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音乐中音乐元素的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音乐中音乐元素的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的综合性与视觉特征,要给予人们“视觉”和“听觉”活动过程的需求与满足,做到“视听同步”的观赏过程。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电影音乐与传统概念上的音乐不同,它用音乐结构的独立性和象征性,烘托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深化电影画面的深层内涵。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手法,以独特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描绘了人物形象、贯穿了电影主题,充分体现了电影画面和电影音乐之间音画同步、音画对位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 电影;电影音乐;画面

自1895年12月在法国诞生第一部电影以来,电影经历了从没有声音的“默片”到有音乐助奏的画面,再到现在的一种“综合视觉艺术”形式的漫长历程。电影的综合性与视觉特征,要给予人们“视觉”和“听觉”活动过程的需求与满足,做到“视听同步”的观赏过程。①当人们看到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和音乐的电影画面时,能看懂内容,但会出现“心理排斥”现象,自然会追求能够弥补这种心理缺憾的方式,因此,一种更能推动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层表达影片内涵的形态――电影音乐诞生了。电影音乐从诞生至今,成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烘托电影画面的作用,是与电影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不仅是音乐本身完整的独立形象,也使电影画面变成从非具象到可信、可感动的具象化意境。这种感受的再现,恰好今年初秋笔者去西北边陲――新疆伊犁时,身临其境地感悟电影音乐的非凡表现力。当你领略群山环抱、状如辐射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和那逶迤穿行、纵横交错于天山的喀什河、巩乃斯河、伊犁河等河流时,不觉联想起电影《卧虎藏龙》和它那富有西域风格的电影音乐,还有电影中那苦涩、压抑的西域爱情故事,内心视野无限地被放大,再次感受到电影音乐的震撼和冲动。

电影《卧虎藏龙》是一部古装武侠片,电影围绕一把具有400年历史的古剑而引出的一代大侠李慕白和江湖恩怨,阐述了人生哲理。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由于导演技术、演员的最佳阵容和富有西域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的配乐,多次获国际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音乐创作奖、最佳音效奖等8项奖项,在全世界得到很高的评价。音乐中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恰当的作曲手法起到了突出电影画面主题作用,展现了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之间音画同步、音画对位的特殊关系。

整部电影共有十三段音乐和主题歌。音乐用独特的中国五声调式和欧洲大小调,深刻地呈现了电影中一代大侠悲伤而凝重的爱、离、悲的人生。音乐无论是在调式的运用、旋律的构思,还是乐器的选用等,都表现出作曲家创作手法的独特和精细。其中“丝绸之路”“荒漠奇情”等多段音乐是富有浓郁西域风格的音乐旋律,强化了电影中的中国基调,散发出浓烈的中华民族神韵。在电影音乐的主题中,以电影镜头组接方式出现的中国式建筑和西域茫茫戈壁,音乐以独特的方式将电影画面贯穿起来并把它们凝聚集中,把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结和场景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了电影音乐具有的独特结构性与完整性的综合艺术美的作用。大提琴深沉而悠扬地奏出西域游牧民族呼唤性旋律,诉说着电影画面背后的那个无尽的“情”,这时使用的是电影音乐象征手法,使观众随着音乐跨越时空联想生活模式和故事情节,把个体审美过程象征性赋予了音乐。这种审美价值由于个体的不同经历、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不同,其象征意义就不同,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音乐创作基源在特定环境和其本民族文化之中。深沉的大提琴旋律,以变化的滑音模仿着当年西域民族音乐特点的“活音”和“游移音”。这种游移不定的音,使音乐富有装饰性,从而使音乐更为华丽多彩、变化无穷、风格独特。“活音”“游移音”是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其他民族普遍运用的旋律手法,这些特殊的音程特点是在自然音乐音程各级上升高或降低半音的一半(即四分之一)的音,不过这种“活音”和“游移音”的真正效果和色彩,只有在新疆才能真正感受到。笔者到新疆之前在教学和演唱时使用过很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歌曲,但谱面上却找不到以上所说的“活音”,因为,那是特色,那是风格,是各民族活生生的历史和现实,科学测音或以音乐记谱法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当我在那拉提草原上听到牧民悠扬的歌声时,没有感觉那些音是“游移不定的音”,而是让我联想了美丽的画面,看到了歌声里的那个人、那个精神。这就是音乐的独特性,是因人、因情、因境、因曲而宜的,是一种精神和气质,绝不能按照规范的音乐理智和理性来限定和制约,是要以内心情感来表达。

社会形态所提供的社会环境对音乐的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②音乐的产生与表达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生和作用。谭盾的电影音乐受到赞誉,是西域丰富的民族、民族音乐给予他音乐灵感,生动的音乐深化了电影画面。在新疆随处听到律动而富有特色旋律,是因为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很多民族音乐旋律中都使用这种“活音”,但叫法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像乌孜别克族把“活音”叫“半音”、塔吉克族叫“四分音”、柯尔克孜族也跟哈萨克族一样叫“活音”。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所用音乐体系,既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也有中国民族五声调试,还有采用欧洲大小调体系等如此丰富,这与新疆地处横亘欧亚大陆及中亚细亚腹地,其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发达有直接关系。新疆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和民族特色的古西域,音乐文化复杂、独特的风格体系是客观存在的。西域音乐文化是生活在天山、昆仑山下的新疆13个少数民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先秦时期开始过着渔猎、绿洲农耕和草原游牧生活,繁衍着古代塞人文化、匈奴文化、突厥文化等古老文化,造就了多民族、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文化形态。巍峨的天山、烈日炎炎的准噶尔盆地,使新疆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集之地,民族习俗和宗教思想,渐渐潜移默化地内化并沉淀于人们潜意识中,平民束缚于传统礼教,使命运变得苍白、无奈。当你站在茫茫戈壁滩上望眼巍巍天山时,不难理解电影《卧虎藏龙》中的苦涩爱情、扭曲的憎恨和复仇的嘶鸣追杀……

电影中的另一个画面是玉娇龙回忆当年与父母在新疆一起的日子。辽阔而一望无边的沙漠和那远处艰辛走过的骆驼,音乐用巴乌和大提琴支声复调关系来让旋律起伏跌宕、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听觉与视觉紧密交融,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巧妙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复调手法,描绘了故事中主人公当的骨肉情怀念,起到了主人公内心思想与情感表现的抒情作用。③音乐中的巴乌仿佛模仿着新疆历史上的龟兹乐和天竺乐中使用的筚篥、横笛等乐器音色,以电影摄影的色彩元素,寓意着传统礼教下的“情”和“意”,就像无形的网罩住了有情人的情思,映衬了漫漫西域情。隐隐传来的西乐可听得见但看不到其人,变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苍凉。④影片中的片段音乐勾画出李慕白的坚韧性格和俞秀莲的贤良,表达了他们二人内心的思慕与渴求,也表达了无限深情和哀伤。在之后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很多画面,都用了“音画同步”的电影音乐表现手法,使画面在音乐的衬托和描绘下更加具象化了。

电影中另一种打斗场面,作曲家时而用中阮快速的拨弹、时而用管弦乐中西洋管乐器的齐奏,使音乐色彩和节奏形成对比,用音乐语汇进一步区分画面中的不同人物及性质。电影中的另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是,第一场中两个女侠在黑夜中追逐打斗的画面,影片的场景、动作以镜头切换的手法,使场面形成多个视点,使画面形成“动态的”意境。此处的电影镜头突出了阴柔之美表征,没有更多的打斗,音乐则用的是“音画逆行”手法。长笛在模仿着中国民族乐器“箫”的音色,悠长的旋律在乐队固定音型的配合下显得那样忧伤、压抑。大提琴带有颤音的低沉旋律,仿佛微弱的呼唤,如泣如诉。中国弹拨乐器的拨奏,透过和弦让人凝视、惆怅悲伤的人生。这些音乐在说教那些富有道教哲理而又充满内涵的礼教。这是作曲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视野的表达,优于他人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作曲技法的展现。电影音乐以音画游离的手法来,解释人物的思想内涵,使观众随着音乐回到遥远的场景,产生联想,呈现了音画对位的关系。

电影音乐作为表达文化和感情的媒介,它的象征作用是欣赏者个体在环境的、心理的、情绪因素特定情形下发生作用。我们很难说谭盾先生写的《卧虎藏龙》电影音乐,哪一段音乐是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哪一乐句又是哈萨克音乐特点。在新疆随处听到丰富的各民族音乐,在美丽富饶的伊犁草原上这些音乐是那样的动听、那样的和谐!是那样相似、又那样独特!作曲家谭盾先生,在管弦乐电影音乐中加入西域民族音乐元素和民族乐器“八音”的组合,使电影的幽远的意境,变得可感;使中国式的房子和漫漫戈壁又显空灵,愈发无极、扭曲的“爱情”显得那样无力。那是因为神奇、美丽、广袤、富饶的新疆,有着高峻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奔腾的河流、风茂的森林、美丽的草原,还有那勤劳的各族人民,正是这些珍贵无比的自然与人文,构成了博大精深的西域音乐文化,丰富了西域音乐文化,而这些赋予了作曲家创作基源,也是作曲家创作激情和乐思表达的源泉。笔者对《卧虎藏龙》电影音乐深刻的挚爱记忆,是新疆伊犁的山山水水和五彩斑斓的各民族音乐赋予的。

的确,电影音乐以特定的音调、乐器音色及多样的音乐风格,使电影画面起到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和强化影片思想气氛的作用,同时能使观众通过画面和音乐引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并加强观影者个体对画面具象化认识。⑤回想起国外的爱情大片《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无不因影片的动听音乐,感到心里激动、充满幻想、心灵震撼,是那样慑入心魄。因为电影能使我们大胆、任意地去追寻理想,看到世界美丽完美,它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使我们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电影,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方式感受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自己祖先的宝贵音乐,感受电影,感受音乐。人类已经有复杂而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电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依然需要以音乐来作为表现情感、丰富画面的媒介?人们知道,音乐具有表达功能、象征功能,而伴随着电影中的作用是使成千上万观影人感受音乐并为电影音乐而感动!

注释:

① 程民生等:《音乐美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 骆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③ 刘淳、申冠群:《超越》,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④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⑤ 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中央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金顺爱(1958― ),女,吉林珲春人,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金秀吉(1956― ),男,吉林龙井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