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孩童到老年人,从患者到居民以及医疗从业者,为了让所有人能够安心并充满活力地生活工作,将在20年内构建医疗保健体系;在严重的少子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环境的剧烈变化下,为日本的经济成长与财政再建做出贡献,构建所有人都能发挥主人公作用的健全社会。”这个目标出自6月12日厚生劳动省提交给厚生劳动大臣盐崎恭久的一份倡议书。倡议书总结了厚生劳动省自2015年2月开始的“医疗保健2035”座谈会内容。

医疗保健愿景

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少子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让日本的医疗处于急剧变化中,特别是财政危机让医疗保健制度的可持续成为问号。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医疗保健制度需要变革。

之所以提出“2035”年这一时间节点,倡议书表示,是由于医疗保健改革不仅需要短期政策的制定施行,还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为了大规模推行改革,从改革探讨到制度施行,至少需要5?10年时间。现在虽然有2020年包括社会保障改革在内的财政再建、2025年地域关怀体系等大项目,但缺乏更长远的目标。

今后20年内,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发展,其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可以预见到更迫切的多样化医疗保健需求,而医疗费用支出也将因技术革新进一步扩增。日本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方式都将在20年内发生巨大改变,即使在发展中国家,疾病构造重心也将从感染性疾病转向非感染性疾病,其健康水准或将接近发达国家,并同样面临老龄化课题。此外,由于20年被看作一个创新周期,不难预测,2035年医疗保健相关技术将迎来崭新面貌。

尽管对于群体价值观、工作方式、社会经济和财政状况很难做到完全预测,但在考虑2035年医疗保健形势时,有必要牢记以下改变。首先是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加速,部分地区很难维持生活公共建设或将直面财政困难问题。即使在都市地区,由于急速老龄化,人才也成为重要课题。再者,超高龄老年人、独居人士的急速增加,让医疗保健的质与量需求日益扩大并呈现多样化特征。

能够运用于医疗保健的科技发展必将备受期待,例如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构筑能灵活运用个人信息的体系架构,推进健康数据完成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个体化诊疗;大力开发新型癌症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痴呆,以及利用再生医学、基因治疗等攻克多种疑难杂症;积极推进利用诊疗支持机器、看护机器、机器人等实行远程医疗和普及自动诊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节省人力。此外,伴随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间经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互补性将加强,必然积极促成医疗保健人才和服务层面的交流合作。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们都必须坚守医疗保健的价值――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目标实现体系则应做到“让人人享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健康、医疗服务,构建使人安心满足、可持续的保健医疗体系,为日本以及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

倡议书中肯地指出,当前日本的医疗保健制度、供给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专科进一步细化发展,但基本护理、慢性期(病)医疗质量无疑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特别是长期疗养与日常生活割裂,肠内营养和胃瘘等终末期医疗方式也值得探讨。

此外,因医疗机构之间的电子病历等信息无法共享,所带来的重复诊断、过度医疗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也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截至目前,人们对医疗保健制度改革都呈现短视效应,例如从价格层面着手控制报酬改革,或仅能实现暂时性费用削减。仅仅通过增加负担、削减支付以维持现行制度的做法已不可行,而应重塑价值观和目标愿景,变革医疗保健体系。新的医疗保健模式应从扩量转变为改质,从投入中心转变为面向患者的价值中心,从行政规制转变为以人为本,从治疗中心转变为护理中心,从发散转变为整合。

三大目标行动

具体来说,为实现未来的医疗保健模式,将需要采取三大目标行动。第一,提高医疗保健价值,即相对于投入,最大化个人所得到的价值,也即“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更好的医疗”。在2020年前,日本将实行医疗技术评价的制度化,支持提高医疗质量,做好人才培养以及面向全区域的配置。在2035年前,将以患者价值对医疗提供者的技术、医疗用品效能等作出评价,反映在诊疗报酬分数中,并运用标杆管理法改善治疗成效。

第二,从社会层面支持主动性选择,让人们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目前,医疗保健服务的选择项和作出选择必要的信息非常少,有必要确立一种让人们能够在合理的建议下接受必要服务的组织架构。当然,健康并非靠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并维持的,同时需要考虑个体周围环境,即“影响健康的社会性决定因素”。为此,在2020年前,实现“无烟奥运”;积极推进已经被证实收效的疾病预防措施,特别是通过预防重大疾病以削减医疗费;通过健康投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生产力。在2035年前,实现“无烟社会”;支持普及包含个人护理信息在内的便携式电子健康信息平台;充实能够同时解决居民健康、生活问题的综合;在考虑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性因素基础上实行自治体建设、城市规划。

第三,让日本引领全球医疗保健发展。从埃博拉出血热等病例可以看出,疾病无国界。日本不仅在本国对策上,还应在国际新兴、再兴传染病消灭以及灾害支援上作出贡献,确立“世界健康危机管理官”的地位。为此,在2020年前,确立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在奥运会举办前确立国际化医疗提供体制,支持构建亚洲通用的保险适用范围以及医药认定制度体系构建。在2035年前,为健康危机管理、国际机构等主导的全球化健康管理构建作出贡献。

要实现这三大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透明和责任明确的医疗保健体系,为推进具体的制度设计而在财政制度、供给体制上完成政策改革。

日本医疗保健的特点之一,就是诊疗报酬制度。从宏观上讲,通过诊疗报酬改革可对医疗费进行管理;从微观上讲,在保险适用和诊疗报酬体系中的价格设定可以应对保健医疗的技术革新或需求变化。该制度在国际上也备受好评,但未来还需要基于更长久的视角修正制度不足,基于客观指标建立的政策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为更切实地施行政策,计划-实行-评价-改善(PDCA)的循环必不可少。为此,需要建设人才、组织机能,以系统性地收集医疗、介护数据,根据体制和实际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度修改和政策立案。

面对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单一制度设计难以满足,今后还需要探讨如何在诊疗报酬和保健医疗体系设计上支持地方公共团体等,以及如何建立能够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下属组织架构。

尽管医疗保健的供给体制是由地方作为主体,但国家应积极支持,在保持各地区主体自主性的同时明确国家在基础服务上的责任,探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