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的琴声我不懂(外二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的琴声我不懂(外二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1月12日清晨7点51分,在美国华盛顿乐坊大厦的地铁站里,一个身穿T恤牛仔,戴着垒球帽的年轻人,站在一个垃圾筒旁边,背靠着墙,从琴匣里拿出了一把小提琴,随手拉起了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的小提琴曲夏康舞曲。琴声悦耳悠扬,在地铁站里飘扬,他一直坚持拉了45分钟,在这期间,一共有1097人从他身边走过,他们中间只有27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他的琴声,并且给了他几个零钱,只有一个人认出了他是谁。这一切都被事先隐蔽好的摄像机拍摄了下来。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Joshua Bell。听他的音乐会,门票至少在100美元以上,他用的小提琴也不是一般的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是1713年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Antonio Stradivari亲手制作的,据说标价350万美元,Joshua也是几年前贷款才把它买下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Joshua自己是这样说的:夏康舞曲是小提琴乐曲经典中的经典,我没有偷懒,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了演奏,我演奏的水平同在演奏厅里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场所匿名演出,看着人们从我眼前匆匆而过,我很紧张也很吃惊。如果是在演奏厅里,我对观众是很挑剔的,哪怕有一点杂音,我都会不满。可是,现在我却希望能有人停下来听听这美妙的音乐。可是他们连看我一眼都不看,只管走自己的路。45分钟下来我只收到了32.17美元,不过,也不错,看来我今后也可以以此为生,至少我不用付我人的费用了。

一位在地铁站以擦皮鞋为生的墨西哥妇女说:我平时不喜欢这些游手好闲的音乐家,每次他们来这里演奏,我都会给警察打电话,把他们赶走。不过,这次我没有打电话,他的小提琴的确拉得好,我都有点入迷了。可是,这年头,人们都忙自己的事,谁有闲心听琴呢?前一阵子,这里有一个人跳楼自杀,除了警察和救护人员外,人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没一个人围观,也没一个人多管闲事,现在这时候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这年头谁管谁呀!

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馆长说:很简单,一切都与环境和背景有关。我给你举个例子,我拿上一幅价值500万的名画,来到华盛顿的一家饭店里,把它挂在墙上,标价150美元,人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也许会有一位艺术馆的馆长说,嘿!这好像是一幅名画,把咸盐递给我,好吗?这就是环境的魅力。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一切的价值都改变了。音乐也是一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位诗人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诗人,我们在母体里的时候,就是听着母亲心跳的韵律长大的。我们生下来就会作诗,因为诗歌也是韵律的组合,可是,现实的生活把我们的诗意都给榨干了,我们不会写诗了。我想音乐也是如此。看看这段录像,你会发现,所有的小孩子都停下来看着Joshua,因为他们有好奇心,他们还想听音乐。可是没多久,他们就被各自的家长抱了起来,继续赶路了。世界就是这样渐渐丧失了诗情画意。

我没有听过Joshua Bell的演奏会,也不是古典音乐专家,从他的网站上听了几个片断,感觉到他的确与众不同。我比较赞同诗人的观点,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诗,也不是没有音乐,关键是我们如何保持在心灵里要有诗,要有音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没有诗意的地方,写出最美丽的诗篇,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最美的乐章。这世界上缺少的并不是音乐,也不是诗歌,而是我们心灵里的渴望。

惟一一位认出Joshua的人说,我不敢相信自己是住在华盛顿,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面对这样的艺术家,人们连放慢脚步都不肯,古典音乐过时了吗?我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不敢保证,如果是我就一定会停下来听他的音乐。古典音乐对大多数人来说毕竟是阳春白雪,可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音乐,即使我们没有停下来,我们也会被这琴声所感染,被这琴声所感动,脚步也会自然而然地轻快起来……

我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停下来,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停下来听琴吗?

心 碎

3岁的儿子把桌子上的一个小瓷瓶抓在了手里,我对他说还给爸爸这不是玩具。他不听话,转身跑出门外,顺手把瓷瓶扔下了楼梯,啪的一声,瓷瓶在水泥地上摔得粉碎。看着地上的碎瓷片,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想到了心碎,心碎究竟是什么样呢?心碎是不是也像这瓷瓶一样,打碎了就再也无法复原了呢?

我不喜欢心碎的感觉,可是生活中偏偏有许多事会让人心碎,比如说爱情,两个曾经山盟海誓的恋人分手了,那感觉可以使人心碎。比如说友情,多年的好朋友为了一件小事渐渐生分了,再回首时,人生旅途上只剩下孤单一人,那心情就是心碎。再比如说亲情,白发人送黑发人,或者黑发人送白发人,无论是什么样的年龄,也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那也是心碎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碎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自问我们人类的心是不是太脆弱了呢?

我有过几次心碎的经历,但渐渐地时间治愈了一切,觉得自己坚强了许多,不会再轻易心碎了。可是,最近在我看到澳大利亚儿童基金会的一份宣传画册的时候,我的心又碎了。这是一本儿童画册,里面收集的画都是被虐待的儿童们亲手画的。我有时不敢相信,在澳大利亚这样号称儿童天堂的国家里,会有这样的事情。看来,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儿童的天堂。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暴力、犯是这些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他们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同别人交流,害怕打击报复,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而他们的父母和亲属往往就是造成这种伤害的罪魁祸首。

其中的一幅画叫《哭泣的女孩》,是一个叫芮贝卡的9岁女孩的作品。芮贝卡从小就遭受舅舅的犯,在她父母知道后,不但没能保护她,反而将她遗弃,这是她在接受心理咨询时画的画。画中的小女孩,没有嘴,没有手,也没有脚,她不能哭,不能喊,无法反抗,也无法逃走,只有眼泪汇成了河……看着看着,我的心碎了,我不知道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样走出心灵的阴影的,他们还会看到希望吗?中国有句古话叫虎毒不食子,可是,我们人类却偏偏有着许多衣冠禽兽。

澳大利亚儿童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之家,让他们在这里接受心理治疗,治愈心灵上的创伤,重新建立起对社会和人类的信任,从此能够健康地成长。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另外一幅画,是15岁的莎莎所画,在干枯的树干上长出了一片小小的绿叶,尽管她们的心灵受到过伤害,她们有过心碎的经历,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爱,还有温暖,还有真情,那一片小小的绿叶,让我的心里有一种暖暖的感觉,人类还是有希望的。

我看着地上的瓷瓶碎片,忽然想到了一部电影中的情节,女主人打碎了一只碗,她把碎片都收起来,准备把它们重新拼凑在一起,粘在一个桌面上,这样,就会拼成一个新的图案,也就会有一个新的马赛克桌面。我想如果我们也能把心灵的碎片都收藏起来,那么,也许我们也能重新拼出一种别样的美丽。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把破碎的心灵复原,破碎的心毕竟是破碎了,不过,把一片一片的碎片拼起来,重新组合,这样的心灵也许会更美丽,这样的心灵也许会更坚强。

想到这些,我把瓷瓶碎片收了起来,好像把自己心灵的碎片也收了起来,也许,我也能够用这些碎片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当广告遇到科学

2007年3月27日,新西兰奥克兰地区法院判决GSK公司违背15项公平交易法规,罚款227500新元,还要向消费者就虚假广告一事登报道歉。这一切都起源于2004年两个初中女学生的一项小小的科学实验。

2004年,新西兰奥克兰市一所中学的两名女生Anna Devathasan和Jenny Suo在学校里做了一项科学试验,检测8种饮料里的维生素C的含量。她们所选的饮料包括最受欢迎的Ribena牌黑加仑饮料,因为这种饮料的广告说,黑加仑饮料里的维生素C含量是橙汁饮料维生素C含量的4倍。可是试验的结果却让她们大吃一惊,黑加仑饮料的维生素C含量根本没有广告上说的4倍,而只是1.5倍。她们把这个结果提交给了消费者协会,她们一直到2007年高中快毕业时才等到了法庭的判决。经销Ribena的GSK公司因为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被罚款。GSK公司在澳大利亚没有被,原因是公司修改了在澳洲的商标和广告,称其为“富含维生素”,而不是具体的几倍了。

之所以对这条消息比较感兴趣,是因为我与黑加仑还有些渊源。在国内工作时,我所在的公司就出口黑加仑浓缩汁,我也知道Ribena是世界上的名牌。到澳洲后,还买过Ribena的饮料,也看过不少宣传的广告。而我却从来没有注意里面维生素的含量究竟是多少。看来我是那种容易被欺骗的消费者,认为只要是名牌就可以相信。同时,我也不得不问这样的问题,Ribena畅销已经好多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两个当年的初中生发现呢?我们对广告是不是太相信了呢?

在一个商品社会里,广告宣传运用夸张的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究竟要夸张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是知情权,如果我们对我们消费的东西一点都不了解,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所消费的产品呢?产品的信誉就是产品的生命,没有信誉,也就没有市场。我常常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国内假药假产品的报道,让人痛心疾首。更可怕的是,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被这些假产品吞噬了,对这种现像,我们还要纵容他们到什么时候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拿起科学的武器,那么什么样的花言巧语都不会再迷惑我们了。国外也是一样,越是人人都说好的东西,越要划一个问号?问问为什么?我认为科学的精神首先就是怀疑,然后再去求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人云亦云。

这个小小的实验也让我对国内的科学教育产生了一些反思,我受过的教育好像并不重视科学实验,这也是我为什么对理工科不感兴趣的原因,觉得所学的东西好像用不上,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惟一能记住的化学实验是二氧化硫,因为在上中学时老师示范二氧化硫,满教室的臭鸡蛋味,我们连续好几天都要闻这气味,因为别的班也上同样的化学课。其他的东西我都原封不动地还给老师了。倒是父亲在辅导我学习的时候,常常理论联系实际,让我对科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科学应该是充满魅力的。美国有一部电影《十月蓝天》(October Sky)讲述的是一件真人真事,50年代末期,在美国西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叫Homer Hickman的男孩被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消息所鼓舞,他和伙伴们决定制造自己的火箭。当时他们只是高中生,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任何设备,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和失败来学习,小镇上的人们不支持他们,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思,早晚都摆脱不了下矿井的命运。可是,在他们高中老师的支持下,他们经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几经磨难,终于成功了。他们自己制造的火箭终上了蓝天。从此小镇上的人们也不得不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Homer 现在是美国NASA航天中心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的伙伴们也都上了大学,成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如果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学以致用,而不单纯是为了考试,那么,我们中间也许会涌现出许许多多这样的火箭男孩或火箭女孩。

科学对我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诚实,就是破旧立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半点虚假,无论是维生素含量,还是火箭上天,假的永远不能成为真的。无论当我们面对广告宣传,还是面对各种新鲜理论,都要用科学的观点和理论去求证一下。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欺骗。黑格尔说:“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如果我们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那么何妨也做一个试验呢?

2007年4月25日于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