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主检验――数学学习的“奠基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73-01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让学生在“自主检验”这一主要的环节中建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超越,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被动到主动,增强自主检验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看错、漏写题目等问题。也有家长认为这只是孩子粗心,对此掉以轻心,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检验的习惯培养。所以,作为教师放飞思想,唤醒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检验的愿望,增强检验的意识是当务之急。
如《除法验算的复习课》探索实践,以往我总是设计几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题,让学生计算并验算。学生练习后集体校对答案,做错的及时纠正。并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来结束此一环节,继续下一环节的学习,而学生也懒洋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现对计算进行新的尝试:出示习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式8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2道习题进行验算。学生练习后同桌检查,并指出错误原因,并在全班交流。接着教师将8道算式分别标上序号并引导:请你们根据试商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仔细观察与思考,然后把这8道题进行分类,行吗?(行!)看谁的想法多,想法妙!开始!(几分钟后,有学生跃跃欲试)生1:我是按商有没有余数来分的;生2:我是按商的位数来分的;生3我是按除数是否比被除数最高位的数字大来分,大的一类,一样的一类,小的一类……(学生积极快乐地回答。)
二、检验到实践,感悟自主检验的价值
自主检验并不是简单的检查验证,而是从新的层次、新的角度看到现实的不足,不断更新完善提高。这就决定了教师至少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等技能,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如《平均数》一课教学时,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投篮比赛,出示两组相同人数的投篮情况,让学生评评哪组投篮成绩好,怎么评。有的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教师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争论,并在检验中切实感受利用求总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合理性。接着创设两组不同人数的投篮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索,新的矛盾出现,学生通过自主对比分析知道可以求出平均数解决矛盾,但教师并没有急于讨论平均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然后,在学生明确平均数的概念后,讨论篮球队员的身高问题,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内涵和外延。
此案例中,学生自主检验意识得到强化、反思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获得成功体验。
三、验证与发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反思,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中,先出示:有一张长方形红纸,长8分米,宽4分米,把它剪成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做小红花,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独立分析解答)片刻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师评价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先算出大的长方形面积:8×4=32(平方分米),再求出正方形面积:2×2=4,最后:32除以4等于8个。其他学生也都纷纷举手同意第一位学生的想法。(老师笑而不答。)学生疑惑,难道错了吗?教师及时引导,你们分析对不对,自己去剪一剪就可以了。(学生分组操作,动手实践。)“对的,是8个”,大声叫出来。教师及时评价,大家真聪明通过实际剪验证了计算的结果一样,这证明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现在,老师把刚才的题目改成“有一张长方形红纸,长8分米,宽7分米,把它剪成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做小红花,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在第一题的启发下很快知道了答案,并争着汇报,答案是14。)教师追问:你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吗?(对,也有学生有些迟疑。)继续引导,我们可以再次剪一剪。学生动手实践,很快只剪了12个,同时拿着剩余部分陷入深思。教师接着追问:第二次想法与第一次想法一样,但是只剪了12个,怎么回事?生2:我知道,因为剩余部分只有1分米了不能再剪;生3:是的,剩余的长方形宽只有1分米,所以不能剪了。那么,你认为本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深思,联系实际列出算式……
当我们进行练习课时总会停留在对“旧知识”的回炉中,把数学习题归类整理,并让学生记住面积公式模仿训练,掌握技能。然而此案例中打破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势,重新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展现出实践验证的魅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案例中,当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并没有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验证计算结果。学生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切实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逻辑重演,悟出了很多道理,实现了认识的飞跃、思维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