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新闻娱乐化”对大学生新闻需求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新闻娱乐化”对大学生新闻需求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巨大信息消费力的受众群体,随着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加重,对大学生新闻需要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媒介提供的内容与大学生受众群体的新闻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要解决这种差异,必须重视新闻的“告知”功能,用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使新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也需要新闻媒体坚守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娱乐;大学生;影响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国内媒体情况也不容乐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开始出现娱乐化风潮,到90年代末,娱乐化风潮愈演愈烈。

一、新闻娱乐化

所谓新闻娱乐化,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采用“资讯+娱乐”的模式,其主要表现就在于:

1 在信息的内容选择上,新闻力图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娱乐价值,并多以与受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为主。注重新闻的戏剧性、奇特性和世俗性,以此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2 在表现形式上,新闻逐渐走上故事化的道路,新闻娱乐化强调“事件中心”原则,努力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性的情绪效果,故事模式或社会新闻模式成为新闻处理和表现的基本手段。

3 在新闻报道上,新闻娱乐化常采用随调侃的口吻和口语化的叙说,力图平民化。

二、新闻娱乐化与大学生受众

新闻娱乐化对重要的受众群体――大学生受众影响如何?大学生受众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巨大信息消费力的受众群体,以无所畏惧的开放精神接纳、吸收和消费各种信息,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具有多,电视、网络和报纸(特别是都市报)在大学生群体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新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无论是政治、经济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硬新闻”,还是那些社会、娱乐、体育、文化等各类轻松愉快的“软新闻”,都在大学生的兴趣之列。大学生群体对严肃新闻很关注,但对严肃新闻事件的了解程度很有限。相对地,他们对娱乐新闻的认知程度要比对严肃新闻的认知程度高很多。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在整个山东省,一档名叫《拉呱》的节目平均收视率是55%。这意味着每100个正在看电视的人中,有55人在看这个节目;在济南,这一指标高达75%,让人们感受到“草根”主持新闻的娱乐化。

“他已经不是在‘播新闻’,出超越了‘说新闻’,他是在‘表演’新闻。”《拉呱》节目的主创人员之一、齐鲁台报道部主任孙珊直言不讳。

有一则新闻说一个村偷牛贼猖獗,老乡们只女子挽着牛缰绳睡觉。新闻结束后,“小么哥”点评道:“逮住这几个,我给他们拴上环,让他们犁地去。”

还有一则新闻说一个小伙子男扮女装,顶着一个头盔去女澡堂偷窥,为了扮得更像女性,他在胸前的衣服里放了两个苹果。新闻结束后,“小么哥”说:“唉,你这个小子啊,怎么不放两个西瓜呢?”

的确,与传统的新闻节目相比,这种新闻节目的架势也太“离谱”。主持人一张嘴就用济南话开始说新闻,带着“逗贫”的点评,时不时还把新闻编进顺口溜。

无独有阀,早在2004年,浙江杭州生活频道就推出了娱乐化的平民新闻《我和你说》,让唱“莲花落”出名的艺人翁仁康来主持黄金档。这位翁仁康,操着一口浓重绍兴口音的普通话来为大家说新闻、讲故事,到关键时刻还要唱上一段,该档节目播出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

在“草根”们娱乐化的新闻主持让老百姓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人质疑这种带表演味道的新闻播报,是否仅为一种吸引眼球的噱头?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应天常,对起用艺人作为新闻主持人表示出极大担忧。他认为,新闻主播、主持的文化身份,必须有助于体现新闻信息可信度。

从内容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传媒存在明显的新闻娱乐化顿向。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不但在新闻报道内容上多数为软新闻,而且硬新闻的表现方式也多采用软化处理。目前国内媒介提供的软新闻比例远远高于硬新闻,但至少大学生群体对软、硬新闻的需求却显示出同等重要。

三、如何解决内容与需求的差异

新闻媒介提供的内容与大学生受众群体的新闻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解决这种差异,需要做到:

1 重视新闻的“告知”功能。

从新闻信息的地位和功能上看,新闻信息对于受众除了有提供决策依据的“告知”功能以外,还应提供娱乐的功能。但娱乐的注入和使用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削弱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益性。新闻不单要报道受众想听想看的,也要报道受众应听应看的。

2 用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使新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在当今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关系只能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能试图阻止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否定大众文化存在的合理,而是要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监督、一种超越的理想,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终极价值尺度。大众文化最大的缺憾在于它的媚俗。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大众的娱乐要求,与此同时,它还在塑造着大众的心理结构及其精神品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发展前景。大学生群体将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这批受众希望得到的是通俗绝非媚俗的新闻,因此新闻必须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寻找一个制衡点,走出娱乐化的误区,

3 坚守社会责任。

亨利・鲁斯说过,新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闻观念,社会责任是相对于媒介与从业人员的新闻权利而言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身心健康听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手段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传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有些媒体开始探索新闻娱乐化,更有甚者为了争夺观众,而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使节目本身走向媚俗、庸俗化方向,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其真实性、权威性的本质属性,是新闻传播的生命线,采用娱乐调侃甚至媚俗,不利于保持新闻的本性,也不利于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娱乐和媚俗更不利于维护新闻的尊严。

总之,面对新闻娱乐化潮流,针对大学生受众群体,加强与之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硬新闻报道,同时将其做导出色、吸引人,是新闻媒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