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礼器碑》“竞临”活动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礼器碑》“竞临”活动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在当代大环境下,印刷技术日益发达,我们的资料比之古人要强上许多。面对先贤的经典之作、浩瀚的碑帖海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临摹、为我所用呢?与古为徒,如对至尊,相信在对经典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经典竞临”第五期:《礼器碑》的竞临。活动自2007年9月15日在书法网,至10月15日活动结束,点击4459人次,回复帖子70楼,由此可见书法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

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礼器碑》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依帖而临,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还有些作者将自己的多遍临摹作品全部上传,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鉴于本次活动参与人数不是很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原来设定的名额进行了调整。经过评选,最终5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章哲诚张茹胡海成刘洪马东明

同时我们选发了部分网友对《礼器碑》的临摹感悟和对该帖的理解。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书法《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礼器碑》如图:

章哲诚临帖感悟:2007年9月20日午后,翻开《礼器碑》,临前又仔细读帖数遍,并以指心摹手追,对其风格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了更深了解,并与同时代《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几通名碑做了风格比较,以期更好地把握其特征。

《礼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在汉隶中较为规范,是学习隶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其结构初看似极严谨平整,但细细品味,时见奇险,又能以一二笔化险为夷,如大将临阵,处惊不乱,用笔瘦劲,骨力爽爽而蕴藉,雁尾、捺画多重大且方,其虽有稳势之功,但不宜过。时人论用笔,归《礼器碑》为方笔,实其笔法之妙在,不拘于方,方圆的互用,造成动静向背之变,更是其笔法之熟悉者。

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此碑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并说:“惟《韩敕》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与东汉时期的其他隶书砷刻如《张迁碑》、《曹全碑》等有着一定的差异。它属于平正端庄、俊挺宽博一路。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尽管线条起伏变化,但通篇看来又不失和谐,在力量感的表现上非常成功。

笔画要瘦劲而不纤弱,波磔则较其他笔画稍粗,至收笔前略有停顿,借笔毫弹性迅速挑起,使笔意飞动,清新劲健。“燕尾”捺画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较大,看上去气势沉雄。

张茹临帖感悟:通过这些天对《礼器碑》的学习,我才深切地感受到:习书并不只是临摹与创作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总结、分析和归类。

谈到分析,离不开读帖,只有在读帖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那些在临帖时没有领悟到的东西。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些,所以临帖时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相似,把一个字写得和字帖上的大小几乎不差分毫,但从整体上看老觉得缺点什么。后来,偶尔在网上看到林散之先生临的《礼器碑》,发现他改变了原碑方圆兼备的用笔特征,变圆为方,将此碑如锥画沙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作品中充满了静雅之气。学习林老先生的作品我才猛然间醒悟,其实我的作品中缺少的是神韵,是对古帖的认识!

初学此碑时最好能将读帖与临摹相结合。在读帖时将此碑的笔法、结体和审美做一总结分析,再假以时日刻苦练习,方可真正做到形神兼备。以下我就自己对此碑临习时在笔法上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大家作一交流。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 说过:“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说虽然书体不断地演变,而用笔的方法千年都没有改变。通过一段时间对基本笔画的训练,我发现此碑中好多笔画都有形变的现象。如“伯”字中单人旁上一撇,笔画由细到粗,书写时露锋起笔,向左下运笔时向右回锋。而“仁”字中的撇却与其相反,可作“出锋短撇”笔画由粗到细,书写时藏锋起笔,后向左下方撇出,露锋收笔,出锋力送末端,不要太尖;捺画形变平捺,比如“近”、“人”等,这种形变在隶书中比较常见。还有个比较常见的平点,比如“社”、“祖”、“福”等字,该笔画形态与短横相似。平点要写平直,不宜过分强调顿挫。提画又称挑画,此碑中挑的形态较为平坦,提按、顿挫不是很明显。提画的形变竖提,如“表”、“氏”、“长”等字,写完竖后,左下方重新起笔写提,切记行笔取势不能太弯,起笔出锋不能太快、太尖。在隶书中横折的形变也比较突出,如“南”、“石”、“曰”等在书写时,写完横后,提笔另起,远远高出横画后写竖,此种写法有强烈的空间分割感,对写好正书却是十分受用的。竖钩的形变最为突出,当然隶书中的钩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笔画,大多末端没有向上挑出的钩,如“字”、“学”、“事”、“弓”等字。以上这些笔法的形变是我在学习此碑时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刘洪临帖感悟:东汉隶书碑刻多至700余种,且一碑一奇,莫有同者,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平时习篆隶较多,个人认为临习此碑要注意以下几点。1.因字立形,富于变化。2.对称平衡,稳中寓奇。3.点画避让,参差错落。4.上紧下松,上密下疏。此碑总体笔画较细,然细而不弱,似铁画银钩,率直而含蕴。线条凝练、瘦劲,以方笔为主,尤其在雁尾处十分明显。结构呈扁形,严谨方正。整篇章法均匀,无特别夸张之字,通篇的统一内部又蕴涵着细部的丰富变化及笔画间的映带关系和节奏感。这些方面体现出了《礼器碑》的独特魅力。

jabl临帖感悟:临《礼器》三境。一、摹形,注意波画,要灵动,如春花舞风,转折处要沉凝,如寒山凝雪,用笔注意逆中行顺,顺中用逆。二、得意,第二境为得意忘形,笔随意转,行于当行,止当于止。三、悟神,第三境为形神兼备,形足神长。

马东明临帖感悟:我觉得在临写此段礼器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笔画粗细对比明显,捺画粗壮。如“下”的长横,“孔”、“元”的竖弯钩,“氏”的戈钩,“以”、“不”的斜捺。

2.方圆并使,藏露并用。如“百”的长横方起圆收,“王”的长横圆起方收,“下”的长横方起方收,第三幅“王”字下“不”捺画的露锋起笔、藏锋收笔,“氏”的横和提露锋起、露锋收。

3.字形结构上礼器也不是绝对扁方的。如“育”、“宝”、“汉”、“叹”、“学”的字形就走纵势,呈上密下疏状。如“俱”、“颜”中间的开与“雄”、“马岂 ”的合都与其他字形形成鲜明对比。

在临写此碑之前可参看一下《居延汉简》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我隐隐觉得它们之间在用笔、结构、字形、神韵上有暗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