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师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师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几年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然而,反思20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我发现,语文教学出现一些越来越浮躁的现象,根基不稳,浮华背后是浅薄,热闹背后是虚假,考试之后是困惑,这些现象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存在虚假现象 语文课程改革推行三维目标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三维目标的结合,对必要的知识一带而过,处理太粗糙,讲解练习力度不够,过度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整个教学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很多的提问是无效提问,是虚假的提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大多属于这类;还有老师为了达到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但每一处合作的时间都很短,学生根本没有进入实质阶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匆匆结束,没有留足时间或因问题过难而无功而返,这个环节的安排只是一个过场,或只是为了新理念而设置,这样的探究是虚假的。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么虽有设计但并不实施,要么存在着人为拔高的现象,根本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远远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只能茫然地记着笔记,回答也只能按照标准鹦鹉学舌,这样的情感目标就是虚假的目标。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虚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练与思,课堂上又是图画,又是音乐,又是幻灯片,老师不停的摆弄机器,不断煽情,上课像演戏,又像是逛自由市场,学生配合着老师,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这样的课堂,恰恰忽视了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语文学习完全架空。学生的学习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把文字描写直接用图画音乐代替,学生失去了将文字转化为图画音乐的学习机会,无法感受语文世界的意境美与音律美,想象的翅膀被剪去了,语文的魅力丧失一空,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下降,只停留在肤浅的文字表面上。

其三,语文教学的虚假还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上 “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观点的出发点非常正确。现在,人们探究“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效果。可老师不是家庭教师,学校课堂的教学时间也有限,他们有时必须要顾全大局。有些学生确实让人头疼,尽管老师天天抓,反复抓,但效果并不持续有效。教育是全民的事,它与学校、家庭、社会等有关。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学校所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大,有时真有无力之感。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扎实理论基础的指导思想,及忽视学生实际出现管理不当等问题,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惑。

语文教学有语文教学的特点,文体的差异,学生的差异都决定了教学方式的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不能生搬硬套,为了热闹而热闹。魏书生老师倡导教育要回归,倡导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守住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他说:“教育谈什么创新,都是骗人,只要守住,根基深了,自然会根深叶茂,想不创新都难。”这是魏老师看到过去一段时间新课改当中的追风、折腾等现象提出要守住教育常识的观点。

其四,教材也存在着虚假 现行教材强化话题,却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活动,缺少技能的训练;过分追求大容量,而忽视了对基础的夯实。尽管初中阶段对字词的教学依然有要求,但对此课堂教学已是蜻蜓点水,要求学生课下掌握,往往落不到实处,学生的书写更是糟糕,不能很好的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更是形同虚设,有些是得不到社会家庭的支持,有些是条件无法达到。如在农村,家庭中真正拥有网络的人家是很少的,学校图书馆不向学生开放,学生的阅读量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教材与实际严重脱节,课堂上看着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少了动手动脑的训练。教学应该注重稳打稳扎的基础、细节的落实到位,而非仅仅浮于表面。

最后,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教学需求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语文教师中熟读经典文论者有几人?能熟背《诗经》、唐诗宋词、汉乐府多少篇?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年能否坚持身体力行阅读课外书籍?大多往往是凭借大学所学和教学经验支撑!没有深厚的积淀,也就失去了主心骨,往往人云亦云。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追名逐利,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多学习,少张扬,满腹经纶,才能得心应手。

让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