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跋涉:在课改的路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跋涉:在课改的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霍林郭勒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

自2013年始,二中人走上了“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全体教师力图通过“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引导,朝着“创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艰难跋涉……

一、课题的提炼与生成

过去,二中是一所处于劣势的薄弱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理念相对陈旧,课改之后“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境况周而复始,致使多年来社会声誉不良。在二中教师中形成了因“学苗差”而无能为力的借口:一是责任意识淡薄。“不是我不作为,而是学苗太差很难作为。”二是课改动力消退。“不是我不课改,而是太差的学苗让我无法去改。”三是上进心减弱。“这样太差的学苗,怎样的付出都很难奏效。”四是懈怠心理滋生。“与其努力无效,不如不去努力,还落个自在逍遥。”五是应有的爱心在消减。

由于脑中充斥着心理病苗、品德弱苗、学业差苗,对学生、对学校淡漠的情感渐次生成,却很少反思教师自己。由于教师的懈怠或不作为,课堂上多数学生没事可做,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能睡觉,度过一天又一天难熬的日子。“课标”中提到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无从寻踪,“满堂灌”比比皆是……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市末位。

2013年初,徐青山校长临危受命。

他深知“科研才能兴校,‘师苗’比学苗更重要”这一教育铁律。为了变革二中课堂教学现状,创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生态,徐青山校长把他三十多年教育教学中创建的“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这一教学模式植入了二中的课堂。

“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以学为主,导学结合,由学论导。

■相关链接:“三导”,即教师在课上的“指导、引导、诱导”;“三主”,即课上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主见、主角”。“系列问号”,即教师将授课内容及学生课上质疑巧妙地转化成为一系列有机和内在必然联系的问题。

学校首先组建了以徐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成立了“课改研究中心”。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小组批准,被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总课题组批复立项。为了鼓舞师生士气,通过一个学期的策划,于2013年8月31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会上,徐校长带着各级领导的嘱托和期望表达了二中人渴求学校发展的心声,与会的各级领导和二中全体老师共同拉开了“创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序幕……

开弓没有回头箭。二中人在“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下,从“备、导、辅、批、考、评、思”教学全程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次提炼并生成了14个子课题。现以备课环节之一《学习目标具体化研究》为例加以详解。

备、授两层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课时目标确立得不具体或不准确,甚至出现“纸上有目标心中无目标”的现象,这是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瓶颈。二中人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课改前后的变化如下:

案例1:描述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的变化

课题研究前,教学目标确立得大而无当,根本无法有效达成,也无法对学生的学进行恰当测试。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理解、掌握、知道、了解”这些词语非常抽象、空泛,无可测性和评价性,转变后的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明显的导向性、可观性、可测性。

案例2:将教师行为转变成学生行为

上述案例中姑且不说教师已经把“课程目标”当作“本课目标”了,仅“引导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或“教给学生……”,这都是“教”的角度,只是描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者说仅仅是描述了国家办学方向、教育目的的词语,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给予适合的教学设计。

置换后的“养成……”“说出……”这些语言明显指向学生行为,是学生要完成的目标。为了推进“学习目标具体化”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展示规则”,老师将课时“学习目标”呈现在小黑板上并于课前展示给学生,此做法已在二中的课堂推广开来。

二、课题的破解与运用

课改路上,课题研究者有困惑和茫然,有怀疑和抵触,也有豁然开朗和惊喜。

简析原因如下:

(1)“教学模式”的实施,没有配套的、系列的做法,尤其没有课前的“备”与课中的“做”之间的相互“呼应”。

(2)观望中走老路的教师,或因困惑而不敢运用该教学模式,或因怀疑而不想运用该教学模式,或因抵触而不想运用该教学模式……

(3)课改团队中的部分成员只注重自己课题的深入破解及其成果的运用,忽略了对其他课题破解成果的深度关注,尤其忽略了与其他课题破解成果有机整合运用。所以在课堂有机综合运用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显得笨拙。

(4)课改团队的个别成员,受基本功先天不良的局限,虽投入的精力不少,但课题破解的成果不佳。所以出现课题破解过程中的懈怠现象。

(5)课改团队中的部分成员缺少课题破解中不断学习的精神与做法,因此出现深层破解障碍。不能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 “学”两者巧妙结合。

(6)课改团队的部分成员,缺乏由实践操作向理论升华的能力,缺少由教学思考向思想提升的能力,因此常常在实践经验上绕圈子。不能把相应的具体经验归纳成理论,不能把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考概括成具有指导价值的思想。这是课题破解后形成成果的重大障碍。

(7)教学模式推行的规则不完善,推行中管理力度不大。

(8)运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以学为主,导学结合,由学论导)不清,其内涵原本是课上让学生接受、好受甚至享受,而不是让学生在课上承受、忍受甚至难受……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校长身先士卒,引领教师转变观念

徐青山校长坚持每天深入课堂5~6节,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解读课题内涵,畅谈他从实践中积累的真知灼见,老师的教学观念开始缓慢地改变。

首先徐校长择机分别以《阳光心态》《教师的自身建设》《教师基本功解读》《遵循教学过程规律的课上探索》《“五心”系列教育》等为题做了多次讲座。老师们把聆听时的激动化作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中……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在每周五下午观看了魏书生、李镇西、任晓艾、窦桂梅等当代教育家的讲座。并购买大量教育界名人、名家论著为教师充电。这些举措使老师们在教学理念、业务能力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为老师们走上课改之路铺设了层层台阶。

2.以考促学,苦练内功

为把课改理念内化为教师执教的基本功,2013年5月,学校组织了首次“课标”考试。此次考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90%的教师过关;30%的教师达到优秀水平。2013年8月,学校组织了第二次专业知识、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考试,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合格”或“优秀”。随着课题研究成果的推进,先后组织了基于“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考试和谈“课题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体会”的考试。这些强力的推进措施缩短了课题研究进程,加快了课题研究的步伐。

3.建立机制,保障课题破解

若使强大的内功充分发挥,尚需制度做保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失时机地创建并完善了与“备、导、辅、批、考、评、思”全程相对应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如《教师基本功达标细则》《教师专业提升的要求》《赏识语与积分卡的发放制度》《教案编写标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笔记制度》《业务考试奖惩制度》等等。落实这些制度的方法:一是通过师徒结对方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二是教务人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将检查中发现的好做法和不足及时向全体教师反馈,起到正向引领作用。三是评议团随机听课,利用课改的要求对教师进行鞭策和指导。四是考试助推。五是被听课者向评议团成员叙述自己是怎样有效运用课题破解成果的……这些措施对课题研究与推进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4.课题组成员亲自示范,引领课题研究破解与运用

在教学一线的部分班子成员领先“下水”,每人负责1~2个子课题,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徐青山校长担任课题总负责人,书记李瑞萱、教学副校长刘慧杰、课改研究中心主任、教务处主任、研究组长等均肩负着课题研究任务,每个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和推进中基本经历了“示范――反思――宣讲――提升”,即在实践中体验、探索,在探索中感悟、概括,在概括中归纳、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推进,在推进中反思、调整、再推进的过程。

课改路上虽艰难,但收获更令人惊喜。在《“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的研究》总课题下确立的14个子课题,已有 7个子课题得以破解,且正走在课题成果综合运用的路上。

三、专家引领待成蝶

课改路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二中的课改底气更源于坚定而庞大的专家团队。每每二中人遇到难以破解的问题时,徐青山校长便诚邀专家现场把脉,诊断开方。通辽市教研室白宝玺主任先后两次,带领九个学科教研人员来到二中进行课题研究视导――肯定有效做法,摆出问题所在,留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二中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与破解注入了助推剂。

2014年12月,自治区教研室郭晓明主任,原自治区督导室陈联主任,不远千里到二中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两位专家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分别从课题名称、子课题研究环节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点拨和指导。

在各级教研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二中人克服重重困难,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深钻细研、反复推敲。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质变过程中,思维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三导三主有机系列问号教学模式”下精心设计并努力实施着每一节课,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4月,武晓红、姚春青两位老师在全国第六届“和谐杯”,以“我的模式――我的课”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竞赛中,分别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2015年中考,齐勇佳同学一跃为全市第三名,实现该校近年来前十名零的突破;各学科成绩也很突出,其中地理、历史学科获得全市第一名,数学、化学、政治、生物学科获得全市第二名。2015年7月七、八年级全市统考,七年级地理获得全市第一名,数学、政治、生物学科获得全市第二名;八年级数学、政治、历史学科获得全市第一名,地理学科获得全市第二名。

课程改革,不仅是顺时应势,更不能人云亦云,它需要深刻反思自身教学,需要寻找问题症结,更需要深思熟虑,躬耕实践。二中人正是因为有了“科研兴校”这一正确的办学方向,加之执着的信念和不懈地坚持,才有幸跋涉在课改的路上,虽然艰难,但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