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是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大学。但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过于重视科研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文章就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一、“研究型大学”的提出

“研究型大学”这一名词发端于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它以强调“研究与教学相结合”而著称。美国借鉴德国模式于1876年建立了第一所真正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进行科研和培养研究生为主。之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在1970年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并一直沿用于美国大学的分类。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办草拟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1―2010》(第4稿)中,首次由官方提出了“研究型大学”这一概念。此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政府通过“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投入政策,在支持研究型大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本科教育及其质量的提高,或者说本科教育没有达到与研究型大学地位相称的质量要求。事实上,本科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带有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因此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与本科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基础

研究型大学要认识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质量;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在改革培养方式、活跃学术氛围、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研究型大学能为本科教育提供丰富的智力和学科资源,为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具有研究特色的本科教育。只有明确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才能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一起抓,更好地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正如欧内斯特・博耶在1990年出版的《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所提出的,学术不只意味着进行研究,它应该包括四个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功能,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特别应该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地位,以促进学术之火不断燃烧。[1]

实践证明,博耶对学术内涵的重新阐释更新了大学学术观,为教师投身本科教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推动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实践就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为中心。实际上,“公众是通过本科教育直接认识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的成败与否完全系于本科教育”。[2]研究型大学的品牌形象通过优质的本科教育来体现。从国际经验看,卓越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而实际上,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并不存在根本的价值冲突,倡导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是研究型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而培养精英人才是研究型大学办学永恒的价值追求,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都是推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与科研,以及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和谐发展,它们相互促进,而不是割裂开来。因此,研究型大学在发展中应凸显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其质量标准应该是学术取向,并贯彻于本科教育过程的始终。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我国一些高校是跑步进入“211”、“985”工程的,盲目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片面追求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这种通过“”的方式跃入研究型大学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反而导致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研究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降到普通大学的地位,实施过早、过于专门化的职业教育。部分高校打着研究型大学的牌子,只迎合市场的需要,按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或按行业,进行过度狭窄的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把本科生教育降低到职业培训和岗前培训的地步。这既浪费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和教学资源,又降低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发展后劲。

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剧增,师资空前紧张,大班上课成为经常,研讨课难以安排,仍是沿袭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然后考讲义的单一形式,“一本书”的大学教育仍在继续。由于教学与科研的失衡,本科生所接受的内容大都是现成结论,新知识进入课程的速度极慢,因此导致大量优秀本科生慕名校而来,但没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使本科生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第三,由于科研训练不足,许多本科生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强。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能力,本应培养创新意识很强的精英。但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都在抱怨一些出身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思维僵化,创新意识薄弱,习惯于从资料上找现成答案。这显然是由于本科生得不到名师指点,教学与科研分离,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所致。此外,教育指令性强,教育理念单一,办学缺乏特色,本科生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都成为制约我国研究型大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因素。

四、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确定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恪守“精英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它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高层次、国际性人才为目标,是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且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大学。可见,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要遵循“价值理念”的原则,突破“工具理念”的束缚,不应该降为与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等同的职业培训机构,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其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多学科专业背景,丰富的藏书,以及浓郁的学习氛围等特点,注重学生理智、智慧与思维的发展,为培养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新思想的人才,为培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奠定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本科教育的奠基作用。纵观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都将本科教育提到突出地位。如2007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就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另外,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从组织结构上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联系在一起,为两者营造了结合的环境。伯顿・克拉克在其《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指出:“双层或多层结构系统则能够在研究生院之类的机构中保护研究工作,使研究生院承担培养最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的职责,并使它与本科生学院的需求区别开来,但同时仍将本科生学院容纳在整个机构之中。”[3]这种并行结构,既有利于加强本科教育,又有利于加强研究生的高级训练和研究。可见,研究型大学应强化本科教育,以学术质量为指标,确保其精英教育的地位。

(二)改革课程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本科课程的改革要加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注重通识教育的培养,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而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可以在本科一二年级加强通识教育,以强化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四年级开始专业教育,将真正的专业教育尽可能放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进行,使学生的知识在广博的基础上向专精发展,实现稀缺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广泛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之后,学校要将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以及新兴学科知识及时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来培养其学习研究的兴趣,有研究成果的导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全面、自觉地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才能,将他们逐步引入科学研究之路。研究型大学要逐步消除跨学科教育的壁垒,不仅在专业设置上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而且鼓励跨学科选课,注重设立综合性课程。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和信息的变化日新月异,单一的课堂教授和书本传授知识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与先进性,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推进课程信息化的发展,来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面向世界,课程目标才能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活动能力的人才。四是开设创业课程,开发人的发展素质,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求职者,而且是新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并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转变教学模式。提倡以研究和探索为基础的教学,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教师能够把自身进行科研的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融合到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比如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在低年级设立研究性课程,鼓励学生暑期调研,参与导师的课题实验,为学生的研究计划寻找合作研究机构,等等,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我们要多加鼓励和提倡,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我们要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智力和环境资源开展教学和研究,多举办专题讨论会、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

(四)改革奖评激励机制。研究型大学充足的研究资源能够对本科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但单纯的研究价值阻碍了本科教育的发展。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效果,使得教师把精力都集中在科研上,无心顾及教学。加之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成正比,教师晋升和奖励机制错位,谁也不会去做那种既耗时费力又不讨好的教学工作,这也就成为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忽视本科教学的重要原因。提升本科教育的地位,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师激励机制,要从人才成长和培养的远期目标出发制定教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其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成就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教师职称评比和晋升中应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在教学一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这样,教师才能安心从事教学,才能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突出教学、学术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博耶・E・L著.涂艳国译.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8.

[2]王小飞.浅析面临挑战与机遇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2.06:38-42.

[3]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