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从不同环节入手,感悟文章中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纲指出:通过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赏析词语,感悟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单纯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运用,这还不够。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感情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中心词)进行引导,是引导学生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之一。
如《猫》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了最能突出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词――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说明了什么?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找出了能体现猫性格古怪的地方:老实――无忧无虑,成天睡大觉;贪玩――一天一夜不回家;尽职――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温柔可亲――蹭你的腿,让你抓痒,丰富多腔的叫唤,给自己解闷;一声不出――无论是谁都不出声;勇猛――就是遇到蛇也斗一斗;胆小――总想藏起来。这样的性格还不古怪――让人难以捉摸。作者明贬实褒,表现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又如《白鹅》一文,紧紧抓住“高傲”一词,让学生从叫声、步调及吃相中感悟到作者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述中的煞有介事,表现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
抓住关键词语析词,联系上下文,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更从中感悟了文章的中心。
二、分析句子,感悟中心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对于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对感悟文章中心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既是本文的中心句,又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了这一难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显山露水了。教学中,我采用“读句――析句――理解――领会”的步骤,让学生去把握课文中心。学生先读句子,清楚其在文中起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从句中去判断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情深”。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谁与谁情深?蒙族同胞和汉族同胞;文中哪些内容突出了“情深”?――远道迎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激情联欢等;再理解句子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不忍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相互倾诉惜别之情。通过以上分析,学生理解了诗句是表现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样教学,让学生“点”、“面”结合,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交错发展,并突破难点、触及中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剖析段落,感悟中心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重要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是学生领会文章中心的又一途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紧抓住第二段这一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进行讲解。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本段主要讲什么”、“她在几次擦燃火柴中分别看到什么”去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顺利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并逐渐准确回答出了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讲出小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出这些美好的景物,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现实情境来讲讲:她“又冷又饿”、“光着头、赤着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富人享受快乐的大年夜,她还得出来卖火柴,又受欺侮,她怎能不渴求得到温饱、欢乐和慈爱呢?
最后,品读中心句:“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学生联系上下文触及到:“小女孩现实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那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同时因势诱导: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四、情感朗读,感悟中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指导、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灯光》一文中,作者与郝副营长的对话,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前,先让学生想象当时郝副营长的神态、说话时的语气,在此启发下,学生用较为深情、羡慕、喜悦的语气读出:“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孩子们也在那样的灯底下学习,该多好呀!”
我趁热打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原来,这是郝副营长的愿望,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他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强大思想动力。
这样,学生边读边在心中树立起英雄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对文章中心的把握也就更真切了。
感悟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熟悉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讲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