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哲理诗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哲理诗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反映了生活本质,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如果在哲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哲理诗,不仅会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更会增添哲学教学的艺术性,可谓锦上添花。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哲理诗 应用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理论性强,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常常一头雾水。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哲理诗引入课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诗引题,先声夺人

在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为了讲清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作为开场白。当朗诵到最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只见学生各个兴趣盎然,凝神深思。诗歌深刻的哲理,再加上饱含感情的朗诵,叩击着学生的心弦,点燃了思维的火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笔者及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接着顺水推舟分析了生与死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生与死的相对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而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触发生与死对人生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的矛盾,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哲学道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通过哲理诗的层层剖析,把教学内容诗化

有时一个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凝练成一首小诗,而某些哲理诗恰好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教学内容。笔者选取这种哲理诗,层层剖析,把深刻的哲理一步一步揭示出来。

袁牧曾写下过一首题为《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讲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时,笔者为这首诗作了如下剖析:万物生长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阳光是万物生长最重要的条件。“白日不到处”对苔藓来说无疑是逆境、困境。在这样的逆境下,苔藓凭着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依然青春焕发。逆境毕竟只不过是外部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人生之路并非总是洒满阳光,有风剑霜刀,也有阴雨寒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陷入逆境,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要像苔藓一样敢于抗争,充分发挥内在因素的积极作用。

“苔花如米小”算得了什么呢!这是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条件既可创造,也可改变,何况条件如何利用取决于内因。苔藓不因花小而自惭形秽,它敢于“也学牡丹开”,这既要有勇气,也要有自信,这是生活中的强者形象。通过这样的分析,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在同一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三、以诗为媒,形成了情、理、美交融的课堂情景

哲理诗在创设课堂情景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以简朴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绝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生场景与宇宙环境的种种微妙关系,深刻展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笔者把这首诗引入“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课的教学中,把“普遍联系”这种抽象的概念,置于诗情画意之中,让它在诗人的指引下,变成活生生的存在。学生驰骋在诗人留下的无限广阔的创造性想象的空间里,置身于诗人创设的丰富感情和优美的氛围中,在自然与人生、感官与心灵、情感与理性的高度渗透和谐统一中,很快领悟了哲学原理。

四、以诗结尾,余音缭绕

一堂好课应把启发学生思维贯彻到底,课结束,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束,而是新探索的开始。因此有人主张让学生带着疑问下课。教学中利用哲理诗的“言尽意无穷”这一特点,在课堂结束语中,选取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诗结尾,常常会收到萦怀难忘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例如在讲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课,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环节――课堂小结时,笔者引用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结束语,说明同一件事情,当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所以人们只有摆脱了主观束缚,从客观实际出发,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引用哲理诗,既提高了哲学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实现了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蔡旭钊.在哲学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3).

[2]李生甲.诗歌在哲学课堂上的妙用[J].中学教学参考,2009(4).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