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国文化,能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国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数字的加减乘除,稍稍学过数学的老师几乎都能教。然而,小学数学教学说复杂也复杂,它包含着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各种有趣的知识和文化,如果能将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与各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起来,它完全可以上升为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小学数学从基本的数字开始,传授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小学生通常从小就学会了数数和简单的加减运算,容易陷入枯燥、无聊的状态,教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从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入手,让自己的数学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其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中国文化知识入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数字、计算的各种故事、传说等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应学会处处留心皆学问,下点功夫去中华文化的海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育素材。例如,就简单的0到9这十个数字而言,如果仅仅让学生数数,即便数到100,学生对数字的概念都不会太深,但是,如果在讲这些数字时适当讲讲中国文化中的“无极”、“太极”等,往往能吸引学生无穷的好奇心。

0――无极。意为无边际,无穷尽。在古代哲学范畴,无极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1――太极。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用数来认识和阐释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两仪阴阳。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3――三才。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三才,即天地人这三类物质皆包含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

4――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象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也称四神四灵。

5――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

6――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历来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重叠的六往往代表顺利,如“六六大顺”。

7――七星。即北斗七星。

8――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

9――九宫。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这些文化知识可一次性讲解,也可分散在不同场合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讲解多少,基本不用深入讲解,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从而对数字充满神秘感,进而激发出研究数学的兴趣。

向小学生讲解数字时,为了使他们对数字有直观感觉,还可以配合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如《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

一级青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小树随风弯;

六级举伞有困难;

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刮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

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这样的歌谣朗朗上口,学生容易接受,能直观地感受到数字逐渐增多是什么概念。

在中华文化中,数字本身往往也有特定的意思,教师在讲解时也应适当予以讲解,使学生不仅会数数、计算,还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我们知道,有些数字通常被人们当成吉利数字,受到人们的喜欢,如8、9,其谐音为“发”、“久”,意思分别是“发财”、“长久”;而另外一些数字则被视为不吉利,不受人们喜欢,如4、7、250,往往被人当成“死”、“气”、“傻”等意思。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吉祥的、美好的东西总会受欢迎,不吉祥的就会尽量回避,这在有些地区的搬家、婚假日期的选择以及车牌号、手机号的选择上都有所体现,就是为了图吉利、避凶险,这些都可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二,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增加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中国的数字还常常用于一些成语和俗语之中,给学生讲讲这些成语和俗语不只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数学老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不正派;“一五一十”形容无所遗漏地叙说;“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干脆利落;“八九不离十”形容差不多。

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数学题,小学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水平,分别穿插讲解,妙趣横生。下面略举几例:

(1)“两鼠穿垣”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翻译过来就是:有垛厚5尺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2)和尚分馒头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翻译过来就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3)李白买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原有多少酒?

这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逐曾编的一道计算题,浅显易懂,别有趣味。

类似例子还有“鸡兔同笼”、“以碗知僧”、“浮屠增级”、“物不知数”等等许多,小学教师可以利用书刊网络等多收集一些,为我所用。

数学计算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很多,而小学生又特别喜欢听故事,如果小学数学老师偶尔讲讲这些故事,课堂就会生动得多。例如比较有名的“田忌赛马”故事:战国时,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上马、中马与下马三匹好马。比赛分三次进行。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最终以2比1胜了齐威王。再比如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从小勤奋好学,刻苦实践,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演算,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为便于记住圆周率,中国古代人民还编了个口诀故事:“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连起来就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6。类似故事还有狄多圈地、曹冲称象、丁谓施工等等,既有文化味道,又蕴含计算运筹的思想。

总之,中华文化和数字、数学紧急相关,三山五岳、四面八方等等皆是数学,皆是文化,数字、数学贯穿于中国历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梳理、积累,使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了解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所折服,从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