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顺应改革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策略;低年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 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同时,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了一道计算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这样的图画:在一个小池塘中开始有20只鸭子在一起嬉戏,一会又从远处游来了12只鸭子,过了一段时间后有10只鸭子游上了岸. 这时候大屏幕上出现一个问题:最后在这个小池塘中还有多少只鸭子?学生们都被带入到这个情境中,都很积极地去研究到底还有多少只鸭子.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已被激发出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数学内容充满动态美;同时,在播放图片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者密切联系.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实践证明,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跟小兰一起去称体重,小明的体重是36千克,小兰的体重是28千克,问小明比小兰重多少?小兰比小明轻多少?教师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本节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运算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是,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困惑的表情,有许多学生对于教师出的这道题里的“重”、“轻”这两个字的意义不是很理解. 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师:我们可以换一个字,来重新整合一下这道题,可以把重换成多,小明比小兰多多少千克?那我们再试着转化一下这道题是不是可以变成38比28多多少?教师的一番细心引导,使这道题变得简单轻松.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且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自我提高与发展.

三、数形结合,挖掘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引进数形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此外,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手中的这个钟表模型,一会我分别转动一下时针、分针、秒针. 你们注意观察这三个针所转动的格数是不是我们课本上所说的时针走一格分针就走12个格,秒针就要转12圈呢?观察一下是不是秒针走一格是1秒,分针走一格是1分也是60秒,时针走一小格是1小时也是60分钟. 教师利用这个钟表模型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时、分、秒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教师所说的这些数量关系.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出了一道题:校园里有9棵并排的树,下面我们在其中一端再种上3棵树,现在一共有多少棵树?这时候为了便于学生思考,教师让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在纸上画上9棵树,然后又画上了3棵,得出答案.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挖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

四、引导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入手. 如今的“解决问题”都是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再促进学生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表内乘法和除法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乘法或除法问题,并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每个篮子里放有5个苹果,那么3个篮子共有多少个苹果?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特点,探寻有效的、多样化的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包丽英.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4(01).

[2]陈炳心.刍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J].学周刊,2014(12).

[3]童兆康.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