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在读中 4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在读中 4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目前的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对朗读普遍弱化,不够重视,现状堪忧。朗读对阅读意义非凡,将朗读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能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 朗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近来,我非常有幸听到由著名青年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所上的教学观摩课《金岳霖先生》。那真是一堂真正意义上充满语文味的课。总结起来最让我受用的,就是课堂上肖老师对朗读的重视,以读入情,以读促思。这正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缺乏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一篇课文,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以下我谈谈朗读现状及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朗读现状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反观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学生朗读水平每况愈下。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走进高中校园,很难听到“书声琅琅”,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老师的讲课声。在朗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1.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福建是一个多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普遍不好,f h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的情况非常严重,朗读出现错误十分普遍,老师不以为意,学生自然放纵自流,甚至还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错读为“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等。

2.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

这主要是从教师方面讲的,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常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却收获寥寥,尤其是在新课改后的公开课上常能看到很多老师设置了朗读的环节。老师认为设置朗读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可是朗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而且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朗读过后就没有下文了。

3.朗读过后没有作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特别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妙用和内涵。

造成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归根到底是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明白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作用。只有读,才能走进文章,才能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整体感知并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二、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精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丰富的内涵。部分老师和学生往往认为朗读既费时又费力,不如做几道题目来得实在。殊不知,通过朗读,可以领会文章的神韵,提高审美能力,于不自觉中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进文本。

高中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常常毫无兴趣,如果连读都不愿意读,那么新课标提到的“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更无从谈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直观感受文本。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文本。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如果读,响亮地、有感情地读,就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融会贯通。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只是暂时的,更有可能因“积食”而“消化不良”。如果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须知,光靠老师讲,无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得分不多就是明证。

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作品,解读文本。

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然而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绝不仅仅在于学习朗读,而是围绕教材以朗读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形式,进而感受作者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加强朗读实践,多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他们就会在多次朗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对文本作出分析判断,产生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在肖培东老师的课堂上有了很好的诠释,对一处句子的解读,肖老师可以让学生读六次之多,当然学生也就一次次更接近作者的情感。

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朗读的策略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朗读的作用:“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了莫大的收获。”

1.教师做好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在示范性方面,如果老师做了正确的示范,就会使学生产生“望尘可及”的心理,更有说服力。我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自己做了一次范读,深沉的语调,充沛的感情,使不少学生深受感动。很多学生听完一遍后说:“老师,我还想听一遍。”许多学生对朗读更感兴趣。语文教师一定要成为诵读的高手,练就过硬的诵读功力,从而充分感染学生,灵活驾驭课堂。此外,朗读时也可播放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增添情趣。

2.做好文本解读,正确理解作品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指导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彩。如肖培东老师在教授《金岳霖先生》一文中的句子:“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句话初读很平淡,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肖老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这样一个背影,如果在电影里面该是个特写镜头,望着这个深一脚浅一脚的怪怪的背影,我们读出了金先生的心酸和不容易,还能读出金先生的孤独,还有他的坚强。”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让学生意识到此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读,读出那种孤独、心酸还有坚强的感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进行再造、重现,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对文本的解读是与朗读密不可分的,文本解读正确,朗读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3.教师要做好指导与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强学生信心的手段。学生都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高中学生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朗读作思考,从而提高朗读能力。老师的评价必须做到有效。比如我们可以说:“在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读得真棒!”“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总体说来,学生既然读了,教师一定要评价,有错误一定要纠正指导,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他读得不好是因为什么,下次可以改正,读得不好又是因为什么,下次可以继续发扬。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真正加强阅读教学。

读,是语文阅读课的重头戏。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是教师追求本真课堂的精髓所在。以上我结合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情况提出了看法,目的是引起师生对朗读的重视,使朗读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焕发应有的风采,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

[3]论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