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传统建筑元素在苏州当代古城区运用的背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传统建筑元素在苏州当代古城区运用的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州模式传统建筑元素的成功运用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决定的,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不但符合苏州城市环境发展还为此提供了延续性、是顺应当代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城市定位。

苏州是历史文化古城,2500年的岁月积淀了无数传统建筑元素,无论是其古典园林还是历史街区,随处可见星罗密布的古桥、古塔、城墙等传统建筑构件。这些统称为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构建在苏州当代古城区得到广泛而合理的应用,为城市特色的体现和未来延续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传统建筑元素之所以能在苏州当代古城区有效运用,有政府在规划决策上进行宏观调控,广大市民和承担城市设计任务的设计师们积极踊跃的参与,有文化和遗产保护的外部环境,也是古城在城市发展和历史传承的要求下,延续性发展的要求和居住于此的新旧市民对古城审美心理的需求。

1.政府在宏观上进行调控

苏州模式传统建筑元素的成功运用主要是政府在宏观上把控和调节,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为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提供了前提和保障。苏州古城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为了使之“传之后世,永续利用”,改革开放后苏州历届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保护古城寻找方法,不断探索既有苏州特色又符合现代需求的古城保护之道,在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后,建立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用立法的形式和规划控制的方法对苏州进行有效宏观调控,这些针对古城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制度为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提供了保障。具体做法是:跳开古城,发展现代经济。1992年苏州市政府作出“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决策。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决定在苏州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东园西区”的迅速崛起,使得苏州跳出古城区的局限,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新城市格局。与此同时,苏州还明确了古城区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这些具体方针政策为传统建筑元素在古城区的运用指明方向、提供保障。

在政府部门制定的所有决策规划中,于苏州古城区保持古城风貌最有效的当数对建筑高度的限定。苏州古城区体量不大,精巧雅致的古城区没有高大建筑,登上北寺塔就可尽览全城,视线无所遮挡。这得益于苏州对古城区内建筑高度的限制。按照保护规划,苏州古城区限高24米,在古城1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幢十层以上的高楼。近年来,古城区内的新建筑檐高更被限制在9米。此外,苏州还对建筑的形式、体量、色彩有明确要求,对户外广告的设立有明文规定。这些都为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确定了方向,无论当代或是将来用何种形式,何种材质来表现传统建筑元素,都不会出现与古城风貌相悖的问题。所以,苏州当代政府制订的相关法规规划为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

2.市民和设计师们积极参与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物产丰茂,气候适宜。宜居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苏州市民安土重迁、自足常乐的精神。苏州市民对家乡的留恋热爱的乡土情结经过世代传袭,形成整体地域的市民精神。在心理上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符合苏州保留传统城市特色的内在需求,市民的文化内涵和对古城的保护意识为苏州能够保持自己的城市特色和传统建筑元素能在当代得到合理运用起到推动作用。在古城保护与改造的大项目中,不论在环古城风貌保护建设工地、还是平江历史街区改造现场、或是姑胥桥古城墙修复工程工地,都有广大热心于苏州城市保护和传统风貌传承的市民为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起推动作用的举措:有的市民看到施工现场有保留价值的即将废弃的旧城砖,就打电话给相关部门;有的写信给报社和相关媒体,因为在家门口看到可能有保护价值的文物;还有的给市政府提议,在古城墙重建项目中加入纪念品埋植一项,以见证并传承历史和未来。苏州市民的自觉参与和对古城保护的责任感是传统建筑元素可以在当代古城区得到合理运用的保障和推动。此外,苏州的设计师们在古城保护和重建过程中,不自觉的在各个项目中选用了传统建筑元素,并用创新的形式和材料工艺来突破传统的局限,表现时代气息。

3.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有了明确的定义。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该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并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在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的成功是个信号,传统文化和其相关元素将成为新的潮流和方向成为城市发展和定位的目标。在苏州当代进行的各项城市改造工程中,无论是新博物馆的兴建,历史街区的改造,还是环古城风貌景观项目,从点到线到面的城市保护和改造过程中,传统建筑元素作为“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保护和改造原则,为保持城市风貌体现时代特征,有着积极的意义。

4.古城延续性的发展要求

古城苏州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的城市风貌,但工业革命和信息社会的现代气息也是城市必要的需求。苏州当代的城市环境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体,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不但能和传统的环境相融合,也能用新的材料和技术表现现代。因为传统建筑元素本身是传统建筑的构建或分解,无论是粉墙黛瓦的苏州街巷,还是飞檐翘角的传统民居,以及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花窗、洞门,都是对传统建筑的提炼和转化,与苏州的历史文化相一致,是统一的。传统建筑元素在苏州当代的运用不是几百年前建筑样式的完全重现,而是用现代的工艺和材料形式去表现,是一种创新的复兴。

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也为城市发展提供延续性空间。城市的建设不仅是物质的积累与进步,也需要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传统建筑元素不仅是有形的物质宝藏,更是无形的文化历史脉络和气息的表现。因此,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是在对历史环境、人文风俗以及时代特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提炼和转化,是对传统的继承也为城市发展留下延续性空间。

5.新老市民的审美心理

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改变。以前三世同堂的大家族式家庭逐渐被三口之家的形式替代,以前弄堂庭院,金相邻般的邻里关系因为搬迁到高楼,被互不相识、互不干扰的小区式模式取代。虽然新建的高层住宅有着先进的警卫设施和完善的物业体系,但习惯于街巷邻里的老苏州居民,还是留恋以往热闹融合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希望回到以往熟悉的街巷式生活环境中去。因此,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符合现代苏州市民对传统生活气氛的眷恋和对传统人际关系渴望的心理。为了满足市民这种在基本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对传统风格的追求,苏州古城区很多居住小区都保持了传统居住空间的建筑风格和空间比例。如1992年进行的桐芳巷小区的试点工程,就在原址上进行,街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拓宽,以保证现代车辆的需求,而路面材质选用的是具有苏州特色的鹅卵石和金山石,施工工艺也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比如金山石还是来自陆慕御窑,但切割工艺采用现代机器设备,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施工时间,都比以往有了改善;还有位于市中心位置的双塔小区,不但在空间比例、建筑风格上完全采用原来民居的格式,还保留了原有的传统街市。不但方便了市民生活,还让原来老苏州情趣盎然的小巷风情,居民生活延伸到门外的习惯重现。

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市民熟悉和留恋的苏州特色,还使传统大家族式的人员结构成为可能。因此,古城内近年来出现了居住面积较大的独幢式别墅住宅。这些住宅巧妙的运用了传统进落空间的原型进行设计,独门独户式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符合现代老苏州市民的审美追求。

而数量众多的新苏州人也同样对传统建筑元素有着向往和认同。很多决定来苏州定居的新苏州市民,都曾被古城粉墙黛瓦、花窗洞门等古典园林风格所吸引。所以他们有着和老苏州市民相似的对苏州城市古朴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精巧雅致的建筑风貌的认同。因此,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也符合新市民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需求。

终上所述,苏州模式传统建筑元素的成功运用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苏州市民的积极参与还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决定的,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既为苏州城市发展提供了延续性,也符合当代新老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胜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