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为“花絮”遮望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个摄影师,尽管没机会上“两会”现场采访拍摄,但在两会期间,仍然坚持经常上网站观看各种反映两会的新闻照片,以便从中窥探同行们是如何采用高招、绝招反映这个有点难度的拍摄题材的。应该说,很有些摄影记者动了脑筋在认真拍摄,也很有些照片却依旧坚持在“炒冷饭”。尤其令人感到有些尴尬的是:“花絮”照片越来越多,大有唱主角的势头。
比较典型的是,为两会服务的服务员的容貌服装等,再怎么说,也没有多大新闻价值。也不知道那些记者作如何考虑,很有一段日子里服务员的照片一度充斥版面。如服务员漂亮的面容、美丽的服装以及列队以人民大会堂或以天安门为背景的“跳跃”留影,回眸嫣然一笑,甚至服务员捡被风吹落的帽子等,竟然也都成为“新闻照片”。
两会快结束时,网站上出现的一个热门画面,竟然是一组代表委员的领带,各种颜色的领带拼凑一起成为组照,不少网站还将它作为经典画面推荐。按此推理,也许下次会议上,很可能会出现拼凑在一起的有关“委员代表”的“发型、腰带、钢笔、皮包、皮鞋、手机、相机”等特写照片来。诸如此类,难免令人产生滑稽之感。还有的摄影者对“电影明星”等关注过度,对那些所谓的“明星”毫无意义的举手投足都如获至宝般拍摄后发表出来。很显然,以如此角度关注和拍摄两会,与狗仔队的“八卦”拍摄手法已没有多少区别了。以如此手法拍摄非常严肃的政治会议,热衷于将镜头聚焦于“花絮”上,怎么说也难免令人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
“花絮”不是不可拍摄,花絮“可以有”,但不宜过多,更不宜挖空心思拍花絮,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举国关注的两会,对广大受众来说,最值得关心的还是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来自各地区各阶层各界别委员代表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等等。津津乐道于所谓“花絮”者,毕竟只是少数受众。摄影记者如此喜欢将镜头聚焦于服务员的“漂亮”,代表委员的领带以及“明星们”无关紧要的举手投足等等,不能不说这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当有一定关系。
问题在于,两会期间能进入相关区域执行拍摄的摄影记者,显然都不是等闲之辈。无论是在他们所供职的媒体,还是在摄影圈内,都属精兵强将。扮相时尚的年轻人应该是“俊彦、新秀”,而两鬓稍有斑白者,自然也不乏“高级”之类的头衔,这支队伍理所当然应有很强的新闻敏感。热衷于撷取“花絮”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受了“要争夺眼球”目标的误导,或者因为受了编辑的不恰当提示等。网络作为快餐文化,严谨不足,浮躁有余,而如果原本应严肃认真采访拍摄的传媒记者也跟在后面起哄,实在是得不偿失。
拍摄“花絮”盛行现象,应该引起足够反思。一个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镜头所选的题材和角度,取景框内排列内容的选择,无不体现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关键在于“见”者的眼睛和头脑。新闻照片,最终还得从新闻价值,从画面所反映的深度来衡量其质量之优劣。取景,反映的是视线;画面,反映的是眼光。是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