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阅读课堂上,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激活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得当的导,会使学生学有方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产生思维,学有所得。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导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诱导预习,激情导入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每学一篇课文,他们肯定是迫切地想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而教学活动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在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下,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并加以循循善诱,使其变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进入到课文的氛围中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燕子》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先把事先剪好的一只美丽的燕子,在教学时把它往黑板上一贴,然后用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的导语揭示课题:同学们,这是什么?(燕子)这是一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呀!乌黑光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长着剪刀似的尾巴,它正向我们飞来呢!用这种直观图画与语言描述互相配合的形式揭示课题,开门见山,入情入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从而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营造的氛围中了。

二、引导领悟,培养能力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探索、获取、创新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应是在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后的引导。引导的过程有如导游带领旅游者游览一样,其职责是如何指导游客如何“游”。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方面要告诉学生认真读书,尽可能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表达,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联系搜集到的资料……想象、分析、判断,深刻领悟课文内容。等学生有了收获后,我们再启发点拨、总结、归纳、引导过度。但学生在谈自己的感悟时,我们应求同也求异。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是很多的,答案有时还可能有多维性。

例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对于最后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读完以后,就让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父母,谈谈自己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的理解。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答话中,我感觉到学生确实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引导探求,因势利导

在阅读教学各个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启发指导,应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探求知识,运用知识。

如在教《凡卡》一课时,课文最后以凡卡在熟睡中见到爷爷在念他的来信结尾,耐人深思。此时可以提问: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他的信吗?为什么?经过分析,学生明白了爷爷是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只是凡卡的幻想。因为信没写清地址,也没贴邮票。再加上在当时那黑暗的社会,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别人也不可能给他送信的。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然后我顺势引导:在哪黑暗的社会中,凡卡今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重、难点也水到渠成地得以突破。而突破的过程是在学生思维过程得以充分展开后,教师从中引导探求,因势利导取得的。

总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领会中,尊重并理解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能“自得其乐”地学语文。这样学生的悟性才能一步步提高,知识才会学得扎实,并且能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