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观察聚焦幼儿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观察聚焦幼儿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研究中发展检核表是一种观察记录表格,事先列出所要观察的表现指标及项目标准,为幼儿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框架。发展检核表的建构是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切合教师观察目标自行而定,建构时需建立幼儿发展指引,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并确定发展检核表的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发展指引;然后,结合不同情境定期观察;接下来,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状态;最后,把检核表作为家园共育的媒介,实现为观察聚焦,为幼儿发展助力的功用。

【关键词】发展检核表;观察;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28-05

【作者简介】陈铮(1989-),女,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秦旭芳(1966-),女,太原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导,教育学博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

一、问题的提出

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必要途径,是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不仅把观察法作为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把观察作为激励评价幼儿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想要观察全班内所有的幼儿,并把每一个学习、行为细节记录下来,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1]发展检核表是一种操作起来既方便快捷,又能清晰看到幼儿成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方式,是幼儿观察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那么,发展检核表是什么,怎么建构,又该怎么应用才能让发展检核表为观察聚焦、为幼儿发展助力,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二、发展检核表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检核表,英文词为Checklist,其原意是指生活中的购物清单、备忘单,是记载有关项目的明细单,后来延伸用于各专业领域。使用者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列出相关问题,形成具体的条目,成为简易的检核表,以帮助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核对讨论。发展检核表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常广泛地用于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以及相关测试等。

幼儿发展检核表就是一种观察记录表格,依据观察的目的、情境特征与观察者的特性等,事先列出与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目标相符的表现指标或设定一系列的项目标准。观察者对照发展检核表上有关幼儿行为表现指标或项目标准,对幼儿在特定情境定行为发生情况做出标记,用来审视幼儿行为技能技巧及发展变化。[2]

发展检核表为幼儿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结构化的内容框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凭借发展检核表,提醒自己所要观察的范围,并能使观察聚焦到项目所述的幼儿行为,直接记录目标行为出现与否。与其他观察方法相比,发展检核表的优势在于,它事先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诠释,方便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中随时捕捉幼儿的学习过程与行为表现。[3]幼儿园教师由此对幼儿动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计划教学,为幼儿发展助力。

三、发展检核表的建构

发展检核表最大的优点是能为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提供结构化的框架,使得教师在运用时方便、快捷。发展检核表的内容是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观察目的,由教师自行而定。因此,要保证发展检核表建构的科学与缜密性,需要教师在发展检核表的建构与准备方面花费一定的心思,以保证在使用时真正发挥出发展检核表本身的优势。

(一)建立幼儿发展指引,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

发展检核表的构建需要事先明晰幼儿某一年龄阶段内在不同发展领域的发展特点与行为表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表现与成就有一个合理期望。这个合理期望反映出幼儿发展的应有水平以及发展潜能,为教师对幼儿成长发展的观察提供指引,即幼儿发展指引。有学者指出,实用型检核表的基本特征是所指向的行为观察要素要有一些解释,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在幼儿整体发展进程中有何意义,并指明所观察的行为在幼儿发展的总体情况中处于什么位置。[4]幼儿发展指引为检核表内容的构建提供有效的依据与参考,使得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事先有了充分的理由与目标。为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了然于胸,形成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检核表,幼儿发展指引的建立成为首要环节。

1.建立幼儿发展指引

幼儿发展指引通常要有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对幼儿在一学年中,某一领域方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期望”;第二个层次是发展领域中的“功能分项”,体现领域下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幼儿发展的“表现指标”,陈述幼儿表现出的技巧、行为或成就;第四个层次是每个表现指标下3个~5个幼儿学习、表现实例。[5]

幼儿园教师需以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理念基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内容为参照,形成对幼儿在某一特定年龄段内学习与发展合理期望。

以科学探究领域的发展指引为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教师可以确定出第一次层次,即对幼儿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整体期望,凸显出“探究”这一核心价值;第二层次对第一层次的“整体期望”进行分解,可形成“探究”与“科学经验”两个“功能分项”;第三层次对“功能分项”继续细化,呈现出具体的表现指标,涵盖幼儿“观察”“比较”“操作”“记录”以及“描述”方面的行为技巧;第四层次,对相应的表现指标进行具体的说明、举例,用来解释表现目标,提示教师幼儿展示能力方面的多样性。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

教师根据发展指引的内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目标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内容要素就是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发展指引中的每个“功能分项”下的“表现指标”。为了让发展检核表在使用时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检核表的内容必须是所要观察的具体行为。

教师可以直接将幼儿发展指引中“表现指标”以单句的形式,用简短明晰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检核表中的观察内容;也可以将“表现指标”再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形成具体行为的简短描述作为观察内容。发展检核表中列出的观察指标在表述上,需要使用正向的表述方式,并且是客观描述性的非判断性的语句,以保证所观察内容的具体、详细、客观。例如,对幼儿“观察能力”的行为指标进行表述时,可以表述成“能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而不可用“不能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这样反向的表达方式,也不能用“观察水平较高”这样笼统、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性的语句进行表述。

(二)明晰需求,确定发展检核表的形式

信息完整的检核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属于静态描述项目,另一部分属于动态活动检核表。[6]静态指标就是幼儿的个人资料或观察的固定特性,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观察情境特征以及时间等,需要观察者事先填好。动态活动检核表部分,就是所要观察的一些幼儿表现指标,旁边留有做标记或记录的空间,当幼儿出现表现指标的行为时,观察者做好相应的标记。

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确定之后,就可以根据观察目的来设计检核表的形式。动态活动检核表部分既可以是完全封闭式的,也可是半封闭式的。完全封闭式的检核表提供了幼儿特定情境下特定行为的表现描述,观察者只需要随时核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否出现,一旦出现,观察者在这些行为旁做出标记即可,如表2所示。这种形式的检核表将原始的观察记录文字、数据缩减成符号,用符号来说明特定行为是否发生,适合对一群体的幼儿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半封闭式的检核表,是在完全封闭式的检核的基础上,在每一项的行为表现指标旁,为教师留出一定的空间呈现对幼儿的观察说明,如表3所示。这种检核表的形式对作出的判断进行相应的说明,可以与叙述性描述、事件取样结合起来使用。通过保留一定的原始观察记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判断的草率性,避免观察者的主观性,适合对幼儿个体的具体发展表现的原因、背景等进行了解、分析。

这两种形式的检核表各有所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精力,采用适宜的形式呈现出检核表的内容要素。

四、发展检核表的应用

教师在使用发展检核表进行实践观察时,虽不用像采用事件、时间取样等观察方法那样要事先确定好具体事件、精准的时间间隔,但需要掌握发展检核表独特的使用要领,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实效性,发挥出发展检核表的自身优势。

(一)熟悉发展指引

在正式观察幼儿之前,教师首先要熟悉幼儿发展指引,帮助自己在对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时,能快速聚焦到目标行为,保证观察与注意的内容更加稳定一致。[7]为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教师可以反复阅读幼儿发展指引,把其与心中已定的观察目标相联。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不妨将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行为表现,扩充到发展指引的第四个层次的表现实例之中,这样有助于教师将发展指引与检核表中的行为指标进行内化,加深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自己的观察目标聚焦到相应的功能分项与表现指标上,以提高观察的效率。当教师在对自己不十分了解的幼儿进行观察时,教师凭借发展指引指向幼儿发展的具体方面,对照指引中幼儿行为的相关描述,在检核表上进行相应的标记。

(二)结合不同情境定期观察

幼儿学习活动的情境是变化、开放的,幼儿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与自然成长,其行为表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美国Dodge等研究者认为:“对幼儿的评价,应该基于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而非基于一些简单、具体和支离破碎的指标或里程碑。”[8]

教师在使用检核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往往容易截取幼儿那些偶然性的行为片段,而这些支离破碎的行为片段并不能有效代表幼儿真实的发展状态。因此,要想对幼儿学习与行为表现进行较为准确的观察,教师需要对观察的时间与情境做到心中有数,思考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观察,以便有效地捕捉到检核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

观察通常是在幼儿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幼儿活动情境可分为教学活动情境、区域活动情境、游戏活动情境以及生活活动情境。为了提高观察的效率,教师在观察情境的选择上,最好预先对幼儿活动情境进行分析,考虑幼儿在哪种活动情境中容易出现较多的“表现指标”,以此作为重点要观察的情境。在观察时间的选择上,教师可分为学期初、学期末和学年末三个不同的观察周期,每个周期对幼儿进行多次、反复的观察(每周至少1次),并在检核表中相应处作出标记。在每个周期结束时,教师对检核表进行整理、归纳,根据检核表中多次的标记,对幼儿在每个周期内发展状况做出判断。

(三)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状态

观察的最终目的在于理解幼儿的行为,明晰幼儿的发展状态,为适宜性教育活动的计划提供参考。因此,经过一定的时期观察后,教师在检核表所标记幼儿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就需要进行“敏感的分析和解释”,不然“通过观察所获得信息只是对观察者所见所闻的一种描述”。[9] 教师通过在不同周期对幼儿行为进行多次的观察,在检核表上形成了多次的标记,那么幼儿行为表现、技能就会在检核表上呈现出变化。由于发展检核表把复杂的描述性信息变成一种简单的标记或符号,这样就便于对幼儿的发展进行量化处理。[10]

因此,当教师针对某一幼儿个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对每个周期内的检核表进行汇总,最后用数字的形式对每个周期内幼儿的不同“表现指标”发展水平做出等级判断,如“1”代表“待发展”,“2”代表“发展中”,“3”代表“熟练”,然后用折线图的形式把不同阶段的发展程度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勾勒出幼儿个体学习与发展状态,揭示出幼儿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学习与发展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

当教师对不同幼儿在每个周期内的总体发展情况做出判断后,用图表的形式把所有幼儿的情况进行呈现,就会直观地看到不同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幼儿发展速率的不同,如图2所示。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重新审视幼儿的学习,对不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寻找幼儿行为发生发展的背后的原因,为幼儿下一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活动。[11]

当对全班幼儿的不同行为技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时,教师可以把各项“表现指标”作为横轴,把达到不同程度的“幼儿数量”作为纵轴。按照这两个维度对检核表中的信息进行归类,可以统计出在不同发展程度下幼儿的数量,用柱状图的形式呈现出全班幼儿整体的发展状态,如图3所示。教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幼儿已经掌握了什么,哪些行为技能有待提高以及哪些行为与经验没有表现出来,对本班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改进教育教学或对下一步的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四)把检核表作为家园共育的媒介

发展检核表把所要观察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观察者根据所观察到的行为在检核表上作出相应的标记即可,不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大量的描述。因此,发展检核表使用起来较为简便,即使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人员来说,只要掌握使用检核表的要领,也可以使用。如此一来,检核表就可成为家园共育的有效媒介。

教师把检核表的原始文本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当在一定时期收集一些观察资料后,把资料汇集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检核表的结果,分析出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两种不同场合下,幼儿行为表现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而对后期育儿策略提供依据。而家长可以根据观察结果,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另一方面对孩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明确家庭教育的努力方向,配合幼儿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幼儿发展检核表也成为幼儿档案以及发展评价报告的资料参照,教师据此可以对幼儿做出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11] 秦旭芳,陈铮.为幼儿成长搭建阶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幼儿发展评价的定位与实施[J].教育导刊,2013,(10).

[2] [美]尼尔森.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记录[M].叶平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8.

[3][5][7] [美]山姆・麦索尔斯.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M].廖凤瑞、陈姿兰,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9-13.

[4][10] [美]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M].于开莲、王银玲,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5-137.

[6] 转引自蔡春美,洪福财等.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156.

[8] Dlane Trister Dodge,Cate Heroman, Julla Charles,Jesslca Malorca.Beyong outcomes: How ongoing assessment supports children’s learning and leads to meaningful curriculum[M].Spotlight onYoung Children and Assessment ,2004:21.

[9] [英]Sheila Riddall-Leech.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M].潘月娟、王艳云,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关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批准号:11YZA880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第六批教改立项重大项目“服务辽宁,培养培训一体的学前教师人才培养协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G2012-ZD026)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资助课题“社会期待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研究――以教育督导为推动力”(课题编号:2014lslktzijyx-3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