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川西高原上的《格萨尔》说唱艺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川西高原上的《格萨尔》说唱艺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川西高原与自治区隔江相望,并接壤青海、云南等省,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6.9万人,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绵阳市的平武县、北川县,雅安市的石棉县、汉源县,凉山州的盐源、冕宁、西昌、越西、甘洛等县。美丽富饶的土地能够生长英雄,也能生长说唱英雄故事的奇人。川西高原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众多优秀的《格萨尔》民间说唱艺人,尤其德格、色达、丹巴、新龙等地说唱艺人更为集中。这里,我们就其中比较典型和突出的艺人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非遗传承人阿尼

阿尼,原名四郎多登,1949年出生于四川省德格县柯洛洞乡色巴沟村一个普通的牧民家中。小的时候特别讨人喜欢,活泼可爱,因而当地活佛就赐给他一个名字――阿尼,大意是“乖巧、逗人喜爱”,从此“阿尼”这一称呼就一直伴随着他,人们渐渐的淡忘了他的真实名字。阿尼有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三。小时候,他家的主要生计是放牧,收入微薄。另外,他的父亲是名藏医,后来被划成了“四类分子”。家境贫困,加之父亲的缘故,全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因此,只读了7天的书,阿尼便回家放牧。家庭的不幸,并没有使活泼可爱的阿尼默默无语,他依然热衷于歌舞,喜欢听故事,一如既往地参加当地的各种文艺活动。

15岁那一年,阿尼做了些相同的、奇怪的梦,梦里总会出现一个身穿白衣、骑白马、全身武装的人,有时是白衣人向他讲故事,有时是白衣人直接带他进入古老的战场。次日,他就将梦里的场景讲给别人听。有人知道,说他讲的是格萨尔的故事。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说唱《格萨尔》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它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阿尼说唱《格萨尔》的事情,后来被工作组知道了,不准他再说唱。一天夜里他又梦见了白衣人,梦中白衣人告诉他,一定要把格萨尔的故事唱下去,传唱格萨尔,可保佑他一生平安,身体健康。这件事情,被色巴洛呷喇嘛知道后,喇嘛特意找到他,将一本旧的《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上部交给他。有了这部书以后,阿尼开始更多地偷偷学说《格萨尔》。

后来,阿尼开始学做生意,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格萨尔》的热爱,他边做生意边学《格萨尔》。一次,阿尼在青海做生意时,看到了新出版的《霍岭大战》,共三部。阿尼十分想要,一问价钱,要30元一部。而他当时只挣到了100元,还得留出返回德格的路费。他到书店里软磨硬泡地讲价,一连几天,书店的人被他说动了,答应他25元一部,阿尼花75元买下了三部书。怀揣着得来不易的书籍,阿尼回到德格。在德格,阿尼每天都在百货公司门前做生意,闲暇时就诵读《格萨尔》。或许是声音的优美,亦或是故事的迷人,他在这里渐渐吸引了不少听众。但好景不长,派出所就发现了他说唱《格萨尔》的事情,禁止他说唱,还没收了他的书。阿尼十分心疼他的书,想尽办法将书要了回来,从此规规矩矩的做生意。但人们对阿尼的说唱念念不忘,每天仍有许多人到他做生意的地方请他说唱。人们的热情,让阿尼无法拒绝,他就偷偷讲,听众还主动地为他“站岗放哨”。

后来,阿尼还师从竹庆佛学院罗曲老师学习《格萨尔》唱腔,丰富自己的说唱技艺。罗曲老师十分器重阿尼,送给他一杆马鞭,据说是格萨尔用过的,马鞭上还挂着松耳石。罗曲老师还送给他一块类似贝壳的化石,让他好好说唱格萨尔。

改革开放以后,说唱格萨尔的故事变成了正当的事情,阿尼的才艺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发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阿尼和其他两位艺人(包括他的妻子卓玛拉措)应邀来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格萨尔》,节目播出后立刻轰动了康区大地,甚至传到了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从此,阿尼开始走南闯北为人们说唱《格萨尔》。2007年,阿尼被文化部评为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阿尼能唱《格萨尔》史诗中80个唱腔,自学了77部《格萨尔》史诗。一度,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冲击下,阿尼对《格萨尔》说唱的传承产生了担忧,而现在国家对《格萨尔》说唱的重视又让他对史诗的传承有了信心。

牧民娃子仁孜多杰

色达,被称为“格萨尔艺术之乡”,这里不仅有名扬海内外的格萨尔藏戏、遗迹和传说,还有众多知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仁孜多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27年,在理塘县瓦须云汝部落一个普通的牧民的家中,仁孜多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是个有些贫寒的牧民家庭,仁孜多杰的父母十分的善良,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很有修养的佛门弟子,于是请来老师教他学习。仁孜多杰6岁时,因为牧场的纠纷,他家被迫迁到新龙县日郎部落。11岁时,两个放牧的同伴劝仁孜多杰一同前往拉萨,他同意了。一天晚上,他们三人悄悄收拾好行李,走出了牧场,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行程。他们一路走一路乞讨,没有吃的,只好捡干骨头砸碎后熬成汤充饥。三人中,仁孜多杰的年龄最小,长途跋涉和饥寒交迫使得他常常落在两个同伴的后面。两个同伴觉得他是个负担,一天晚上,趁他熟睡之时偷偷弃他而去。承受了这沉重打击,仁孜多杰并没有退却,他鼓起勇气,继续他未走完的路途。在路上,他遇见了一批好心的朝圣者,他们让仁孜多杰一路同行,同吃同住。跟随朝圣者们,仁孜多杰来到了心中的圣地拉萨。拜别恩人后,他又独自一人一边乞讨一边朝圣,他拜谒了许多的朝供点。一年多以后,仁孜多杰回到康区,在石渠县某个牧区的一个牧民家中当了娃子。

转眼,仁孜多杰13岁了,此时他跟随石渠著名活佛巴珠仁波切和色达伏藏大师多吉占堆前往青海阿尼玛青神山进行佛事活动,并负责放马。一天,他到神山东坡放马,休息时在一块大石头边睡着了,还做了神奇的梦,梦里,一位戴盔披甲穿白袍骑白马,帽顶插一白盔旗,手持长矛的武士来到面前,翻身下马后把长矛插在地上,右手拿一本经书,左手拿一串绳子,对仁孜多杰说,我这里有两样东西,你选择哪一样?仁孜多杰想到经书是圣物,而绳子没有什么意义,就选择了经书。一经选择,那白面骑士不翼而飞、无影无踪,但梦中武士高大的形象时常浮现在他的眼前。次日,他依然去东坡放马,在他睡过的地方发现了用红布包裹的一本书,仔细一看,缠绕的绳上还盖有黑色的图章,他十分惊奇,围着书转了3圈,并磕了3个响头,然后把书带回住地给两位活佛看。二位活佛看了后说:“这是一本伏藏法书,这事对你是个良好的缘起,此书现在还不能开启,将来再具缘起时,自然有人开启”。从此,仁孜多杰把该书奉为怀中之宝,从不离身。第二年夏天的一天,仁孜多杰到野外狩猎,一批僧人马队经过他的住地,一位大喇嘛(玉树著名高僧拉堪青仁波切)见了仁孜多杰后立即下马走进他的帐篷与之交谈。得知了他捡书的奇事后,喇嘛请他将书拿来一看,结果此书正是格萨尔王传《仙界遣使》。大喇嘛开始念诵起书中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仁孜多杰也跟着念诵起来,最后居然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