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救世圭”的共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会在人的心理深处形成―种积淀,这种积淀就是原型,它影响着人的思雏结构和价值趋向,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集体性。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排除差异和障碍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形成心理共鸣。以这样的视角,可以说―部成功的动画作品必须能够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人性的共性平台之上引起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功夫熊猫》 集体潜意识 原型 共呜
引言
梦工厂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中国风电影动画《功夫熊猫》,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该片在内地上映仅十天,票房就迅速过亿,轻松打败了《狮子王》保持了十几年的纪录。为什么这部披着中式外衣的美国制造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好莱坞这个巨大的造梦工厂到底给观众带来了怎样的“白日梦”,能深深吸引并打动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政治背景的人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心理学家的解释。
一、集体潜意识理论中的原型概念
集体潜意识理论(也称为集体无意识理论)是由十九世纪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他对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作出修正,认为在人的生命驱动力中,有一种比性能驱动力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刻的动能在发挥作用,这种动能不仅仅属于个人,还带有普遍性和集体性,它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既有现实性经验痕迹,也有神话般的幻想轨迹,他将这种动能称为集体潜意识。
对于原型,荣格又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从个体出生的那天起,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而后天经历和体验的东西越多,所有那些潜在的意向得以呈现的机会也就越多。教育和学习越丰富,也就越容易使集体潜意识在各个方面得以个性化,从而成为自觉意识”。虽然以今天的心理学研究视角,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视角。来审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我们能够看到他所带有的明显的先验论色彩,因为客观存在是千姿百态的,不同的客观存在(如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在人脑中所内化、积淀的结果肯定不完全相同,因此将集体潜意识视为在所有人身上都相同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客观心理现实是不相符合的。但是,假如我们将荣格在集体潜意识理论中所强调的,人类原始表象(即原型)以及由它所生成的共性经验痕迹和模式,对我们探讨影视动画的艺术创作仍很有意义。
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体验都会在人的心理深处形成一种积淀,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积淀都会伴随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思维结构和价值趋向,由于这种积淀是人们适应生存的结果,因而它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集体性,或者称为人类心理深处的某种共性和同一性。只有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问才可以排除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交流方式不同,甚至政治倾向不同等障碍进行交流与沟通,形成心理共鸣。以这样的视角,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功夫熊猫》这部动画作品能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政治背景的人所认可。接受,甚至被深深吸引和打动:以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得出,动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共鸣就是建立在人性最基本的共性平台之上。
二 《功夫熊猫》中的共性与共鸣
一部影视动画作品的成功,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因素。而营造双方的心理共鸣环境又是产生互动的前提。荣格指出,从科学的因果角度看。原始意象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记忆印痕或者记忆的角度,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结。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而是他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动画片《功夫熊猫》中的主角阿波,一只大腹便便,笨拙而胆小的熊猫,不甘于在家里的面条店度过余生,每天做着拯救世界的大侠梦。机缘巧合之下,阿波意外成为了要保护村民,打败恶人的“龙战士”,但是没有人相信这团硕大的肥肉能做出点什么。眼看灾难就要到来,在乌龟大师“只要去相信”的点醒下,浣熊师傅终于摒除心中偏见,全力以赴把阿波训练成功夫高手:而阿波也学会忍耐和吃苦,练成一身绝世武功最终打败恶人成为英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阿波的经历其实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即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不论是多卑微的小人物,只要心存信念,勇敢坚强,在逆境中勇于承担责任与痛苦,最终都会获得成功,甚至成为“救世主”。在美国人的思维深处,美国是一个肩负特殊使命的民族,他们坚信亚伯拉罕・林肯的断言:美国是“地球上人类最后和最美好的希望”。所以,在美国的动画片中,总会塑造出一个个肩负特殊使命的“救世主”,这种“救世主”的形象就是美国人无数次经验累积而沉淀在脑海记忆结构中的原型,因而观众在观赏作品时,可以使精神上彻底放松感觉愉快,并能按照片中提供的客观世界去进行思维的完型,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人所提倡的勇敢,拼搏精神迎合了全世界人类的需要,而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更是使亚洲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身临其境。所以说,好莱坞影片所构建的梦幻世界是带有特定含义的。只不过他们更擅长于将人们意识与潜意识中所能接受的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巧妙地融进娱乐性极强的动画片中,使之更容易激活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原始意象并与之相融合,最终实现精神活动的补偿,因而深受全世界的青睐。
三、影视动画中的原型意义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认为。原型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时相对应的平衡和补偿因素。由于它是几千年来人类生存斗争和环境适应的经验的沉淀物,因此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相类似的情境,都会重新唤起这种原型所积累的贮藏。以原型理论来审视影视动画,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关之处。
就影视动画的创作而言,原型意义包含着两个层面:其一,是对客观事物的具象化复原,如角色塑造的真实感,故事情节描述的可信性,环境的真实性等。动画片《功夫熊猫》中,熊猫、武打功夫、面馆、舞龙、太极、龙堂等等极富中国特色的造型和故事环境,让中国观众有非常高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其二,展现该具象符号所代表的深层寓意。片中“盛怒五杰”,虎,鹤,猴,蛇,螳螂,就代表了中国功夫中的五形拳,乌龟大师无疑是中国禅宗思想的化身。无字的“龙之卷轴”和“什么都没有”的面汤秘方透露出片子的主题只要相信,一切都是特别的。
与动画的创作相对应,在动画观赏中的原型意义也包含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受众对作品传播的艺术形象的感知,激活其潜意识层面的原型痕迹。动画片《功夫熊猫》有浓郁的中国味,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功夫,中国的服装,中国的饮食,甚至乌龟大师说的”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今日之日胜现金”,也是中国传统哲学里顺其自然,把握现在的意思,这些都很容易引起我国观众的兴趣。其二,通过受众的经验性认知图式对感知到的形象进行整合,形成各自的解读版本。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只有通过观众自己经验和想象的再创造,才能在观众心中形成一个鲜活丰满真实的“人物”。在观看《功夫熊猫》的时候,阿波在面条店里的压抑苦闷会让观众觉得很像自己对现实不满时的样子:阿波在初学功夫时受到师傅和伙伴们的打击排挤,会让观众联想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受挫的时刻:阿波悟出“相信自己,一切都是特别的”,并最终打败敌人,拯救村民的情节,又会给观众们带来无尽的勇气和信心,鼓舞人们心存信念,永不放弃。
所以说,恰当的“原型”对影视动画作品的成功是很重要的。迎合受众认可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符合受众心中潜意识对动画形象的要求,与受众的经历相类似的“原型”,更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共鸣,从而带来作品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