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盛世华音 和谐之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盛世华音 和谐之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1月2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主办的“盛世华和谐之舞――舞剧《千手观音》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召开。大型舞剧《千手观音》作为国家大剧院2011新春演出季的“首推舞剧”,于2011年1月27日至2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由著名导演、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编导,是太原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舞剧《千手观音》成功首演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其创作经验与艺术手法也在业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艺术评论》杂志社邀请了国内艺术界、文艺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该剧主创团队,共同深入探讨舞剧《千手观音》的文化内涵、创作理念、美学价值以及张继钢导演艺术特色、中国舞剧的发展等问题。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该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认真总结了舞剧《千手观音》的创作经验,对当前我国的舞剧创作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和促进意义。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太原市政协主席姬和平,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春根,太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国荣,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体仁,太原广播电视台台长、文广集团总裁张会林等领导。参加研讨的艺术家、专家学者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著名舞蹈理论家于平,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原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蔡体良,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建平,《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沈卫星,著名舞蹈理论家张苛等。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策划人、词作家任卫新未能与会,但发来寄言。到会的舞剧《千手观音》主创有:编剧、编导张继钢,作曲董乐弦,舞美和灯光设计王瑞国,服装设计宋立,核心创意王建军,核心创意、太原舞蹈团团长黄敏娜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新浪网、搜狐网、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日报》等四十余家媒体与会。会议由《艺术评论》副主编唐凌博士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舞剧《千手观音》是著名导演张继钢继《复兴之路》和奥运会、残运会开闭幕式主创成功之后,又一个扛鼎之作。从舞剧的艺术性、思想性、创作性和文学性各个方面深入研究舞剧《千手观音》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促进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太原舞蹈团也是为舞剧《千手观音》而专门成立的艺术表演团体,这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是一个新的尝试,值得深入研究。

张继钢导演介绍了主创团队及创作的基本情况,他说舞蹈《千手观音》在2000年就已经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排演,当时是为了去美国演出,影响非常大、也很轰动。2005年时任太原市委副书记姬和平同志找到他,要创作舞剧《千手观音》,还为此专门组织了太原舞蹈团。这是他创作舞剧最为苛刻的一次,也是最难的一次,其中每一个舞蹈都用录像机拍下来反复排练,然后开会研究怎么修改,因为每分每秒都要精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著名舞蹈理论家于平在研论会中说,舞剧《千手观音》在恢宏场面中溢漫出大智慧,在繁茂的肢体中川流着大气象,在奇幻的动态中营构出大境界,在丰沛的情感中凝聚了大担当。同时就作品分析而言,一是情节铺成“手中有眼、心中有光”;二是形象建构“巧手连缀、妙体独运”;三是主题演绎“凡圣合一、天人合一”。张继钢有自己的文化理想和舞蹈语言,他的创作原则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过去”。平心而论,舞剧《千手观音》不仅实现了“超越”,而且登临着“卓越”。

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说,对于这个剧期待了很久,看过之后,没想到从一开幕就跟心中原来的期待完全不一样,张继钢总能让人心中充满期待,但是一定会打破你的期待,会超越你的期待,给你无数惊喜。《千手观音》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在全世界的民间故事当中寻宝是一个基本的构架,在寻宝的过程当展开苦海慈航,在苦海慈航寻莲过程中,得到自己的妙悟,得到自己的入圣。这样一个结构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是中国故事中带有灵魂性的东西。

原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刘锡津说,这部舞剧已经做到极致,确实非常好看,处处展示了大师的风范。它故事简洁、色彩绚丽、创意新锐、手段高明。比如手舞、双人舞、千手千眼,都撑起了这个戏好看的骨头架子。这个戏的音乐写得非常大气、干净,技法简洁,形象鲜明,是一部特色十分突出的舞剧。这个舞剧音乐的合声结构非常单纯,没有用特别复杂的现代技法,它调式的功能性推动非常强。和声和旋律也配合非常密切,不是并列的,本身有和声的节奏、和声的推动,所以听起来感受像江河的澎湃,江河很宽,但它是涌动的,这点也是高明之处。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从张继钢创作历程的角度来谈《千手观音》的价值,认为这是一部成熟艺术家的作品,为以后的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在整个剧里头,从舞蹈到音乐,甚至到服装、舞美,所有这些都考虑了到新的中国形象,这个探索是很成功的。我们曾经有过很好的一些舞剧,比如《小刀会》、《宝莲灯》,这都是我们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就有的东西,现在拿出《千手观音》,就是当代中国要告诉世界我们的想法。从听觉到视觉,到真善美形象的树立,都是告诉世人中国现在想什么,中国是什么样的,她的美丽、打动人心的地方,以及她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建平指出,张继钢是中国当代舞蹈界一个旗帜性的人物,是中国当代舞蹈一个品牌性的符号。这部作品是一部大手笔、大思路、大结构、大调度的作品,追求一种大场面、大调度,相比之下觉得空了点。一般对舞剧的基本认识除了大场面之外,还要有几段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现在大群舞比较多,确实气势磅礴,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感觉有点空,舞段样式能更多样化一些会更好。另外这几个主演毫无疑问是最强的,但跳群舞的演员有点良莠不齐,群舞是代表一个舞团的整体实力,可以再加强一些。

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策划人、词作家任卫新也发来寄言,认为张继钢的舞蹈精神是渗透在他自己的生命中和灵魂里的。莲花映染着一个清凉的世界,莲花也是一种心灵的化身。如果说艺术作为一种美的宗教,赢得一种莲花映染的清凉世界和心灵的化身,去除干扰,而静心耕耘这份福田。张继钢是站在这个领域里的制高点上的一位,他让人的肢体语言散发着美的清香,让舞蹈这两个字坚守在它的本执与本质意义上而不被迷失,不断留下惊鸿一瞥。

著名舞蹈理论家张苛也认为这是一部从无中生出有、和谐呼应的作品。双人舞不仅突破了芭蕾和我们现有的形式,而且还运用杂技、武术等新鲜元素,是舞剧上的范例。

《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沈卫星认为,这部作品是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优秀作品。一方面“千手观音”毕竟是民族历史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符号,另一方面舞剧《千手观音》的创作人员也的确以一种强大的创造力来面对这个题材。对任何一部已经完成的作品评价,除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外,更要寻找或者给创作者提供另外的一种可能性。从这个舞剧来讲,感到不太满足或者不太过瘾的地方,就是人物显得有点简单,可以从生活本身的真实中走出来,走向艺术的高地。还有像莲花这种符号性的东西,可以更夸张一些。

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看过这部剧的印象是“大美无言,大善无边,忘我献身,救苦救难,声光化电,美轮美奂”。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蔡体良也认为,这台戏让我们净化了心灵、让世界和谐、让天人合一。从舞台景观来说,大气派、大气势、大空灵、大写意是这部剧的基本特征。不过,这个剧在人物之间的关系、戏剧矛盾的架构方面还有些不够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舞蹈本体。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认为这部作品实现了一种静的境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都很浮躁,很难静下来。而作为表现对象观世音,她是佛教的代表人物,有一个漫长历史演化的过程,这个传说把它更民间化,也就是说更中国化了。最后佛学的归天就是圆寂。受这个影响,中国传统美学当中,文学创作是从静出发,这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静”包含着三种含义,一个叫静,第二个就是净化的“净”,净化自己,通过艺术家净化自己,也净化观众,也净化我们这个民族,意义就在这个地方。第三个是“境”,这是佛学追求的境界。这个戏已经实现这样三种“静”界,对舞蹈界而言,对戏剧界而言,都是标识大国气象的作品。

在专家的发言之后,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张春根部长也谈了自己对这部剧的理解,认为超大型舞剧《千手观音》在国家大剧院的隆重演出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台舞剧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经典,它传播了人间的大爱,歌颂了真善美这样一个好的主题。它用舞蹈的语言诠释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最后主持人唐凌博士做了总结,认为各位专家从文学、文化、舞蹈、音乐、舞美等不同的角度,对舞剧《千手观音》的文化内涵、创作理念、美学价值,艺术作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张继钢导演本身的艺术创作特色等,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真知灼见,不但对于舞剧《千手观音》日臻完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对当前我国舞剧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动意义。《艺术评论》作为艺术批评的重要阵地,将继续关注当下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前沿理论问题。

会后,许多重要媒体都对研讨会做了及时充分的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政协报》、《文艺报》、《报》、《文汇报》、《广州日报》、《山西日报》、《太原晚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商报》等纸媒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大量报道和高度评价。同时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央视网、千龙网、华商网、山西新闻网等十数家网络媒体在也第一时间对研讨会的情况进行了特别报道,引起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