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是建立在良好的出行环境基础上的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交往的人性化开放空间。随着绿色出行与人本主义理念的逐渐形成,城市街道慢行空间环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日益完善,但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空间环境却遭到了忽视。

城市街道与慢行空间景观

1.相关概念

(1)慢行空间

“慢行空间”是指在城市中主要供行人生活、交流和非机动车使用的街道。相对于其他公共空间而言,慢行空间更加强调的是相对于机动车的人性化合理的尺度空间。

(2)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以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3)慢行空间景观

慢行空间景观的塑造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将自行车道与慢行步道设置在慢行空间景观系统中,在兼顾交通的基本功能时主要为行人提供慢生活的理想环境。

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景观的设计要素

1.心理要素

生活中是存在很多环境心理因素的,不仅是人与人、更是人与空间的关系,步行者在街道慢行空间中主要关注的是休闲娱乐、富有生活气息的建筑小品等。在行驶过程中,如果没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和缺乏连续性的景观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厌烦。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考虑其心理上的起伏变化。

2. 视觉及生理要素

在人们生活中的视觉、听觉、触觉模式都已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生理需求,老年人体力弱,反应慢的特点就会在设计时有着其针对性的特殊需求,表现在设施、照明等。而同时对于儿童则需要一些自由且色彩感觉强烈的设施小品,给予既安全又欢快的气氛。因此,街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时要运用空间的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情境来增加景观的层次,趣味性和连续性。

3.自然形态要素

在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要素,一般包括山、石、水体等,它的存在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审美,设计者应该在街道慢行空间设计时考虑到自然美的特征。在植物配置上多利用丛植、群植的设计手法既可缓解视觉疲劳在审美中调节情绪又能净化空气。人在街道中行驶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散步、休闲、娱乐、聚会等。

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

1. 人性化的尺度感原则

景观设计的根本依据来自于使用者,人的行为及心理规律。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行为特点,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活环境的需要。

2.场地情景化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是强调一种友好的、可驻足的或者是慢行的、能引起联想的空间,在一定的时空中为市民提供一个与本路段相贴合的情景化的慢行空间,这样才能获得处在那个区域的群体的场地认同感。

3.公众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表现为在街道慢行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人们的意见,大力提倡人们的参与意识,发挥市民的集体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使设计者和使用者两者的意图能够及时沟通、交换,更直接地反映他们的心声,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要求。

城市街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策略

1.安全的慢行环境

是通过路权划分、保护措施与引导设施设置,保障行人慢行交通的安全,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机动车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性是指人们在交通过程中不遇风险的一种心理需求。为此,世界上有许多街道空间通常采取全封闭或半封闭的的办法来保证慢行者的其中的通行安全。

2.连续的慢行景观网络

在规划设计慢行道时,与周围环境协调、把片区内的商业和文化、旅游等开放空间联系在一起,将不同等级道路的慢行步行道、自行车道形成网络,增加地区景观的序列性,营造其活力和魅力,增加出行选择性。慢行交通倡导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坚持“整体性”原则,增加出行方式的可达性与易达性,创造有变化、有层次、连续的居住空间,尽可能发挥人在交通需求方面的作用。

3.互动的慢行景观

在街道慢行空间设计时,互动性的景观扮演这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互动可以让人们有着更深的记忆,对场所的营造和空间的创造起着一定的作用。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用步行系统串联并整合优化,形成具有体验感知的可达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街道慢行空间系统;将城市互动景观与慢行空间系统相结合,把公众印象提升到一个层次并营造出富有特色且慢生活的优质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魏广龙(1970-),男,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居住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住宅户型设计;

王媛媛(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任妙华(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