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匠心独运巧筑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匠心独运巧筑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优秀的记叙文内容需要技法的支撑,这样才能把好故事讲得更好。但需要说明的是,作文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整个写作过程也必然包罗万象,仅仅关注技法一定会失之偏颇。作文教学中,技法应该和态度、体验、情感、思维等多个教学维度和谐共生,一起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 键 词】 记叙文;高考;语文

王国维说过:为文如造屋。如果将写作比作盖房子,那么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用什么盖房子――题材;二是怎么盖房子――技法。学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搜肠刮肚,去寻觅新鲜的题材,以为有了好故事就有了好文章。殊不知“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非有熟练的手腕不可(夏D尊、叶圣陶《文心》)”。“好”故事很重要,但“讲好”故事同样重要。品读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记叙文,你会发现,高明的小作者总会匠心独运,用“熟练的手腕”构筑美轮美奂的作文屋。

一、设置悬念法

所谓“悬念”,就是悬起的意念或心绪。在写作上,它是引起读者急切心理期待的一种艺术手段。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大致上是在文章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或摆出矛盾,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矛盾阻遏一下,并不急于揭晓答案,从而牵动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急于想知道答案不可。做人贵直,作文贵曲。悬念设置得好,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摇曳生姿,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智慧,就藏在房间里》就是篇设置悬念的佳作。平时做生意精明的爸爸,可是“一到钱上就犯浑”“买房子、搬家、卖房子成了常态”,为此小康之家居然欠下了不少外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一个疑团,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小作者并没有马上道明原因,而是围绕这一悬念展开回忆,虽不时有线索提示读者,但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不揭晓答案,直到结尾才道明原因:“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原来爸爸多次搬家是为了给小作者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看似“败家”的行为却蕴藏着父亲的智慧和爱。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悬念的设置让文章陡生波澜、跌宕起伏。

二、蓄势突转法

所谓“蓄势突转法”就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件的结局向与预设结果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在记叙事件时,先顺势直线发展,有意将文章的主旨、人物的情感或故事的结局掩盖起来,造成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终篇的假象,让读者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行文不断地积情蓄势,待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突然转折,抒发完全相反的情感,表达截然不同的主旨或者以出乎意料的结局收尾。这种“蓄势在前,突转在后”的写法犹如开闸泄洪,会形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王大爷的早餐店》就运用了这种手法。王大爷性格开朗,待客热情。多年以来,一直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店,全心全意服务邻里,换来了邻居们的认可和肯定。文章前半部分一直都在王大爷和邻里的欢声笑语中“蓄势”,忽然“我”一句“那大妈呢?”造成主人公王大爷情感“突转”: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待读者以为失去老伴的王大爷会因此沉浸在悲伤之中,感慨生离死别的痛苦时,文章主旨再次突转,“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这样在小作者就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完成了情感和主旨的双重突转,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欲扬先抑法

所谓“抑”就是否定、压低,让读者心情沉重、压抑。所谓“扬”就是振发、褒奖,让读者心情激动、欢喜。抑扬之间,会让文章顿生波澜。其中“欲扬先抑”最为常见。“欲扬先抑”通常做法是想要赞扬某人就先批评他,想要肯定某物就先否定它,想要认同某事就先贬低它。“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扬”得更高,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清代学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文欲先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可见“欲扬先抑”能使文章摇曳生姿,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老爹》一文巧妙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老爹与蒋叔一同拜师学做杠秤。两人性格迥异,“老爹呆板甚至有些迂腐,而蒋叔却对人曲笑逢迎”。出师之后,老爹诚信为本、坚持原则,为顾客做杠秤;蒋叔则圆滑世故,为迎合顾客不惜违背原则,做短斤少两的杆秤。可经营的结果是老爹的店生意惨淡、无人问津,蒋叔的店却红红火火、生意兴隆。当读者开始质疑、否定老爹“迂腐”的生意之道时,蒋叔的店最终因缺斤少两被掀了,诚实做秤的老爹生意日渐红火起来,最终赢得人们的肯定。小作者欲扬先抑,曲折变化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四、对比映照法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曾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诚然,世间万物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强调事物的不同,往往可以通过对比映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对比映照法是写作常用手法。这种手法是把截然不同的人或事,通过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进行对比映照,以便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性质更加突出,是非分明,主题凸显。《逃离“智慧”的周庄》就很好地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小作者来到久负盛名的周庄,结果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张牙舞爪”的宣传、摩肩接踵的游人、唯利是图的商家,商业化的市镇气息让人窒息。这样“智慧”的周庄让小作者“反胃”。而与周庄相隔不远的千灯却是迥然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市侩不在,古风犹存。久负盛名的周庄和名不见经传的千灯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讽一赞,反差强烈。在强烈的对比映照中哲理彰显: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五、片断剪辑法

记叙文叙事常规模式是“起因――经过――结果”,加之“三点一线”平淡而单调的学校生活,因此学生写作常常落入平铺直叙的窠臼,很难写出精彩文章。但实际上,在平凡的生活也有会精彩的片断,它们如同散落角落的珍珠光彩夺目。倘若的我们能用心捡拾起这些“珍珠”,将其连缀起来,就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这就是“片断剪辑法”。《皱纹中的智慧》一文在构思上就充分显现了片断剪辑法的独特魅力:

片断一:牛耕。作者写爷爷选择耕田的镜头。爷爷不用机器,坚持用“老祖宗留下的法子”――牛耕,着眼于“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

片断二:珠算。作者捕捉爷爷拨弄算盘算账的镜头。爷爷珠算运算结果准确、条理清晰。着眼于“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

片断三:戏曲。作者选取月夜下爷爷认真唱戏的镜头,着眼于“智慧是一种净化的境界”。

三个生活片断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辑,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炫人心目,怎能不让读者拍案惊奇。

六、细节凸显法

托尔斯泰说:“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优秀的记叙文总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它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把它们作为作文精雕细琢的点,巧妙地镶嵌在文章之中,成为文章的亮点。

毋庸置疑,优秀的记叙文内容需要技法的支撑,这样才能把好故事讲得更好。但需要说明的是,作文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整个写作过程也必然包罗万象,仅仅关注技法一定会失之偏颇。作文教学中,技法应该和态度、体验、情感、思维等多个教学维度和谐共生,一起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朝俊. 高考记叙文写作导引[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如屏. 记叙文写作技巧[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3] 周晶. 浅谈记叙文写作的语言[J]. 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