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制造的英伦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的英伦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群吃着“英式奶酪”,握着“中式烟杆”的艺术家,在烟雾朦胧的伦敦里走出来,他们会如何演绎自己的“英伦艺梦”?此时此刻,他们想与这个世界聊聊。

蔡赟骅 | 我没有不务正业去做服装设计师

作为艺术家,他来自世界上最大艺术交易市场和奢侈品消费群的国度,作为插画师,他在时尚界备受大牌宠爱追捧。在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张翻的是什么牌的时尚界里,他征服了“魔头”挑剔的眼光。在经典的“皮花骷髅”系列,每一朵花都是手工制作,每一朵都不相同,就像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没有相同的人生。他沉浸在开发这些皮革工艺的艺术里,每一块真皮都代表着一个灵魂,和“鲜花骷髅”生与死的主题契合。鲜花骷髅是他永恒的创作主题之一。

CONTEMPORARY ART :您的平面艺术具有很好的商业潜力,并与众多时尚品牌合作,您怎么看待艺术界与时尚界的合作?

蔡赟骅:艺术和时尚产业结合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而这些合作会越来越频繁。其实时尚和艺术中间本没有界限,只是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最终都是要通过大众来检阅。我一直在为“模糊”所谓时尚和艺术的界限而努力,艺术其实不必拒普通人千里之外,你所穿的T-SHI RT和裙子这些都可以是艺术的一部分,Andy Warhol第一个把自己创造的流行文化通过艺术、时尚、音乐、电影等各种平台传播开来,这些不同领域挖掘,并没有削弱他艺术本身的价值,而让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商业艺术家。

CONTEMPORARY ART:您的“FLORAL SKULL”已经成为MCQUEEN的永恒流行经典,您认为商业品牌关注艺术家的什么特质?

蔡赟骅:商家永远看中的是艺术家的“商业潜质”和品牌文化的契合,直白地说就是商品能否可以在艺术的渲染下大卖。这点来说,作为艺术理念相对“肤浅”的波普艺术家,更容易得到品牌的青睐,因为相比高雅艺术,多数消费者更能接受通俗文化。比如2003年Louis Vuitton和春上隆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通俗易懂的图形语言,和明快的颜色组合,这些显著特征不仅是波普艺术长盛不衰的秘诀,又是品牌开拓市场的利器。

CONTEMPORARY ART:中国的媒体也在积极地推举更多的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受到关注呢?

蔡赟骅:练好自己内功是我最看中的,为了大众关注而急功近利,艺术寿命会相对缩短。我不了解国内艺术的大环境,无从评价。但仅在英国,每年都有各式各样扶持年轻艺术家的活动展出,比如London Art Fair和Affordable Art Fair,通过这样的公共平台加上网络传播,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得以公开发表,并开始建立自己的收藏家粉丝,这些健全的机制,让年轻艺术家可以更专注在自己的创作上,而不是每天关心自己多了几个微博粉丝,或上了多少杂志电视曝光。如果说艺术家的黄金年龄是45岁,年轻艺术家有大把时间修炼内功,厚积薄发。因为艺术没有捷径,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年轻艺术家不需要受到太多关注,相对安静的环境才是多数我这个年龄段艺术家向往的。

CONTEMPORARY ART:年轻艺术家会遇到什么困难?

蔡赟骅:这个问题非常好,结合我的经历,我估计可以写出一部关于华人年轻艺术家在英国如果需要生存的简单备忘录,因为我刚刚了结了长达两年和画廊纠纷官司,最后幸运庭外和解,对方付出了代价。虽然细节不便展开,但我可以说的是,在年轻艺术家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人,利用我们的善良和对业界的短暂无知,试图让年轻艺术家成为他们的赚钱机器,不仅是在伦敦的华人艺术家,刚出道的英国艺术家也会碰到许多麻烦,这里的环境既充满了机遇,又暗藏许多机关暗箭。我的教训告诉我,年轻艺术家必须谦虚谨慎,学会看懂协议,学会懂得和律师沟通,在国外的艺术家,必须学好外语,融入当地的艺术圈,这些事说起来简单,要做好其实都有一定难度。

陈天灼 | 狂热的艺术信仰者

经历是艺术家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宗教作为主题,跟个人的经历有关,亲人的离世,对于生

死离别的思考,是人最躲不开的。“如果是人生中的问题,就会在艺术上有所呈现,艺术上

对于生死的问题都是根本的问题,你会在作品里反映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对于自身科学

和未知的考论,甚至是假说性的考论,这些信息都构成了他作品的一部分。眼睛是他创造的

一个宗教符号,很多宗教都有眼睛的符号,包括基督教佛教,代表的意义都非常简单,它可

以是一种向外的观察也可以是一种向内的自省。

CONTEMPOR ARY ART :感觉到您的作品有种线性的随意感在里边,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就会有很多灵感,随时会记录下来?

陈天灼:我个人较喜欢轻松、荒诞的表达方式,因为作品本身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我并不强调说每一个观众一定会看到他多么精准地去理解你,你某一个理论或是学术的东西在里边,更多时候是一种经验的共鸣,你做了,它就是这样,看的人觉得它是有意思的东西,能触犯他某部分的经验,这经验也许他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关于生活中的细节,我自己喜欢的一类艺术家并且想成为的一类艺术家就是,人与作品高度合这个作品就是这个艺术家做出来的,别人做的就不是这样的,他的人就是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他的生活,所有的经历都是作品的展现。最近三年的作品都是以宗教为主题,意欲创造一个虚拟的宗教,也包含对其他宗教符号的解构重组。宗教是市场都会谈到的问题,大众处于对信仰饥渴的状态中,但他做的宗教又不是十分正面意义上的宗教。他把现实生活中的奢侈品、消费品重新包装成宗教的符号,其实是艺术家向观众兜售一种艺术家认为浮华腐败的东西,包装华丽再展现出去,表达一种宗教经验、狂热,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荒诞的行为,但你确实又如此深信它沉浸在其中。

CONTEMPOR ARY ART :一件作品的诞生通常会花上您多长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陈天灼:不一定,有时候很快就有一个轻松简单的作品。有些大项目则需要准备较长时间,没有特定的时间,但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偏差,我基本上都在这个体系下来思考作品,也不去太脱离。

CONTEMPOR ARY ART:最近在创作什么新的主题吗?

陈天灼:有一些正在准备的,还有明年的展览,还是拓展跟我现在创作的宗教主题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装置,还有在做纹身的项目,我做了很多纹身的图案,每个人可以在我的微博上索取,大家都可以拿到源文件,大家都可以拿来纹在身上或做设计都没问题,目的是把宗教符号最大限度地传播出去,别人的身体作为载体,所有纹了这宗教符号的人不管看不看得见,都是我创造的宗教符号的信徒。我希望之后做一个展览,在一个空房间里,把大家都请来,但你不知道谁身上有这个符号,就像是一个集会。

CONTEMPOR ARY ART :你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艺术家该如何保持自我个性与思考呢?

陈天灼:人就是在这些信息下所创造出的个体,其实没有所谓的自我和个性的东西,人就是被周遭的环境信息所影响的。

CONTEMPOR ARY ART:在您看来,中国年轻艺术家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陈天灼:首先是生存上的困难,尤其是艺术家得找到生活和创作的平衡点,没有稳定的收入,我的办法是有一份兼职的工作,做一些可以维持创作的事。对年轻的艺术家来说首先是销售上比较困难的。

CONTEMPOR ARY ART:从国外回来的艺术家,在艺术动荡的年代,应该怎样走下一步?怎样与国内行业接轨?

陈天灼:就艺术来说其实无所谓接轨的问题,做自己想做的就好,接轨无非是个商业上的事,刨除商业层面,没什么需要接轨的,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方式受到了关注。

顾翰申 | 绘画王国的冒险家

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唯一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让绘画过程更有意思,不去想这幅画完成时是怎样的。对于他来说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最好的,最纯粹的,结果往往会让他最满意。这个过

程,乐于其中,在内心的世界里,将那些有趣的事一点点打造,建立起自己的绘画王国来。

CONTEMPORARY ART :是什么缘由让你开始接触插画的?

顾翰申:我本科学的是平面设计,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所以研究生选择了插画专业。我自小就喜欢画画,也想花点精力往插画这方面尝试尝试。

CONTEMPORARY ART:有没有想过以其它媒介来传达自己的作品?

顾翰申:有过,有段时间想到过与动画结合,但是由于没有电脑动画的经验,最后没有实施。但我相信让我的画动起来会让我的插画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以后有机会一定会试试。

CONTEMPORARY ART:艺术与商业如何进行平衡?

顾翰申:我也在找这个平衡点,我现在在一个网络公司做手机界面设计,我觉得暂时对于我来说,能把我插画的感觉很好的融合到手机界面设计中,就是最好的平衡点,但是确实很难,现在还在探索。

CONTEMPORARY ART:以后的发展方向是?

顾翰申:虽然我现在没以插画作为主业,但是我不会放弃画画的,因为画画是我的一部分,我现在也在闲暇时间进行绘画创作。发展方向现在不好说,看将来有什么样的机遇吧。

CONTEMPORARY ART:您的插画比较视觉化, 也喜欢把各种元素拼接在一起,画面很丰富, 也喜欢用到动物元素, 您能跟我们分享下您要表达的观念么?

顾翰申:我习惯于把人和动物变形或者结合,或者以其他方式东拼西凑,这样让我有画下去的欲望,不太确定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好玩。

CONTEMPOR ARY ART: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您认为艺术家创作者该如何保持自我独立的思考?

顾翰申:我觉得一定要让自己认可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自信是可以从作品中散发出来的,就算你的作品很古怪人们看不懂。但当人们从你的作品中体会到你的那份自信,你就会获得人们的认可,甚至是追随。但不要期望获得每个人的认可,否则结果一定会让你失望。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自信创建在自己的爱好之上。

CONTEMPORARY ART:从外国回来的艺术家在这个艺术动荡的年代,应该如何走下一步?如何与国内的艺术行业进行接轨?

顾翰申:我觉得从国外回来的艺术家不需要急于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来适应国内的艺术市场,这样很容易会瞬间丢失自我。只要坚持学习新的事物并且借鉴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通过不断创新,国外回来的艺术家们一定会在国内会被更为广泛的接受。所以接轨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谭斌 | 没有欲望的演员不是好导演

什么是“黑色幽默”?尼克伯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他在英式“黑色幽默”的影响下,开始观察起人性的关系,不管是两个女人,两个男人,或者是一男一女,都想找到一个更深层的关系,在生活百态里就能找到的东西。

CONTEMPORARY ART:能分享下您电影作品里表达的观念吗?

谭斌:作品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所以我在在创造前会想如何设计场面,如何把画面做到色彩华丽但是构图压抑。以个人出发,以人的自身去考究,从点到面,挖掘更多的人性。

CONTEMPORARY ART:创作方面的困难?

谭斌:首先是认可度方面,也许因为刚从国外回来,我从英国带回来的作品,国内的观众未必会接受得了,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保持自我,继续努力创作,不要被大潮同化。

CONTEMPORARY ART :独立小众电影在中国的前景?

谭斌:中国的微电影是比较模版化的,在英国是叫短片不叫微电影,短片的创作时间会更长,前期创作时间较长,很多点都是到位的。中国微电影的前期创作时间很短,导致准备不足,直接套一个模式出来,所以就没有像外国做短片的精华,中国的是比较快餐式的,是商业道具,所以个人创作的欲望就少了,没什么追求了。当然也有好的,但是对人性的挖掘就少了。我在圣马丁学习的时候,会跟演员一起上课,从演员身上挖掘他们的特质,有充分沟通的时间,我个人会要求演员有高演技,我不需要人有多美,但他就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CONTEMPORARY ART:中国电影业发展和英国电影业发展最大的不同?

谭斌:中国电影业发展是注重量,英国电影注重质,中国电影业就像好莱坞刚开始时不停地拍,它希望成为一个产业链,然后再出精品,中国每年出几百部电影但你真正看到的没几部,它需要量去冲击市场,英国电影业比较成熟,英国电影一年出两部左右,它作为一个艺术的平台,艺术底蕴深厚,包容度比较高,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更多的心血冲击市场。

CONTEMPORARY ART:从国外回来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走下一步?怎样与国内行业接轨?

谭斌:不管新艺术家、老艺术家,应该有一个比较盛大的聚会,让大家在一起交流沟通,因为艺术是很私人的东西,如果没有了交流共鸣,就没有凝聚力,如果要改变动荡的年代,应该要有凝聚力。一个艺术家表达的意图比较明确,考虑到受众群体,那就是成熟的作品。外国和中国艺术家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产生新的观念,如果先把动荡和浮躁控制下来,才可以更好发展艺术,艺术家的认同感也很重要,当艺术家受到尊重,市场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