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祈福祥和:千山聆听一曲梵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祈福祥和:千山聆听一曲梵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说去佛陀名山许愿,需要用眼看、用口诵、用手拜、用心读,但千山可能是个例外。

在这里,只需用耳谛听,那些最真的禅理与最美的祝愿便会流溢于旅者们的心理――这便是千山佛乐。

佛乐历史

千山佛乐佛乐是在寺庙举办的各种佛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它不断汲取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并从印度梵乐等宗教音乐中摄取艺术精华,到金元和明清时期,已趋于成熟和完善。

将佛教经文用音乐串联起来,用舒缓轻柔摇惺的乐符和节奏去修饰那些高深质朴又枯燥的文字,令它们巧妙地融台,光彩夺目地进入听者的耳内。而信者的心更是在文与乐中找到安宁和释然。

在佛法流传的历史长河中,佛乐梵呗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庄严佛法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寄托人们的美好感情。

而千山佛乐特别之处,在于它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曲调豪放粗犷,感情激昂。它既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就像巍巍的山岭与辽阔的大东北那样,豪迈中带着细腻。

千山的佛寺前大多有池,水清,可照见两岸的树木,天上的白云,同池边立着、坐着的人。微微的清风吹拂的树叶摇曳生姿,和着沙沙的轻响送来阵阵的清香。再有远远近近的佛乐传来,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一时间笙、管、笛齐奏;鼓、铙、钹、铛子、铪子、铃杵、大磬、小磬、木鱼、撞钟同晌。此情此境,使人的心无不浸泡在碧绿的澄液里,那颗被世俗尘裹着的心便感动透明了。

山乐合一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这里的佛乐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

到山顶时候,眼前豁然开朗,山峦从这里倒退下去,重重叠叠像波涛又像莲花似的在我们脚下起伏。万山万水万树万花汇集的一座神奇的大山寺庙,殿宇巍峨。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众多寺庙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人福地景象。古人对千山有这样的感慨:“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大佛寺就在眼前,但让人动容的,却是寺后一个简洁干净宁静的小屋。小屋没有名字,却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一个虔诚的高僧枯坐在一张圆垫上双目紧闭,双手合十。他单薄瘦削。他泰然平静,淡泊宁和。岁月已逝,曾经年轻的自己在彼岸拈花而笑;往事匆匆,唯有佛与自己同在;人生沉浮,只在当下让自己圄复到真善美的质本。

在大佛寺里,我亲耳聆听了一场佛乐演奏。出场的乐器除笙、管子、箫、笛、云锣、唢呐外,还有古老乐器筹以及作为佛教音乐符号的磬、木鱼等。几件简单的乐器,交汇出无以言说的美妙,像无声的诗,如有韵的禅,给人一种荡涤尘埃的感觉。演奏的年轻乐僧,神态肃穆,物我两忘,远近听众,或静坐,或肃立,面容沉静安详,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