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少数民族怎么过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怎么过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在最隆重的年节期间,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歌舞的海洋。

蒙古族 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白月”里,煮肉粥、祭火是传统过年方式。每逢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他们都要吃肉粥。除夕之夜,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串蒙古包。人们载歌载舞。

壮族 称春节为“新年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其中叫“凤莫”的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妇女们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土家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跳摆手舞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一声声的鼓点,土家人围着场地摆起手来。顿时,鼓乐震天,一片欢腾。还有赶庙会、唱大戏、耍狮子灯、舞龙灯、骑高脚马等。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流行,“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曰“麒麟送子”。

彝族 有的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或互赠肉类和馍馍。还有就是提前在房前屋后堆起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谁家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有些地区彝族人过年时有“跳虎节”的特殊风俗,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藏族 古代在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聚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白族 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胞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哈尼族 哈尼族春节前几天,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即用糯米做的饼子。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秋千有十几米高。节日里男女老少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

傣族 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

高山族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一家老少除夕晚上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以此类推,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人们还扭秧歌拜年,热闹非凡。

侗族 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一般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芦笙舞蹈后,大家围着火堆手牵手跳“多耶”,即一种侗族大型集体舞。歌声和欢乐融合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大家的笑脸。

黎族 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猎物全村共享。分猎物时,先将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份,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朝鲜族 除夕夜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庆祝集会,由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儿孙健康、进步、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傈僳族 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责编 冯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