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乐都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乐都县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对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乐都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1.农业产业化是乐都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对乐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乐都县农业结构战略眭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打破封闭的小农业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乐都县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出乐都农产品的品牌,才能全面增强乐都农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乐都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乐都县农民的脱贫致富。
2.乐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乐都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从总体上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水平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从产业化运行结构看,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人数不多,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一般表现为市场信息反馈慢,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往往着眼于短期利益,对市场行情的长期变化发展,缺乏有效的预测、分析、防范和适应。
二、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地区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影响农民增收
乐都县地处青海东部湟水河下游,东西长64km,南北宽76km,县域总面积3050km2,耕地2.471万hm2,其中水浇地为0.736万hm,剩余都是浅山地和脑山地,是一个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283万人,农业人口24.2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86%,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近几年,虽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县县乡公路、水利基础设施、通讯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发展资金不足等原因,许多山区乡镇的乡村公路不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仍然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致使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售难,价格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特定的人文价值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农耕文化影响深远,当地农民小农经济意识过于浓厚,市场经济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小农经济意识下的当地农民小富即安,缺乏自律,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
第二,思想观念落后,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低。首先,务农人民的素质低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我县农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人外出大工,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妇女在家务农。因此,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收能力差,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较大,一些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而投入的劳动成本较高的尴尬局面,势必影响农民增收。其次,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高,风险大,一旦受到自然灾害,就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3.科技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科技含量太低、技术装备落后是乐都农业难以快速成长起来的重要内生因素。由于乐都县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是使其难以借鉴内地的科技经验和移植实用技术。另外,乐都农业高新技术型企业极少,且水平差、层次低,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模式,这些都限制了乐都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风险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会引进和推广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这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乐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识字不多的半文盲占45.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2%,初中文化的占15.5%,高中文化的占8.8%。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技术支持,造成高投入,低效益的结局;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瞻前顾后。
4.投资力度不足,资金严重短缺,金融支持乏力
现代农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的投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前提,而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造成支农功能未充分发挥。金融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心有余而力不足。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严重缺位
第一,龙头企业发展滞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但乐都缺乏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
第二,市场发育缓慢。农村供销合作社作用日益萎缩,很多已经名存实亡。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大,依法管市、诚信交易的氛围尚不浓厚。
第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不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未被明确,管理体系和自律机制不健全。受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三、推进乐都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建立科技体系,依靠科技带动发展。重视“第一生产力”,推广农业科技,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保证。农业产业化需要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创出优质名牌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
第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两年来,县政府为了更好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渠道,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经过培训后,农民的素质、挣钱能力和市场意识有所提高。今后,要进一步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人手,强化农民工劳动监督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工工资。下大力气组织一批有实践经验、有技术能力的师资力量,对农民工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培训。
第三,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努力改变因交通、通讯、水利等公共设施的落后,而制约农民增收的被动局面。
第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现阶段,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构筑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区域特色产业格局,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一要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要继续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注重效益”的思路,引导农民千方百计从事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种植业。二要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使其尽快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三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实施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资金扶持政策。加大调整农业结构的投入力度,支农资金由分散使用改为集中使用保重点,用于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信贷资金上予以支持。二是用地审批政策。对畜牧养殖业需要建设固定性基础设施,土地管理部门在用地审批上,要依法加快审批,尽快办理有关手续。三是优惠政策。对按规定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扩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对为加工农副产品而兴建的加工、冷藏、仓储、交易设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四是依法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在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尊重农户经营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集中连片开发。
第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从大市场、大流通、产业化的角度,搞好经济区划和产业规划。根据城镇的区位、资源等特点,明确本地的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一批个性鲜明、优势互补的小城镇群体,完善功能,同时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解决好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为工业和农业创造先决条件,繁荣城镇经济,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
第七,强化政府服务行为,保障农民增收。目前,大多数农民对市场认识比较模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跟着“感觉”走,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围绕市场需求,及时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引导农民直接面对市场,通过市场调整结构,向市场要效益、增收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