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匠人可遇,匠心难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匠人可遇,匠心难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往往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德国的机械、瑞士的手表、日本的匠人曾凭此誉满全球。在某种程度上,日本匠人已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言人。

日本堪称“匠人国家”,从江户时代起,“匠人文化”就受到广泛推崇,传承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符号。“匠人精神”不仅是其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几百年来,日本企业可谓将“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其创始人和传承者能够坚守在某一领域潜心钻研、精耕细作,通过某个环节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实现技术和应用的突破,从而在业界赢取独一无二的口碑和地位。这也是“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和秋山木工的创办人秋山利辉等日本“匠人”在国际企业界备受追捧的重要缘由。

何为“匠心”?简言之,就是“用心”,是发自于爱,无所保留地将精神和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的一种意念;更是一种承诺和信誉。秋山利辉的话道出了“匠心”的精髓:“一流的匠人,首先是人品,其次才是技术。”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来都不缺乏匠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个以速效、刺激为先,过分追求创意、美学的大环境里,“匠人精神”似乎显得不合潮流。然而,尽管很多传统技艺已经或即将被高科技所取代,但它们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是无法被取代的,“匠人精神”便是一种超出技能范围的德行素养。也许,当“匠人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常识时,中国企业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当前,“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在企业界颇为盛行,不少处于困局中的企业甚至其将视为圣经或行为准则,希望藉此获得颠覆或重生,却将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诸脑后。这种本末倒置的理念和做法使得一些传统企业已然迷失在“互联网思维”的泥沼之中,不会真正以用户为本,花精力去研究和解决他们的“痛点”。

所幸,还有一些清醒的头脑。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在2016中国服装论坛上一语中的:“传统品牌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更应该坚持做好产品。”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在论坛上也发表了略同的观点:“不管线上线下怎么变,产品永远是1,服务、体验、渠道都是不断加0的过程,应该始终围绕着产品布局未来。”

现代商业社会,追本逐利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一颗求本固源的匠意之心,也无法生产出充满诚意的产品,也就难以更好地持续地获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80后”、“90后”消费群体对产品和品牌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更关注消费体验,关注适合自己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品牌,并且注重对品牌体验的参与。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对于制造业而言,落脚点都应该是用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匠心”所在。

专注产生力量,也会焕发魅力,有助于锻造品牌。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企业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更不会成长为伟大的企业。重要的是,面对困难,企业能否找回初心,以“匠心”立身,思考如何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