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与繁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差不多从它一诞生,就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音乐是伴随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音乐与电影具有一种天然缘分,这是源于音乐与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直接的在时空间、时间和节奏中体现世界的两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回首百年中国电影音乐,从《义勇军进行曲》到《英雄赞歌》,从《九九艳阳天》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已成为难以忘怀的经典记忆。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繁荣;曲目鉴赏
电影音乐是伴随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电影音乐从诞生至今经历了4个时期:1949年以前电影音乐的萌芽与初创时期;1949年至1965年电影音乐的发展时期;“”期间的电影音乐;改革开放后至今影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时期。
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1905年中国产生了第―部电影《定军山》,当时的电影被称作“默片”,音乐并不是为电影创作的,而是直接以“配乐”形式出现。1930年,上海电通公司联合唱片公司曾尝试为电影配乐,但由于设备落后使音乐与剧情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导致效果不佳。随后从外国进口设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电影也因此进入了有声时代,而最先进入有声电影的声音元素就是音乐。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爱国的音乐家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以聂耳为代表的作曲家在这一时期写了不少影视音乐作品,如《毕业歌》《天涯歌女》《铁蹄下的歌女》《四季歌》《义勇军进行曲》等。
1949年4月,随着中央电影局在北京的成立,专门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乐团和创作组也纷纷先后成立,这些机构为电影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保障。1953年,国家还派出作曲家出国学习作曲,这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一大批有广泛影响的电影音乐被创作山来,如《刘三姐》《上甘岭》《英雄儿女》《青春之歌》《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等。
十年“”浩劫造成中国文艺界一片荒芜,电影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挫折。1969~1972年,在的指示下,8个“样板戏”被改编成样板戏电影,导致电影艺术畸形发展。1973年后,故事片的创作终于开始了新的历程,《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难忘的战斗》等几部影片,在贫瘠的文化生活中荡起了巨大涟漪。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一股清新之风刮遍大地,人们逐渐从阴霾中走出来,整个电影音乐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技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知名的作曲家都为电影写过音乐,为电影增色不少,如郭文景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叶小纲为《惊涛骇浪》《刮痧》配乐;谭盾为《南京1937》《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配乐。其中,影片《卧虎藏龙》的音乐获得了当年的奥斯片最佳电影音乐奖;为《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 《天上草原》《暖》等影片配乐的三宝,其作品音乐风格抒情,旋律优美,他还特别擅长用合成器来创作。为《黄土地》《红高粱》《炮打双灯》《菊豆》《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秦颂》等影片和电视剧《水浒传》《大宅门》《乔家大院》等作曲的赵季平,则很好地运用和发挥了民族音乐的特点,他的音乐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景。如今,我国的电影音乐已进入到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我国电影音乐的繁荣
我们以影片音乐鉴赏曲目来分析我国电影音乐的逐步繁荣。
(一)鉴赏曲目《渔光曲》
1934年联华公司出品,蔡楚生导演,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影片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当时最高纪录,而影片的主题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收录主题歌《渔光曲》的十几万张唱片被抢购一空。1935年2月,《渔光曲》参加了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前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作为影片的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于1934年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质朴真实的歌词和委婉惆怅的旋律鲜明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音乐中包含了渔民的血泪,感情真挚,展示了旧中国渔民苦难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歌曲是单一形象的三段结构,各段音调虽有变化,但由于统一的节奏型,相同的引子和间奏,使音乐成为一个整体。
《渔光曲》以起伏的旋律、悠长的节奏、舒缓的速度,成功地表现了渔民们的沉重心情,诉说着广大渔民的痛苦与忧愁。歌曲虽然采用了三部性的结构形式,但形象是单一的。开始的4小节引子旋律起伏较大,犹如翻滚的海浪。歌曲第一乐段的情绪较为平静,渔民们迎着风浪疲惫地将渔船划向大海;第―乐段的节奏与第一段相比稍有紧缩,第一、二、四乐句结束音向上挑起;第三段的音乐情绪哀怨而又悲愤。这首歌曲的曲调虽然采用了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在旷远之中透露着压抑和哀愁,这些特点使乐曲更具有特殊魅力。
作曲家聂耳曾对《渔光曲》作过深入的分析,认为它是在《孟姜女》旋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看来,无论是从歌曲结构,还是从段落旋律骨架和落音来看,这个分析都不无道理。通过聂耳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这首歌曲体现了任光前期创作的一个特点,即偏重抒情,作品委婉,并带有民歌风格。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在任光的《月光光》《采菱歌》《采莲歌》等作品中看到。
(二)鉴赏曲目《风云儿女》
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本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入狱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剧本。虽在当时有不准拍摄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还是有明确的抗日主题,反映了在当时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热烈愿望。片中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成为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来受到人民的喜爱。电影中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同样成为经典影视作品。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青年诗人辛白华和大学生粱质甫流亡到上海,认识了从华北流落到这里的穷苦的阿凤母女,并常常帮助他们。不久,梁质甫因同情革命被捕入狱,辛白华仓促逃走并和一个富孀同居。阿凤在母亲死后随一个歌舞班辗转各地,梁质甫出狱后北上抗日,而辛白华则正同情人避暑青岛。阿凤随歌舞班来青岛演出,她演山的《铁蹄下的歌女》又唤起了辛白华的爱国热情,但辛仍未能摆脱的羁绊,直到他的好友梁质甫英勇牺牲的消息传来。他大受震动,毅然舍弃了安逸的生活,投身抗日最前线。
歌曲为三部性结构。第一段为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不甘心于痛苦生活的心情。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把歌女们内心深处充满辛酸与凄楚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他们“尝尽了人生的滋味,永远是飘流”。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达到激动人心的高潮,唱出歌女的愤懑之情。最后是一个渐弱结尾,表现出“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已经使尽了全身力量在痛苦挣扎。歌中旋律几乎都采用弱拍开始,并以渐弱和下行的音乐结尾,强化了悲哀的情绪。
这首作品虽然不长,但它很精炼,结构完整。它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重要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蕴含的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是巨大的。
(三)鉴赏曲目《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是我国著名悲剧侠情小说家王度庐的代表作。2001年李安将《宝剑宝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三部作品整合拍成《卧虎藏龙》,着力于描写两代侠者的情感悲剧。由谭盾配乐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电影节最佳音乐奖,这是对中国电影音乐中传统特色的肯定,可称为电影音乐中民族性元素运用的新亮点。《卧虎藏龙》的音乐在渲染气氛上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同时增加了精彩纷呈的武侠打斗场面的观赏性。
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和声简单明快,配器清淡。承担主要旋律演奏任务并多次出现的乐器是大提琴。大提琴模仿一种酷似北方大草原马头琴和二胡带有滑音的苍凉而悠长并具浓郁东方色彩的音调,加上著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精彩演绎,使我们在熟悉的大提琴音色里感受到一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清新之气。《卧虎藏龙》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为主乐,辅以多种民族乐器(笛、箫、鼓、琵琶等),交融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歌旋律配乐方式,糅合了大提琴低沉悠扬的音色与东方民乐轻灵神秘的曲调,以中西合璧的形态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电影之中,达到一种宁静的和谐。同时,配合电影叙事,营造出富有审美情致的视觉、听觉画面感,突出一代侠客的高强技艺与丰富心灵。
谭盾在电影音乐作品中十分善于运用多媒体的艺术发现形式,大量地采用“自然之声”和“无声”的表现手法,有着淳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谭盾的电影音乐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也与现代艺术的向前发展一脉相承。
(四)鉴赏曲目《花样年华》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与太太搬进一幢唐楼,恰巧碰上新入住的苏立珍和她的丈夫。周慕云与苏立珍的配偶均要出门工作,这正好让他们互建情感。起初是淡淡的君子之交,继而是谈谈情、上上街。然而一个有妇之夫,一个有夫之妇,任欲念烧得再高也得把它按捺下去。于是二人的感情只好在包租婆的麻将声中悄悄滋长。其后他们却发现自己的配偶跟对方的伴侣有一段同样不寻常的偷恋关系……
主题音乐主要指日本电影《梦二》中的电影音乐“梦一二的主旋律”这一段,这段主题音乐先后7次在片中响起。缓慢的二拍子节奏,低沉的中提琴的音色,忧郁、暗淡的小调式的风格,时刻衬托出影片所要表达的阴冷、潮湿和拥挤不堪的场景。主旋律的伴奏部分也是提琴的音色,采用拨弦的方式,修饰性极强;和声的变化不大,经常停留在主和弦上。这种伴奏方式和旋律的结合,给人一种揪心、久久不能忘怀的音乐气氛。在搓麻将这一场景中,女主人公苏立珍和男主人公周慕云的太太都穿着妩媚的旗袍,配合着音乐在屋子里缓缓地走来走去,放慢的画面在三拍子音乐的映衬下,巧妙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又奠定了场景基调。对于丈夫的背叛,女主人公伤心、无奈、悲切,缓慢的三拍子旋律衬托出她的孤独、无助、郁郁寡欢。而她和男主人公的不期而遇,似乎又向观众暗示着一段新的感情即将到来。整部影片始终表现一种迟缓的步伐,没有激情,有的只是一种怀旧与渴望。
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几乎无法找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电影音乐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具有比电影本身还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A•索洛甫差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 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4] 朱小丰.现代电影美学导论[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7.
[作者简介] 张琳琳(1981― ),女,辽宁沈阳人,留俄副博士,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巴扬演奏与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