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蒙古西白音元代窖藏出土珍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蒙古西白音元代窖藏出土珍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2年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苏木西白音嘎查(村)的村民在嘎查南面的一座方形土城遗址东侧发现了一处元代窖藏,闻讯而至的文物管理人员立刻依法将这批文物追缴。此窖藏出土铜釜1件、碧玉盘1件、瓷器9件;瓷器中有2件山西霍窑白釉盘,余为景德镇窑制品,有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青花、卵白釉印花、青白釉刻划花等品种,器型为高足杯及碗。

这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貘纹碗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高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6厘米(图1)。貘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它是一种能避瘟、善食铜铁的神兽。貘较早见诸于典籍应是《尔雅・释兽》中的解释,说它“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唐代白居易尝作《貘屏赞》,在序中言:“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也出现过对貘的细致描述,文中记载晋文公重耳早年流亡到楚国时,在一次狩猎后与楚王有了“退避三舍”的约定,就是在这次狩猎中,他们擒到了貘。当时随从人等这样形容此物:“似熊非熊。其鼻如象,其头似狮,其足似虎,其发如豺,其鬣似野豕,其尾似牛,其身大于马,其文黑白斑驳……嚼铁如泥……矫捷无伦,人不能制。”

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貘造型的青铜器,其中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貘尊和中国陕西宝鸡茹家庄二号墓出土的西周中期井姬貘形青铜尊(图2)。貘作为中国传统的瑞兽形象,又善食铜铁,既可将对手的各种兵器如泥般嚼入口中,同时又可为拥有者辟瘟驱邪,它作为一种瑞兽,为蒙古统治者所喜欢,而出现在元代青花瓷器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这件元青花貘纹碗,此窖藏还出土一件元青花龙纹高足杯(图3),其他瓷器品种如下:

元白釉折腰盘(图4) 口径18厘米,底径5.2厘米,高3.7厘米。撇口,向下渐内收,至下壁处硬折内收,圈足。足底无釉,露胎处可见胎质较白而酥松。通体施白釉,器身偶见开片及垂釉痕。盘内心均匀分布5个细小的支钉痕。

元白釉印花云凤纹盘(图5)口径14.7厘米,底径4.6厘米,高2.7厘米。唇口,斜折沿,中壁开始渐内收,圈足。足底及圈足内无釉,可见瓷胎洁白坚致。足墙内侧与底相接处有一道没有削掉的旋痕,在足内墙形成两层台状。盘的唇口、折沿及内心的一道弦纹将盘内分为三区,其内心有5个细小支钉痕环绕分布。内区印花装饰云风纹,凤印制得简略而传神,屈身卷羽,形态飘逸,神游于朵云之间。

元卵白釉印花莲纹碗 共2件,器形、纹饰、大小相若。其中一件口径19.4厘米、底径6.8厘米、高9.7厘米(图6)。撇口,弧腹,圈足,足墙较宽。圈足的外墙满釉,其余部位涩胎,微泛火石红,残留窑粘,圈足中心有一个小小的乳丁痕。碗施卵白釉,釉水肥厚。外壁光素,碗内采用印花技法装饰,纹饰若隐若现。上壁一周缠枝莲,枝蔓缠绕,花开5朵。盛开的花瓣其尖如麦芒,是典型的元代特征。缠枝莲下两道弦纹形成了中腹的留白。碗心饰4朵缠枝莲包围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莲瓣舒展,层叠有序。

青白釉刻划花牡丹纹碗 共2件,器形、大小相若,纹饰一只规整一只率意。纹饰规整的这只碗口径19.5厘米、底径6.6厘米、高9厘米(图7)。口微外撇,弧壁向下渐内收,圈足;足墙较宽,足底及圈足内涩胎泛火石红,中为小乳丁痕。圈足的外跟部斜削一周,碗平置时,一道火石红呈现在底部。碗施青白釉,除口沿外因釉层薄隐露白边外,其他部位釉水肥厚莹润。采用外划花内刻花技法装饰,碗外壁饰一周缠枝牡丹纹,共3朵,刀法流畅,葫芦形叶子呈元代特征;下壁和胫部分饰两道弦纹。碗心是一朵硕大的牡丹花,枝叶分布四壁。茎、花、叶的边缘和中部自外向内斜刻一刀剃去地章,剃去部位因釉水多而显色深,使花卉阴阳顿现,立体感增强,如要跃出碗内一般。而花和叶面上都有几道平行的细篦纹,使得花朵似在风中摆动,活灵活现。

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图8) 高13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6厘米。外观与常见的元代金杯形制相近:撇口,弧腹,自下腹内收,至胫部与柄相连;竹节状柄呈锥形,上收下展,有三道突起的弦纹,柄部中空沙底,以釉水与杯身相接,其内壁旋痕明显,偶见卵白釉水。杯通体施卵白釉,其上以沥粉法勾勒出花卉纹饰图案,再以褐、绿等色及金彩描绘。内口沿饰两道弦纹,间置4朵栀子花,其下为一朵叶大花小的牡丹,枝繁叶茂,占据了整个下腹及杯心。外壁一周亦为牡丹纹,脱彩较为严重。因胎体轻薄,对视可见对面的纹饰轮廓,极易产生杯身有印花的错觉。杯柄堆彩,上部脱落殆尽,柄下部堆饰璎珞纹。杯柄原有两处通透的窑裂,均被璎珞纹巧妙地掩饰住。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迎来了继北宋后的又一个高峰,创烧了多个陶瓷新品种,如青花瓷、卵白釉瓷、沥粉描金瓷等,其中沥粉描金瓷因烧制工艺复杂、存世量稀少而最为珍贵。卵白釉瓷,是因其釉色近似鸭蛋壳的颜色而得名;又因一种折腰小碗的内壁印有“枢府”二字,亦称枢府釉或枢府瓷。卵白釉瓷的特色是釉为乳浊失透状,瓷胎和釉水均肥厚,常采用印花技法装饰,给人以整体厚重、纹饰若隐若现的感觉。

沥粉是传统工艺制作的一个花色品种,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箔、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感,从而增强立体感,产生华贵的感觉。元代的能工巧匠就是将这种技法巧妙地运用到瓷器上,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新品种。他们在烧制好的卵白釉胎上采用沥粉法勾勒出各种纹饰的轮廓,使之突出于胎体之外,再以各种色彩描绘,后入窑以低温烧制。如前所述,卵白釉瓷一般胎和釉水都很肥厚,有失透感,而这件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胎轻釉薄,迎光可透视,釉质莹润,近观亦给人以白玉的质感。器形优美端庄,色彩艳丽而不失高贵。此杯也是国内文博系统收藏的首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卵白釉堆花描金器,为此类器物及其纹饰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图(9、10)。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定为一级文物。

责编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