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电影中自然主义色彩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电影中自然主义色彩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崔斯坦的自然主义表征

崔斯坦生性狂野不羁,桀骜不驯,追逐自我,原始野性始终伴随着他,他屡屡挑战自己,也挑战社会,挑战世俗道德观、价值观等。他自小就有一种野性的张扬,年幼时天马行空地奔驰在山坡和草地上并独自涉险用匕首砍下黑熊一指。一战爆发后,三兄弟齐入伍参战,战场上他本能地尽着兄长的义务,与敌人厮135杀时,也时刻注意保护弟弟山姆;但事与愿违,一次山姆自愿顶替受伤的侦察员并脱离一心保护他的哥哥独自去前线侦查,结果被困于铁丝网,遭敌人扫射而死。崔斯坦眼睁睁看着弟弟死在自己怀中,他哭得撕心裂肺,他诅咒着该死的上帝,面对兄弟的逝去和战争的残酷,他感到了上帝的无力与不可靠,本能地,他将自己体内的野性作为唯一可依靠的生存力量,固有的原始兽性就被激发了出来。他内心那座原始山火烈焰冲天,他半夜里独自袭入敌营,杀死敌人并剥下他们的头皮带回来,以印第安人的原始方式祭奠亡弟。战争结束后,崔斯坦没有回家,也许是为了逃避,也许是试图找回一颗安宁的心,他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外面的世界,那颗不羁的心需要游荡。然后突有一天劲风袭来,他回到了故乡,他与苏珊之间的爱情也爆发了出来,但他内心始终摆脱不掉旷野深处那似有似无的呼唤声,摆脱不掉根植在他内心的野性以及弟弟死亡的阴影,家庭的安逸和苏珊娜的柔情也无法抚慰他咆哮的内心,他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决绝地遵循自己的天性再次离家浪迹天涯,在惊涛骇浪中寻找着心灵上的释放与宣泄,漂泊的日子中,他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一切,并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漂泊的宿命时而也会让他感到茫然孤单,他又选择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森林与河流、马群与远山的怀抱。狂放的心又暂归平静,他娶妻生子,生活趋于幸福安宁。但妻子伊萨贝尔不幸被与黑帮勾结的警察乱枪扫中,崔斯汀压在心底的野性顷刻被激发,复仇的火焰再次被燃起,他要焚烧世间的不公,他用大自然中最直接的方式向世俗规则挑战,手刃仇人,就如他在战时割敌人头皮一样,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无所顾忌。战争和爱情使得他骨子里的自由本性完全被激发,最终野性复归,奔向那他本该属于的自然,再也不回头。正如《阿飞正传》中说的那样,他是只没有脚的鸟,他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坚决听从内心指引,宁愿放弃所有而去不停追寻自我实现,没有力量能够阻止他,在他身上永远都能看到勇气,但他是为自己而活。他的个性让他注定游离于这个有秩序的世界之外,他是狂放不羁的自由的化身,注定了与规则彼此猎杀的命运。

(二)威廉上校的自然主义表征

在崔斯坦三兄弟的父亲威廉上校身上,我们可以见到典型的饱含自然主义意识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作为一个曾效力于政府、曾为国家和荣誉而战的骑兵上校,他经历了太多的政府主义的事情,尤其是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与歧视,他憎恶政府打着各种道德名号的残酷杀戮和野蛮掠夺,认为这些毫无“常识、智慧与人性”。他对政府不满失望,却无力改变,又不愿意就此顺从,最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卸甲弃官,远离政治。上校带着全家和忠实的印第安友人来到了西部荒原的偏僻山区开垦牧场,建立了自己美丽的牧场,过着艰苦却自由平和的日子。他本能地讨厌战争,讨厌强权,讨厌一切毫无意义的规矩。没有战争的喧嚣,没有政府的蝇营狗苟,牧场的生活如天堂一般。他对杀戮和战争厌恶,对争权夺利的政治淡漠,却珍视家人和平凡自由的生活,希望在这座自由与爱的牧场为所爱的人去劳作。他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虽然当时政府歧视压迫印第安人,上校却一直平等对待并帮助印第安人,和他们一起生活,教印第安女孩文化知识,用实际行动来反抗政府的做法。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看透战争、政治、暴力、权力游戏。当天真的小儿子山姆虔诚地响应政府所谓“荣誉”“、道德”的号召,热血沸腾地要去报名参战以“扞卫文明世界”时,深知战争残酷的他是极力反对,但在百般无奈之中,还是未能避免儿子死于所谓的“正义事业”。他对龌龊的政治深恶痛绝,当大儿子请求父亲支持他竞选国会议员时,上校明确反对并痛诉政府对印第安人犯下的屠杀罪行,对其说客更是冷言冷语甚至质疑其真实目的;当得知艾弗雷成为政府议员时,便拒绝与其再见面。上校对政府的不信任在这两个儿子身上并没有什么影响,也未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多少宽慰,而偏爱的崔斯坦则与他思想相似,骨子里最能代表他的内心信念,对政府的那套东西完全排斥,譬如二人对当时政府的禁酒令都藐视至极,当时已经中风瘫痪的上校拼尽全力以一句含糊不清“去他的政府”来支持儿子摒弃这些为权贵利益服务的世俗规矩,支持其贩卖私酒赚钱。威廉上校狂放不羁的作风是以一贯之,他有着铁血性格,不畏强权,充满力量。同时,他本能的护犊之情也是溢于言表。从反对小儿子当兵到痛骂大儿子参选议员其实都是出于对他们的保护心理,更为明显的是,当来寻仇的沆瀣一气的警匪要伤害二儿子时,他不管自己年迈和中风,奋然出手保护家人,抽出双筒猎枪打死黑帮分子,又开抢击毙堕落的警察,再一次本能地演绎了感人的父爱。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中父亲这一人物也是固守心灵、追求自我,勇于寻找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

(三)苏珊娜的自然主义表征

苏珊娜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但其身上同时散发着浓厚的自然主义气息。她不同于当时传统的女子,来到蒙达那后她学套马,打网球和射击,牧场自由的生活让她高雅气质里的野性活力崭露出来。她隐藏的感情心路更是体现着她本能的追逐。苏珊娜第一眼见到同样充满野性的崔斯坦时,爱情的灵性就使她明白了山姆并非她想要的,当一天晚上无意见到崔斯坦驯服烈马时,她已被这位狂野、率性的男子所折服。可彼时,她已是山姆的未婚妻,但受本能欲望驱使,她陷入情海不能自拔,她在最后忏悔说,为了能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她不惜诅咒山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初山姆要去参军时,苏珊娜并未自己去求未婚夫,而是拜托崔斯坦劝说自己的弟弟,这是她内心深处一个黑暗的秘密。结果山姆真的倒在了战场上,后来她就主动走近了对她也早就心仪的崔斯坦,然而崔斯坦的流浪之心却没有停歇,同时怀着对弟弟之死的愧疚,他再次离家,随心所欲地去追寻那狂野的原始生活。崔斯坦一走便是7年,杳无音讯。在无助和痛苦中等待的苏珊娜,最终等到的却是崔斯坦一纸绝情信。心灰意冷之下她接受了爱她而她不爱的艾弗雷,成为一名荣耀的国会议员夫人。7年后,自我放逐的崔斯汀返回家园,和伊莎贝尔结婚。当艾弗雷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那僵硬的笑容,机械的动作,都体现了其内心的失落与悲伤,她一直渴望的爱和安宁却被另一个女人获得,从那一刻起,本能的嫉妒又使她开始诅咒伊莎贝尔,当苏珊娜与伊莎贝尔一家四口在市集上相遇,看着自己所爱的人和别的女人结婚生子,幸福生活,她是何等的痛楚,此时内心的嫉妒也升到了极点。然而,仿佛她的诅咒应验一般,伊莎贝尔不幸被恶警的流弹打中身亡。苏珊娜去看望因殴警入狱的崔斯坦时,向他坦陈了心声:她曾诅咒山姆和伊莎贝尔,她渴望能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苏珊娜本能最深处的爱体现了爱情黑暗处的秘密:排他、自私、嫉妒。苏珊娜对崔斯汀爱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冥冥中将山姆和伊莎贝尔的死都归罪于己,本能的负罪感使她难以原谅自己对崔斯坦的爱;同时,当她看到崔斯坦也深深爱着那个印第安女孩后,她已清楚知道她将永远无法与崔斯坦在一起,曾经拥有的,却再也找寻不回来,悲伤凄凉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精神寄托,她再也经受不住痛苦的折磨与煎熬,内心彻底崩溃,最后举枪自尽以求解脱。自始至终,苏珊娜的欲念和本能驱使着她一直向前,使她爱得那么坚决和痛苦,使她纵情爱到飞蛾扑火。本文来自于《四川戏剧》杂志。四川戏剧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自然主义强调人类来自自然,因此心中时常回响着自然本能的呼唤;整个影片无论在形象的塑造抑或是象征意义 的传递上,都赋予了丰富的自然主义色彩:上校、苏珊娜、崔斯坦其实都是一类人,他们听从自己心灵行事,依循本能追求。作品演绎着本能和欲念的真实,渲染“堕落”的天经地义,体现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典型特点,展现了一幅充满人性真情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内心世界。与众多强调人的社会性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同,本片突出了常常被前者忽略的人的生物性或本能性的一面,在对本片自然主义的解析中我们可以更清晰看到影片的主题:生活不应该仅仅是遵守规则,不管是“人的抑或上帝的”,我们应该跟随内心的感受,不要将自己交给世俗而迷失自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