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骑踏月不忍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骑踏月不忍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用动人的旋律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把动听的和声幻化成一首首优美的诗篇……。6月12日晚,“草原夜色美”――军乐团作曲家王和声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由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军乐团和中国管乐学会联合举办的这场音乐会,从作曲家从艺40年来创作的千余首作品中,精心遴选了15首精品力作,经由著名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的精彩演绎,给大家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当熟悉的旋律在剧院响起时,人们立即被《草原夜色美》那美妙的乐思和直入心扉的音乐语言深深感染,仿佛置身于风轻月明、酒香歌甜的大草原,久久不肯离去。

王和声作品音乐会以管乐作品为主,合奏与独奏、声乐与器乐并存,错落有致,编排巧妙。这些乐曲,有的高昂激越、雄浑奔放,也有的柔情似水、摇曳空灵。音乐会的重头当数大型交响管乐作品。王和声钟情于管乐艺术的民族化、交响化,沿着这条道路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本场音乐会呈现的3首大型作品只是其中一部分,且各具神采,彰显了他纯熟的技法和对大题材的驾驭水平。管乐交响诗《华夏随想》是首演作品,自始至终充盈着博大的民族气派。旋律优美而抒情,具有浓郁的古风特点,人们仿佛看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胸怀宽阔的黄河、雍容华贵的牡丹仙子……,整首作品宏大而亲切。交响音画《彝海》再现了彝族青年隔海对歌、宁静祥和的幸福生活和当年长征途中红军和彝族同胞“彝海结盟”的热烈场景。乐曲中,“静”“动”交织,酒杯的碰击声、枪矛的撞击声、尽情的欢呼声让人如临其境。交响序曲《家园颂》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王和声奉命急赴灾区慰问、体验生活的内心感悟,是一首饱蘸激情的全景式交响作品。那田园牧歌式的静美和灾难突降时惊恐与颤抖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而军歌的主题音调与快速行进音型的叠加、不同性格主题的多次交织,则有力地表现了军民团结战灾害、众志成城夺胜利的难忘场景,引起了现场强烈的共鸣。

《五声神韵》是王和声普及型创作的代表作。他从浩瀚的中国民歌海洋中,独具匠心地采撷了《编花篮》、《太阳出来喜洋洋》、《半个月亮爬上来》、《猜调》、《酒歌》等极具代表性的中西部民歌,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动机穿针引线,按照宫、商、角、徵、羽的调式排列,用集成的形式巧妙地展现,使听众在欣赏中充分领略到了中国民歌那无尽的风采和魅力。进行曲《成功之路》,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上场音乐,当年在世界性的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奥运赛场774次响起,为中国管乐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这首乐曲注重表现运动员为国争光、走向成功的坚定步伐和信念,主题旋律力求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清新向上、充满朝气。音乐响起,马上把观众带入如火如荼的赛场,热情、豪情、民族情尽在其中。

两首独奏作品,一柔一刚,相得益彰。小号独奏曲《月光下的舞步》以《阿细跳月》的音乐动机作为引伸点进行扩充和展开,变小巧为大气,变细腻为粗犷,艺术地展现了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美图景。长号独奏曲《马背上的长城》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特点,热情奔放、气宇轩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边防战士驰骋万里草原,保卫祖国边塞的风采。一曲终了,雄壮之美、阳刚之气弥漫时空,令人赞叹!

王和声还创编了大量内外事司礼用曲,在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的欢迎仪式上、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和庆典活动中多次演奏。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回归号角》、《致敬曲》,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传递仪式《圣火号角》,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号角》,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誓号角》……,祖国发展进步的每个重要历史时刻,都能领略到他那独具魅力的仪式音乐。作为音乐会上、下半场的开场,分别演奏了上述4首号角,虽然有的只有短短十几秒,却给人以耳目一新、国威大振之感。

王和声的创作形式是全方位的。他把器乐创作的理念融进声乐创作,又把声乐的歌唱性引入到器乐创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年来,他为众多歌唱家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其中《草原夜色美》、《春的祝福》、《草原牧歌》等歌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如果说器乐作品是这场音乐会的“重头戏”,而声乐作品是这场音乐会的“亮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以他的成名作《草原夜色美》命名就意味深远,首唱者德德玛专程前来助演,令音乐会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由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作词的一首奥运歌曲,青年歌手矫妮妮激情的演唱,给观众带来一股博大清新之风。《心中的妈妈》由歌唱家韩芝萍倾情奉献,多年来二人艺术理念的契合与心灵的相通,使他们的合作频频出彩,此曲从风格到演唱,秉承了两位艺术家庄重典雅、大气亲和的特质。《阳关叹》是王和声新近创作的一首男中音作品,曲风雄浑苍劲,歌唱家杨鸿基的演唱深情地展现了驻守在阳关古道的边关战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精神风貌。

王和声1955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1971年1月,刚满15岁的他以良好的音乐天赋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军乐团学员队,毕业后做了巴松演奏员。年轻的心总是怀踹着憧憬和梦想,因而不能自拔地迷恋上了创作,尽管艰难和曲折时时伴随着他,但他却我心依旧、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从未到过草原的他通过认真研究和揣摩,创作出了女中音独唱歌曲《草原夜色美》。作品通过对草原的赞美,热情地歌唱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轻拂的晚风、悠扬的马头琴、灯火阑珊的蒙古包和牧归的牛羊、踏月的轻骑等景物,细腻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首歌得到了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师的赏识,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被大家亲切地誉为“中国的小夜曲”。1984年初,这首歌参加“祖国在前进”全国征歌荣获一等奖,而此时王和声还不满29岁。近三十年来,无数各类唱法的歌唱家和歌手演绎这首歌曲,生活中处处响起它优美的旋律,真正成为了美的化身。此歌诞生24年后,王和声改编的无伴奏混声合唱版,在2008年12月又一次摘取了文化部第14届文华音乐奖唯一的合唱类“一等奖“。在音乐会上,德德玛深情的演唱赢得了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还饶有兴味地回顾了与“年轻的”王和声一起合作的往事。此时,歌唱家已是步履蹒跚,作曲家也鬓发斑白,而音乐却依然年轻。

一曲《草原夜色美》的成功使年仅29岁的王和声踏上了艺术道路新的里程。1985年,王和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主课老师牟洪先生等一批老教授的亲切指导下辛勤地学习与笔耕,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学成后的王和声自此踏入了专业作曲的行列,与谱纸为伴,开始了默默的耕耘。生活中的他不凑热闹、不事张扬、不求闻达,甚至对吃穿住用也没有刻意的追求,唯有对时间百倍珍惜、对作品百倍认真。多少个迟眠的夜晚、早醒的清晨,那间贴着姓名牌的办公室里,音符飞扬、旋律奔涌。他本人曾30多次荣获国家和军队大奖,其中包括1984年全国征歌一等奖、2003年军旅歌曲MTV大赛特别金奖、2006年全军新作品一等奖、2008年文化部文华音乐作品创作一等奖,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他连续3届蝉联器乐创作一等奖。

谈到创作,王和声提出向“四老”学习,即:老师、老百姓、老祖宗、老外。老师给予技术的支撑;老百姓那里有音乐的源头活水;老祖宗那里有最为纯粹的东方神韵;“老外”那里有新的创作信息和理念。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去采风,“接地气、聚人气、增才气”,且收获颇丰。在彝海边和彝家老乡围坐在火塘边烤着山芋、听着民歌和彝海结盟的故事,创作冲动油然而生,于是就有了交响音画《彝海》。在西双版纳同傣族群众一起欢度泼水节,亲眼看到泼水感恩、军民共舞的感人场面,便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捕捉灵感,一首载歌载舞的《欢乐的水》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傣乡这一神话般的场景。“5.12”大地震后, 当他在汶川看到家园被毁、骨肉离散的惨景,心中感到揪心的疼痛,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军民团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而5月31日,他们采风小组乘坐的直升机和邱光华机组就在一个编组里,返航时前后只有五分钟的距离,在和恶劣天气的搏斗中他们脱险了,然而邱光华等英雄却一去不复返……。经过这次生与死的考验与洗礼,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饱蘸人间的至情大爱,写出了令人为之悲伤、为之感动、为之振奋、为之自豪而充满希望的全景式管乐交响曲《家园颂》。

王和声作品音乐会新闻会和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就王和声的艺术理念、创作技法与风格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总政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黎国如总结出了“主题思想厚重、民族特点鲜明、题材体裁多样、军旅风格浓郁”四个创作特点,称他“不愧是位令人尊敬的军旅音乐家”。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以“和声奏响金色管乐,成功之路走向辉煌”的题词,作为对作曲家坚守管乐艺术高地的褒奖和勉励。中国音协副主席印青凭着对王和声的熟悉和了解,谈人品、谈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和声在性格上随意谦和,但作品雄健而阳光;外形粗粗大大,而作品又非常细腻深刻,始终坚持高品位,这在作曲家当中难能可贵。”词作家王晓岭说:”王和声的作品深深地寄托着他对军乐的一种热爱,对党、对祖国、对军队一种深深的情感。”作曲家付林讲起当今社会上的浮躁之气,“有人把创作当成了流水线,而王和声还能坐下来认真写谱,很不容易。”曾同王和声一起赴地震灾区的作家王海_说:“音乐会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体内蕴藏的激情的爆发与展现。”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道:”《草原夜色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把它当成民歌听了近30年,竟然不知道王和声就是曲作者!”这恰恰契合了他静默的性格,比起那些把主要心思用在炒作上的人,应该赢得更多的尊重。这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不带作秀成分的高水准的音乐会。”词作家赵大鸣为这个“花絮”添了一道耐人寻味的注脚。

王和声扎实的艺术功力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作曲家王祖皆说:”作品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通俗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他不为技法而技法,不露痕迹地把技法融入作品中,声乐和器乐这两方面的功夫和技能都精准和娴熟。他28岁写出《草原夜色美》,我今天听来仍非常激动,说明这个作品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乐思简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在用心灵歌唱,被称为《中国小夜曲》当之无愧。”付林则把王和声的创作概括为“三力”,即“思想力、技术力和艺术力”。牟洪先生激动而欣慰地说:“音乐会从始至终,观众都很感动和投入”,“从创作到演奏非常精致,铜管能把交响乐这么完美地呈现,没有好的功夫做不到,也说明王和声驾驭乐队的本事很大。”《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于庆新把音乐会的特点总结为“民族性、可听性、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作曲家孟宪斌认为,《成功之路》“旋律层次鲜明,给人清新之感,节奏律动具有时代性,可以看作是全国管乐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应在我军进行曲的经典之列。”作曲家唐建平深有同感地说:“这首曲子写得非常地道和帅气,颇具时代精神,既保持了严谨规整的传统,同时更炫丽、自信、更怡然自得,可以作为管乐的保留曲目。”

研讨会上,王和声感谢大家的关心支持。他说:“今年是我从艺40年的日子,它意味着一种追求、登攀和成熟,我将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更加珍惜今后的每一寸光阴,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大的成绩,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相信作曲家一定会带着28岁的青春激情和56岁的艺术智慧,创造出一部部更加精美的新作!

于海 军乐团音乐总监,原团长,中国管乐学会会长

马力 军乐团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