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图说话(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图说话(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春幡

春幡,或称胜、舂胜、方胜,原是春日系缀于钗头的物事,多见于晚唐五代诗人吟咏。温庭筠《咏春幡》:“闲庭见早梅,化影为谁裁。碧烟随刃落,蝉鬓觉春来。代郡嘶金勒,梵声悲镜台。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温飞卿诗集》笺注者于题下注云:“后汉志: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青衣,立青旖,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义:立春青旖。今世翦踩错缉为旆胜,虽朝廷亦缕金银缯绡为之,戴于首,士庶俱剪为小旖,散于首饰花枝,皆日春。或翦为春蝶、春钱、春胜、花鸟人物之巧以相遗”(曾益等编集校注,中华书局1980年;题下注语出逯钦立)。旖与幡通。后汉志,即《续汉书・礼仪志》。“又”以下的一段文字,系撮录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岁时风俗部》“春幡”条中语,则所谓“今世”者,乃北宋情形。今人《温庭筠全集校注》补注此句云:“春幡,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旖急,交枝红杏笼烟立。’此诗所写春幡,既有悬挂于树梢者,亦有簪之于妇女首饰上者”(中华书局2007年)。然而细绎诗意,是通篇所咏俱为缀于簪钗之春幡也。

立春日簪戴春幡的习俗有渊源可溯,注释家自要寻求它“古已有之”的踪迹。不过汉代的“立青旖”,与唐代的钗头舂幡,既非一事,亦非一物。《续汉书・礼仪志》原作“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里的“立春幡”之春幡,是竖在地上的旗帜,原表劝农之意。梁陶弘景咏春幡,所谓“播谷重前经,人天称往录。青东甸,高旗表治粟。逶迟乘旦风,葱翠扬朝旭”云云,正是此物(《咏司农府春幡诗》)。晚唐五代诗人笔下的舂幡乃别有渊源,即它是从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立春剪花发展而来,其中又融入人日戴胜的风俗。――这里要特别说一句,正月七日插戴的人胜,与立春日戴在头鬓的剪花,早期并非一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言正月里的行事,人日有“翦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立春,则“剪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或因人日与立春的时日常相后先,而渐生二者合一之演化。陆龟蒙《人日代客子》(题下自注:是日立春):“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胜,并在一金钗。”虽然“人日兼春日”若干年方一逢,但所云“遥知双嫌胜,并在一金钗”,却恰好传递了一个消息,即这时候的人胜与剪花,界域已不甚分明,或可统谓之春胜。飞卿词《菩萨蛮》十四首之二:“水精帘里颇黎枕。暧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浦江情文录・词的讲解》说道,“这首词所点的时令是初春,稍微拘泥一点,则说是正月七日,因为下面有‘人胜参差剪’之句,惟唐代妇女的剪胜簪戴,也不一定限于那一天,说是初舂的服饰可以得其大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这是一个比较通脱的解释。而这时所云“人胜”,其实已与春胜无别。

与罗绮制作的剪花相同,胜、春胜,也便是丝帛制作的小幡。虽与彩通,但的原义主要是指织物或织物有彩。《集韵・海韵》:“,缯也。”《广韵・海韵》:“,绫。”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七“纹”条注引《考声》曰;“,缯帛有色者也。”飞卿春幡诗“碧烟随刃落”,《温庭筠全集校注》云,“‘碧烟’,指缥缈如烟之绿色缯绢”,是也。不过前句“闲庭见早梅”,《校注》曰“此‘早梅’系人工剪就,缀于枝头者”,我却想提出另外一解,即此句意谓早梅忽开,予“见”者一个瞬间的惊喜,竟恍惚认作是剪裁。南朝诗人咏剪花多以逼真为赞语,如梁鲍泉《咏剪花诗》:“花生剪刀里,从来讶逼真。风动虽难落,蜂飞欲向人。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而飞卿诗“花影为谁裁”之问,却是反其意而用之。

剪花的式样,也多由诗人道来。晚唐李远《剪》诗:“剪赠双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又《立春日》一首句云“钗斜穿燕,罗薄剪春虫”,“春虫”,这里或指蜂蝶之类。据诗中形容,可知剪花取用的意象,以对飞的衔瑞鸟雀及花树蜂蝶为盛,且以千秋万岁为愿心。若制为幡胜,便常常是花朵与方胜的结合,而每每幡上作字,比如“吉”,比如“千秋”或“千秋万岁”。立春簪戴之外,幡胜也成为同时代的流行纹样,因此丝帛制作的幡胜虽然难以存留,但从其他器用的装饰图案中仍然可以它的形象。故宫博物院藏一面“吉”字幡胜镜,圆钮下方的狮子口衔葡萄枝,圆钮两边双鹊对飞,上方一个叠胜式“吉”字幡(图1)。河南林州市姚村镇上陶村出土“千秋”幡胜镜一面,镜缘以方胜禽鸟交错为饰,圆钮上下各一个小小的幡胜,其一悬系于花枝,其一悬系于荷叶,两枚幡胜分别安排“千~秋”二字(图2)。常州博物馆藏“千秋”幡胜月宫镜,外区叠胜两对,一对内心各饰“千”“秋”,一对两侧各缀璎珞(图3)。出自安徽六安时属五代的一面铜镜,环绕镜钮的是一个叠胜,叠胜四面分布“千秋万岁”四字反文(图4)。虽然千秋镜、月宫镜原是为着唐玄宗降诞日的千秋节而铸,但以后的使用范围已不为千秋节所限。“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幡胜以“千秋”为妆点,此其意也。温庭筠《咏春幡》“碧烟随刃落,蝉鬓觉春来”;牛峤《菩萨蛮》“玉钗风动舂急”;和凝《宫词》“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由镜背图案中的幡胜,不难推见其式。浙江临安市吴越国二世王钱元元妃墓,亦即康陵,出土花式各异小而轻薄的玉片数十枚(图5),其中一对长逾两厘米,周环花枝,中间方框内分别阴刻吉语“万岁千秋”、“富贵团圆”(图6),虽然它被称作“吉语挂饰”(《物华天宝一吴越国出土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0年),但我却以为,此物正是当日悬缀于钗头的春幡或日春胜、幡胜,同出的各式玉花片,便很可能是春幡的坠饰,即如唐镜图案中的样子。“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诗与物该是一起凑成初春的欣欣喜色。而“碧烟随刃落,蝉鬓觉春来”的舂幡,也当是纤秀细巧式样与它相类,只不过此是随常用罗绮剪制,彼则用玉碾琢。至于“代郡嘶金勒,梵声悲镜台”一句,毋宁视作飞卿借“情”写“物”的程式,即“物”为实,“情”为虚也。

六、“金条零落满函中”

《咏春幡》中的“玉钗风不定”,“风”字下得好,也正如“玉钗头上风”一般教人喜欢。这里见出诗人体物之亲切,因得以活画唐钗之神韵。不论玉钗、银钗,玉簪、银簪,唐五代簪钗的主流,总以轻薄的片材镂作透空纹样为特色。出自吴越国康陵的又有一枚银鎏金镶玉钗首,鎏金花萼为座,只有两毫米厚的一枚花叶式玉片嵌入其内,玉片碾作缠枝卷草间的一只凤凰,风口衔绶,绶带迎风,带起一片飞舞的轻盈(图7)。“玉凤雕钗衷欲飞”,是无风自动也,花蕊夫人《宫词》中的隽语,竟好像是为它写真。此钗却也可以是飞卿之“风”的别解,即以钗之袅袅,香步徘徊之际,便好似风中轻。则飞卿之“风”,不如说是唐钗之风。飞卿词《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也正是以蝶舞而见风。合肥市农学院南唐汤氏墓出土两枝银镶玉步摇,其中一枝钗脚为银制,即所谓银“作股”,其端结束为花苞三朵,顶端的一对下以弹簧式的“螺丝”为茎,仿若蝶翼的一对镂空花叶披垂在下方花苞的两旁,花叶中间嵌玉,下缘垂缀细小的银镂花朵、花蕾及菱形坠。另一枝与此相仿,不过蝶翼式的花叶由披垂易作上扬,花叶下边的坠饰以细银丝宛转为花朵,更见累若缤纷(图8、图9)。两枝步摇娇娆秀逸,似花,似蝶,各有随风漾之态。“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诗”与“物”在此因缘际会,因缘即在原本是同“风”。

稍长卿的王建,笔下也有同“风”之物。《宫词》:“蜂须蝉鬓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搔头,即簪之别称。“浮动搔头”,系倒装,以是可会得搔头之玲珑剔透。《宫词》中的另一首正宜与它同看:“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蝉鬓绿”,即此“绿鬓虚”,秀发虚拢蓬松如蝉翼也。“一度出时抛一遍”,即此“舞处春风吹落地”,亦即应宣唤而歌舞。低鬟回袖,跳珠撼玉,王建《白聍歌二首》之一“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秋风生”,原是同样情景,此际悬缀于金玉簪钗的小件以至于簪钗本身,以轻倩细薄之故也不免掉落,王建《宫词》因又有“舞中遗却金钗子”之句。收拾细碎,归置奁匣,于是“金条零落满函中”矣。此“条”,指组合为簪钗的细薄之构件,和凝《宫词》“结条钗飚落花风”,也是同样的意思,正不妨拈来作注。而《王建诗集校注》释此句云:“金条,金条脱。条脱又作跳脱,为手镯、腕钏一类的臂饰”(巴蜀书社2006年),似乎是错会了。且不说金条脱未闻以金条为称,即便果然此物,它又何至于“零落”且“满函”。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中的金钏,是唐代的典型式样(图10),如此,其不可能“零落满函”,大约可以见得明白。何况此诗通篇是以发式与簪戴侧写美人之舞,其实未及腕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