有杰:电视台风格,但技术上有一些色温不对的瑕疵,技术上的问题。

石文燕:拍摄手法相对扎实,拍此类题材作者可更多发挥资源优势。

《MJ》

作者:梁德鹏

类型:实验片

时长:4min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具,这也是生活需要。

穆威:时间有点长。

李有杰:如果实验的部分更加非现实,可能更有意思,现在做得太像传统的剧情片,把好创意都耽误了。

石文燕:有形式感,但还是学生作品气息浓郁。

《寿庆》

作者:邹学民

类型:纪录片

时长:35min

主持人:为90岁老寿星祝寿的记录。

穆威:首先是作者让我们感动,但在普通市民的作品中,《寿庆》仍然属于上乘之作。

李有杰:这类普通市民的作品还是应该多鼓励,家庭录影的形式很好,但依然看怎么用,如果不多加注明,很容易变成只能一家人看的“小众”影片。

石文燕:片中老人长子的诉说让人动容,最让人惊奇的是我们看到了一家四世同堂的和谐,但也是这一段,角度略显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