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许浑的咏史怀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许浑的咏史怀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许浑,唐代重要诗人,他开创了晚唐诗坛的新风,其咏史怀古诗独具特色,意境凄丽悠长,形式密丽工整,风格悲慨豪丽,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许浑;咏史怀古诗

许浑,字用晦,润州人,是杜牧、李商隐的前辈,比柳宗元、白居易小十岁左右。他是站在中晚唐之交的诗人。所以,他的视野横跨两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情形与日剧下,诸多诗家的创作出现了转折。在创作情感上,多带有伤悼的情怀,在创作内容上,多描写身边的琐碎。至此,盛唐的自信已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而一去不返了。于是,咏史怀古之作便应运而生。法国学者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悲伤既是时代的特征,他在事物中所看到的当然是悲伤。……在悲伤的时代,周围的人在精神上能给他哪一类的暗示呢?只有悲伤地暗示……”[1]36毫无疑问,晚唐的时代情绪是悲伤的,许浑的咏史怀古诗所具有的感伤情怀,正是晚唐时代的本质反映,其笔法之细腻,开一时之诗风,对后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一、许浑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伤悼现实衰败,告诫当朝君臣。

如《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2]11此诗首先用一句讽刺的口吻点出陈后主的亡国经历。首颔两联以“松楸”、“官冢”、“禾黍”、“宫殿”等意象描绘出昔日的繁华与今朝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颈联中“石燕”和“江豚”的形象概括出了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此联亦通过写景巧妙地暗示出社会的政治形势。总结颔颈两联,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自然地联想到人类社会的进退荣辱。对此,诗人用一句“唯有青山似洛中”的无奈之情概括出现实的衰败。

再如《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2]35首先,诗人批判了两个亡国之君,从而达到规劝当今统治者的目的。诗中前三句是许浑常用的积势手法。所谓积势手法,就是通过不断描写相关内容,从而积蓄一定的气势,在最后一句中,突然转折,使人们倍感落差,能自然而然的引起读者的深深思索。此诗便是如此。前三句不断的描写隋炀帝的荒淫事迹,越写越大,越写越广,似乎给人一种极盛之感,尾联再一落千丈,达到了气势非凡的艺术效果。此外,作者还借助史实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夸张,如“先劈”一句,语出惊人!在此基础上,运用了示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形象的说明了隋炀帝出游的种种气势。所谓“示观”,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把未曾见过的事物描绘的栩栩如生。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成功运用,使读者犹如亲见。“百二”一句讲卫兵随着皇帝辞别了宫殿,宫女也随着皇上坐上了龙舟。“凝云”一句则描写了奔赴广陵的路上的情景。作者这样写,并不是盛赞皇家威仪,而是立意批判!作者巧用暗示的手法,使此诗更具有告诫当朝君臣的意味。

二、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一)意境凄丽悠长

如《凌R台》:“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2]12(注:凌R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首先,我们从文学的言语层面来分析此诗,我们认为,这首诗的言语是具有心理蕴含性的,具体来说,诗中的意象都仿佛被染上了人类的情感,诗中的“暮山”、“春水”、“荒荠”、“野棠”已经被悲戚的心情所侵润,与普通言语中的“暮山”、“春水”等已大不相同。其次,我们再从文学的意蕴层面来分析,我们认为,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金圣叹曾评价颈尾两联曰:“嗟乎,嗟乎!荒荠野棠,一春事毕;豪人远计,万载无休!人不云乎:后之视今,犹今视昔。登斯台者,夫亦可以少悟矣!”[3]324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以及对于历史的合理想象,都归结为最后一句所暗示出的曾经的繁华到头来也最终免不了荒台野草的现实。此诗充分的体现了许浑诗歌在意境方面的凄丽悠长,以凄丽之景开头,以悠长之情结尾,给人以不可多得的回味之感。

(二)形式密丽工整

如《姑苏怀古》:“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p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2]161这首诗借怀古而咏今,始于想象而终于现实,绘于萧瑟而终于凄凉,诗中之意象无不带有悲壮的色彩。此诗所写的诗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作者还对诗歌意象进行了排比处理,给人一种整齐密丽之感。例如“荒台”一句就一气呵成的用了六大意象,具有特色的是只用了“争”字和“占”字就关联起来这六大意象。这两个字的运用,实际上是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妙处。作者用一两个动词来联系诗歌意象,这就使得诗歌的形式更为繁复密丽。

(三)风格悲慨豪丽

辛文房评价许浑的咏史怀古诗说:“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4]130这段话准确概括出了许浑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可谓悲慨豪丽。我们再次举《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一诗来说明,首联开篇括题,写金陵城在荒淫的歌声中逐渐荒废了它的王者之气,颔联进一步承接主题,并用“松楸”、“禾黍”这种典型的悲剧意象来作为整幅金陵荒废图的背景,加之以“远近”、“高低”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草茂林深,繁华已去,只有那遍布残垣的六代宫殿之遗址才能依稀所见此地兴亡的历史悲剧。颈联,用自然之景透露出现实政治的紧张与残酷。尾联以点睛之笔结束全篇,不但写了金陵的地形地势,以及晚唐时金陵的时事情形,而且也和当时的洛阳相比,更加深刻的体现出金陵昔日的繁华和今朝的衰败。最后再次点题,从而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浑圆,使全诗给人一种圆熟之感。诗中“英雄一去”是悲慨之情,“青山洛中”是豪丽之语。发古人未有之感慨!许浑的咏史怀古诗的确有一种悲慨豪丽的风格之美。

三、结语

清人陈维崧曾经说过:“大能感慨许丁卯,别有心情赵倚楼。谁说晚唐无妙诣,二公才调也风流。”[5]241此诗客观的指出了许浑在晚唐诗坛上的地位。许诗的确善于感慨,这种感慨是诗人在晚唐那个无可救药的时代所做的呼喊,是深沉而响亮的,尤其是每到一个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则更加显出它不可掩盖的光芒。(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元)祝德子.元刊丁卯诗集[M].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4](元)辛文房,王大安.唐才子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5]罗时进.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