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使用泛滥、小组合作重形式、实践活动过多、问题教学无效等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也比较普遍。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小组合作;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4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应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审美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原本天性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很难将一首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儿歌表现出来,大多数孩子唱歌时面无表情,从嘴里发出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平铺直叙、拖拖拉拉、使听者体会不到他们愉悦的心情,更无法感染听者。

从教多年,通过观摩他人歌唱教学课,同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学生在音乐表现上出现的问题,有几点感触:1、教师缺乏对歌曲学唱部分深入教学,过多的依赖听唱法教学,学生没有关注自己的歌声是否动听,是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的享受。2、教师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当学生一时很难掌握时,便失去了对歌曲学习的兴趣。3、教师对歌曲的情感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将学生引入歌曲的情感世界。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下面我就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帮助学生更好表现歌曲的方法做出简要阐述。

一、律动――营造氛围融入音乐

欧洲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最早创建了体态律动教学体系,他提出体态律

动不仅是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用整个身心和肌肉去感受音乐。因此,在歌唱教学前先进行恰当的律动,让学生通过听觉、肢体、心灵去感受音乐,学生很自然的放松身心,更快的融入到音乐之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常常能起到营造课堂氛围的良好作用。如在《我的家乡日咯则》教学中,在学唱歌曲之前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学跳藏族踢踏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跟着老师心情愉快的律动,脸上自然露出灿烂的笑容。同时在学生律动中反复熟悉歌曲的旋律,既体验音乐的风格,又让学生在律动中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特色,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歌唱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导――深入挖掘歌曲情绪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是让学生聆听歌曲后说说音乐的情绪,对于小学

的歌曲来说活泼、欢快、优美、抒情的占多数,孩子基本上都能说个大概,而但对歌曲每一个乐句或乐段所表现的情绪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导致学生在演唱中对歌曲中情绪的处理显得比较粗糙。后来我尝试对歌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风格特点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如在《一只鸟仔》教学中,我让学生聆听歌曲后说说歌词所描写的内容,其中有学生回答第二段描写的是:日落时分,一只小水鸡在田间玩耍找不到自己的同伴。我继续深入提问,你们猜一猜为什么这只小水鸡找不到自己的同伴了呢?由于歌词上并没有我提问的答案,于是,孩子们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孩子说因为小水鸡跑的太慢了;有的孩子说因为小水鸡贪玩所以找不到同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通过发挥想象我再让孩子们说说歌曲的情绪,有孩子就能把每一个乐句所表达的情绪说出来,有个孩子说前三句唱的要轻快、活泼、天真,因为要表现鸟仔(水鸡)的形象,最后一句要唱的有些忧伤和失望,因为鸟仔(水鸡)找不到巢穴(同伴)了。我在深入提问为什么歌曲中使用了下滑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样更表现出一种失望和忧伤的情绪。当学生真正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后,在演唱中我发现孩子们更愿意张嘴歌唱,对歌曲的表现也更发至内心,而不用教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要求学生面带笑容,却效果不佳。

三、模仿――兴趣激发表现欲望

模仿能力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是小学生典型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抓住孩子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就能起到良性的带动作用,孩子模仿老师、模仿同学、甚至童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歌唱教学中如果没有老师表演式的范唱,仅仅依靠多媒体范唱,是很难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欲望的,当教师的范唱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愉悦感受时,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此外,教学中我可以利用其他形式的歌曲示范形式孩子观摩,激发表现欲望,提高表现能力。如,在课堂上设置“明星小舞台” 环节,让学生观看童星在舞台上的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舞台上的小歌星为这样的声音配上恰当的表情及动作。此外,在表演我还常常邀请声音、表情甜美的学生上台表演,让观看的学生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点。这样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上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及表现力明显增强。

四、演唱――实践提升表现能力

演唱效果往往是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学习歌曲最后到表现歌曲,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演唱歌曲环节,除了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符号的准确运用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如,在《杜鹃》一课的教学中,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歌词是“杜鹃飞向远方,咕咕,咕咕”。在教材范唱录音中,两个咕咕没有任何强弱变化,我启发孩子思考通过对歌词的理解说说如何演唱这两个“咕咕,咕咕”更恰当,孩子们立即想到用减弱来处理更恰当,因为可以表现杜娟逐渐飞远的场景。

结束语

通过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期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研究的效果是比较满意,但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反思:

1、教师的基本功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中,我感到自己的键盘水平还很不够,有些歌曲的情绪无法用伴奏很好的表达。此外,指挥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合唱指挥的准确、到位。

2、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鼓励学生要有独特的音乐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动力,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实践。”我想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或者是为应试而准备,音乐更应该让孩子体验音乐的魅力,提升孩子的兴趣、审美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