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口译人才应该具备的图式及其在口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口译人才应该具备的图式及其在口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将在图式理论的框架下,指出应用型口译人才应该具备图式,并分析这些图式在口译过程中所起作用,以期为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图式 口译人才 口译过程

应用型人才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人才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应具备的哪些特征呢,这些特征又在口译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将以图式理论为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的概念最早来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81年在自己的著作《纯理论批评》中提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崔雅萍, 2002: 53),认为概念在人的记忆中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这种图式可以应用到实现知识或体验的过程中的多种感知中。

1932年,英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勒特于在其经典著作《记忆》中,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齐齐、李陆平, 1999),并认为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图式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发生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他提出我们在记忆语篇时并不是直接的复制而是解释性的,即通过头脑中与手头语篇相关的过去经验来保留语篇的主题,然后根据总印象及语篇中的详细信息重构细节,将过去的经验和新语篇编组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图式理论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Rumelhart)进一步完善。他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这种相互联系和等级排列被形象地称为“构筑认识的建筑模块”。人们在理解认识新事物时会受到头脑中已有图式的影响或支配,设法将其与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找到一些相似情况的共同点,以促进对新事物的理解,这是一个通过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方式的同时交互动态过程。所谓自下而上指的是根据新信息具体的文字信息引起最基本的具体图式的聚合而形成较大的高一层次的图式,从而激活头脑中较大的高一层次的图式发生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处理;所谓自上而下是指面对新信息,首先根据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篇章对新信息进行预测,然后对这种预测进行检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二、图式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图式的内涵和特征概括如下:

(1)类别性。由于图式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将图式分成了不同的类别。将图式用于语篇的理解时,常见的类别主要有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文化图式、策略图式。内容图式涉及文章的主题及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文章的体裁、逻辑结构、修辞方法等;语言图式是指有关语言的知识;文化图式指的是同一社会成员共享的、预设的、理所当然的对世界的理解的知识;策略图式是指大脑对理解过程的监察行为,表现为各种阅读技巧(顾晔,1998)。

(2)层次性。图式是有层次的。一方面,每一个图式都包括在其它图式之中,并且本身由几个子图式构成,主图式处于结构的上层,包含着更多的信息,而子图式位于结构的下层,包含着更多的细节。另一方面,图式具有不同的抽象水平,信息的重要性是呈等级状态的。

(3)区分性。图式是有常量和变量两部分组成。常量部分是比较固定的部分,是图式的主体。变量部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许多空位,空位的填充过程就是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当有足够的具体价值填充到某一个图式的空位中去时,这个图式就被激活,认知就实现了。

(4)稳定性。由于图式的主体部分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图式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5)可激发性。当有新信息输入时,包含与新信息相关的知识框架的图式会被激活来进行新信息的处理。

(6)可扩充性。图式是人脑的一种积极地实践性的活动。当新信息出现时,人们会自动地把它和自己头脑中的已有图式相比对,若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相似或相同,则只需对已有图式进行微调或加强,若新信息与旧图式存在较大差异,则需对旧图式进行较大调整;若原有图式中不存在与新信息相关部分,则需新建图式。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从而使得人们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图式。

三、口译人才应该具备的图式

由于图式常见的类别主要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文化图式和策略图式。作者将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定义指出英语口译人才应具备的图示。

语言图式指的是口译者在进行英汉和汉英口译时应该具备的双语(源语和目的语)能力,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本功包括对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听力理解和表达。听懂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做不好,下面的记忆和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听力理解能力是口译成败的关键所在。用目的语对原文内容的表达是译者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因此,译员的表达要流畅、地道。

内容图式指的是原文内容所涉及到的科技、旅游、商务、法律、外事等不同主题的知识,课题组将之称为“主题知识或者背景知识”。译员的接触面广,接待的对象在职业、年龄、身份、阶层、志趣、爱好、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社会习俗、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各种话题。其内容几乎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因此,口译员的内容图式应该包括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知识。

形式图式主要跟文体有关。口译涉及到的文体主要包括:文本的体裁和本使用场合的多样化。口译文本常见的体裁有演讲、报告、访谈等,每种文体的篇章、句法和与语法特征都不同。另外,不同的场合会形成不同的口语文体。美国语言学家马丁・朱斯根据讲话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程度把英语口语的文体分为五种:庄严体――在非常隆重的场合用的,如礼节仪式和法庭等;正式体――在重要的、严肃的场合用的,如国际会议、政治会谈等;商议体――是日常工作中用的普通语言,接待外宾,带领他们参观游览用;随便体――是在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用的,语言轻松自然;亲密体――是在家庭成员之间或最亲近的朋友之间用的(朱道敏,1983),每一种文体在句式选择和词汇使用上都不同。总的来说,口译员的形式图式应该包括不同书面体裁的语言结构和不同场合口语体的句式选择和词汇使用。

文化图式指的是原、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口译作为一种即席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并非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且,口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诗歌、惯用语等的翻译,有时需要揣摩源语的“弦外之音”,这些都需要口译员动用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理解和表达,才能不被语言的表面形式束缚,真正做到表意确切、传情神到位。

策略图式指的是口译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基本的翻译技巧以及如何记笔记,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等。

四、图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口译过程一般分为听力理解、记忆、表达三个环节,图式理论对各个环节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由于图式本身的稳定性,在听力理解阶段,口译员可以利用已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分别对原文进行很好地预测,从而降低原文文本的理解难度,加快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口译译员的语言图式中包含有大量的惯用语搭配,它可以帮助译员判断出哪些词常搭配在一起使用,从而根据一个词语预判出另一个位置可能出现的词语。口译员的内容图式越丰富,对口译话题的内容越熟悉,越有助于推断下文可能出现的内容,减少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压力。口译员的形式图式中包含的对文本体裁的知识可以帮他预测文本的逻辑结构、句式选择和词汇的实用,有助于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和理解,而其中包含的场合特征可以帮助译员根据口译现场情况,如会议的主题,服务对象的基本观点、语音语调、习惯用语等,对即将接受到的原文信息的走势进行推理预测,从而为理解和吸收篇章信息提供心理框架。

其次,图式在口译过程的记忆阶段可以帮助口译员减轻记忆负荷,加快记忆速度,提高记忆能力。理解的同时,口译员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记忆。图式理论表明,人在记忆信息时是按一定规律来储存的。口译记忆不是一般的简单的记忆过程,而是译者将听到的新信息和大脑中已经存有的信息进行比较、匹配和分类存储的认知过程(杨先明、何明霞,2007)。在口译的记忆环节,人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是同时起作用的。长时记忆指的是口译员头脑中已经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可以帮助译员建立框架性结构,是快速高效记忆的基础。短时记忆指的是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刘颖、苏巧玲,1997:26),如果口译员对信息材料足够熟悉,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激活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就可以使短时记忆形成的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背景图式相比较、匹配,促进新信息的理解、编码及有效信息的提取,源语材料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避免了过重的记忆负担。同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图式在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就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口译员整体的记忆能力越强。

最后,在口译过程的表达阶段,口译员的文化图式和策略图式可以使目的语表达更顺畅。

口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口译员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转换的基本技巧才能使目的语译文的表达更加顺畅。除此之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口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这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文化图式的重建过程。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激活自身与源语文化相关的图式,对源语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吸收,然后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在目的语中重新建构一种文化图式,以使目的语的译文表达能为目的语读者接受。

综上所述,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图式在促进口译的顺利进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培养应用型英语口译人才时,教师都要尽力帮助学生构建并适时激活这些图式。

参考文献:

[1]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London: The Macmillian Press Ltd, 1781.

[2]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 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2,(5) .

[3]鲍明.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4]刘件福.从图式理论看背景知识在口译中的作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5]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6]刘颖,苏巧玲.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7]齐齐,李陆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前教学活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1).

[8]宋德生.图式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2).

[9]杨先明,何明霞.图示理论与口译记忆能力训练[J].上海翻译, 2007,(3).

[10]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11]朱道敏.要讲一点文体――英语口语口译教学杂谈[J].现代外语,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