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某转换层超长砼施工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某转换层超长砼施工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某工程转换层采用间歇膨胀加强带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相比于后浇带的施工优势,同时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加强的设置要点、砼浇筑方式等。通过对某工程采用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取得的良好效果,对此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超长砼施工的应用作出了肯定。

关键词: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转换层 超长砼结构混凝土浇筑缩短工期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超长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加之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工期紧张的特点,为缩短工期,改后浇带为膨胀加强带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工程单位的青睐和认可。按照混凝土浇筑时间的不同,膨胀加强带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后浇式三类: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施工时,加强带混凝土与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间歇式加强带施工时,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成7d后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及另一侧混凝土;后浇式加强带即在加强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14d后再浇筑膨胀加强带。

现阶段加强带一般较多应用于地下室结构,而本文主要介绍某工程将转换层施工中原设计的后浇带变更为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也有效的控制结构有害裂缝的产生。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强结构,地下3层,地上1-4层裙房,5层为架空转换层,6-32层为标准层住宅;上部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为7级;转换层层高为5.59m,砼强度等级均为C60,平面尺寸为80.8mX36.6m。

二、转换层特点及重点

1、大体积超长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要求高:结构长达80.8米,且梁截面大部分为900*1800mm以上,混凝土量大,且均为C60高标号混凝土,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

2、自重和施工荷载大,对模板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高。

3、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转换层钢筋用量大,排列密集,梁柱节点砼浇筑施工困难。

三、施工方案选择及简介

1、方案分析

某工程转换层施工拟定分施工1段和施工2段(如下图示),由于工期紧张,经与设计沟通协商,施工单位建议将原设计后浇带变更为间歇式膨胀加强带,避免了后浇带留设时间够长,后期施工缝凿毛、钢筋除锈、清理困难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结构过长而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减少了施工工期。

2、方案简介

在施工1段和施工2段之间设置间歇式膨胀加强带,设置在跨中1/3弯矩较小处,砼强度较两侧提高一个等级,同时掺入13%HEA;1段砼浇筑完成后5-7天后,进行加强带和2段砼浇筑,具体见下图:

3、加强带位置梁企口留设方式

由于加强带位置凿毛、清理较困难,为加强新旧砼之间的连接,在施工1段浇筑完后,在加强带处梁位置留设1米宽企口,达到增强1段和2段的有效连接。如下图:

注:企口位置采用快易收缩网隔离,在收缩网背面箍筋竖向@200mm焊接Ø14钢筋,避免由于梁截面高度过大、砼浇筑冲击力过大而无法拦截砼。

四、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配合比初步设计

转换层混凝土采用C60混凝土,浇筑之前需与混凝土搅拌站认真研究,并通过试验分析,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选用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较小水灰比、水泥用量,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宜掺加一定量粉煤灰、矿渣粉和高性能减水剂,有效控制干缩裂缝,延长混凝土凝固时间,降低砼水化热的峰值,初凝时间控制在5-6小时以后;

(2)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本转换层塌落度宜控制在180~220mm左右;

(3)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60,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验收按60d强度考虑。在混凝土的初凝和养护期间,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必须维持在80℃以下,而在混凝土内任何两点的温度差值不能超过摄氏25℃。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浇注入模温度,不得超过摄氏30℃。

2、混凝土供应

搅拌站及时、连续供应混凝土是保证现场连续浇筑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场混凝土平均每小时浇筑量约在60~70m3以上,主要采用混凝土地泵输送。

混凝土运送选用8~10m3的罐车,考虑到混凝土方量大,路况不稳定等影响因素,为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需配备12~14台混凝土搅拌车连续供应。

3、混凝土浇筑顺序

本转换层混凝土方量大,总计约2600m3。其中施工1段约1400m3砼,需连续浇筑约26小时;施工2段约1200m3砼,需连续浇筑约24小时;每次浇筑配备3台HBT90混凝土泵车,3台BLG-15m布料机同时浇筑,同时塔吊配合浇筑施工。混凝土整体采用水平向分轮浇筑;竖向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推进,浇筑顺序如下图:

注:(1)图中1#、2#、3#为布料机编号及放置位置

(2)区段内砼浇筑顺序为先浇筑周边墙柱,后浇筑核心筒,最后浇筑梁板;

(3)墙柱浇筑高度不超过3米,每次下料高度应小于1米,待振捣密实后进行下次下料;

(4)梁第一轮浇筑高度不超过1米(分2层浇筑,每层厚度约为500mm),控制砼初凝时间在5-6小时左右,待第一轮砼浇筑完成后,再折回起点进行第二轮砼浇筑;

(5)布料机位置下方支撑立杆加密为450mm,步距加密至1000mm,中庭高支模区域禁止摆放布料机。

4、混凝土浇筑方法

(1)截面高度超过800的梁混凝土应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浇筑,每层厚度小于500mm;严禁将混凝土灌至梁顶后再振捣的浇筑方式;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坡度控制在1:5左右,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间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振捣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振捣棒每次移动距离为400mm;振捣操作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混凝土的斜面分层水平方向错开距离大于4m,混凝土浇筑的斜面分层如下图所示:

(2)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转换层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纵横交错、搭接密集、振捣困难,容易出现梁柱接点内部空洞,形成安全质量隐患,采取预留振捣孔的技术措施:

(3)严禁靠周边混凝土流入量来浇筑节点部位;柱、梁与梁交叉点节点钢筋密集处,用撬棒将钢筋临时撬开下送混凝土,采用HZ30小直径振捣棒振捣,保证振捣密实。

(4)板混凝土浇筑时,严禁用插入式振捣器赶浆,采取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振捣,确保砼密实度。

5、混凝土养护

(1)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必须安排2人以上专职人员负责;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覆盖时间以在混凝土终凝时开始为宜,防止水分蒸发),采用塑料薄膜加一层麻袋片进行覆盖并洒水养护(竖向构件如浇水困难,可采用涂刷养护剂的方式),要求养护薄膜的搭接不得小于150mm,麻袋搭接不小于100mm;墙柱插筋之间小空间必须特别注意保温措施。

(3)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上料、上机具、脚手架、模板、钢筋、支架等。严禁随意掀开保温层;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超过温控指标时,应及时加盖塑料薄膜和麻袋片。

(4)本工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4天;混凝土养护期间根据现场测温情况,若内外温差低于25℃后,可适当减少养护时间。

五、结语

经实践证明,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转换超长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后浇带相比较,最大的优势是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施工方便;同时减少了后浇带后期清理工作,有效减少了后浇带施工产生的有害裂缝,提高了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