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关健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缬沙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1-3209-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006年10月~2007年4月,笔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2±6.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8±3.4)年,DPN平均病程(2.5

±1.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8±6.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5±3.1)年,DPN平均病程(2.6±1.5)年。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DPN采用国内常用标准。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DPN:(1)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疼痛、蚁行感、发凉、肌无力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膝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3)肌电图示神经(正中、尺、胫)传导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3 排除标准:(1)妊娠,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有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3)糖尿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4)慢性酒精中毒、骨质增生、金属中毒、药源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治疗组:缬沙坦(代文胶诺华公司)80 mg,口服,每天1次,连用8周为1疗程。对照组:维生素B1 100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12 0.5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8周为1疗程。

2.2 观察方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肌无力及神经反射情况,并行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数据用(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以上或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深浅感觉、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提高1~5 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深浅感觉、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增加或降低。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2.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见表1。

4 讨论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对近10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DPN发病率为60.3%[2]。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DPN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不但与维生素缺乏及糖代谢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不足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有扩张神经内膜血管的作用,通过增加神经血流而使周围神经营养状态和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本观察结果表明,缬沙坦治疗DPN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WHO Dep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erveillance.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及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

收稿日期:200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