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为诱导在学龄期儿童口腔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为诱导在学龄期儿童口腔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诱导在儿童口腔疾病系统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6~12岁患儿3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行为诱导后进行口腔疾病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诊治,实验前后分别记录两组CDAS值及合作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CDAS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合作程度也有了很大特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学龄期儿童口腔疾病诊治;作用分析

于口腔科就诊的患儿多会存在紧张不安、焦虑害怕,并表现出拒绝、不配合诊治的现象。口腔焦虑症指的是患者对口腔科治疗有紧张不安、焦虑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治疗过程中出现尖叫、抗拒或逃避行为的综合症状[1]。我国DA患儿发生率高达84.05%[2],是针对儿童口腔疾病诊治的工作难点。通过互动医务人员与患儿及家长互动,消除以上这些不利于诊治开展的行为,达到诊治目的的方法称为行为诱导。

1 资料及方法

1.1纳入资料标准 年龄6~12岁,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疾病,无口颌面部畸形,本人及家长自愿参加实验。

1.2行为诱导方法

1.2.1就诊前行为诱导 观看电影或录像缓解紧张情绪,观摩合作儿童的诊疗情况,为患儿讲解或示范治疗的方式及过程。采用形象的方式给患儿介绍牙椅、口镜、探针、镊子等在治疗中的作用,让患儿先期经行触摸,亲身感受,以减轻对诊治器械的恐惧感。教导患儿治疗时如何让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要求,如感疼痛要求停止时轻抬左手,不能摇头闭嘴,以免损伤。

1.2.2治疗中的行为诱导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动漫片,避免过分紧张,与患儿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不时的给予患儿鼓励和表扬,对仍紧张不安的患儿可以采取部分肢体交流并讲解治疗进度,多予以无痛提示(放了止痛药不会痛,把牙里的脏东西清干净就不会痛了)。

1.2.3治疗结束后的诱导 治疗结束后要赞扬患儿,并且给予一些奖励,以激烈患儿。

1.3效果评价

1.3.1由同一医生操作进行 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Corah’s口腔畏惧症评分法[3]。评分级别分为:极度惧怕、重度惧怕、中度惧怕、轻度惧怕、不惧怕。分值越高表明牙科焦虑程度越高。DA的临床指标有:面部表情、开口度、四肢姿势、牙钻首次启动时的反应。每项指标分为六级记分:自如、不自在、紧张、勉强、恐惧、失控。

1.3.2儿童在口腔诊疗中的行为 ①不合作型,包括强拒绝反应型(极度抗拒无法进行操作)或消极拒绝反应型(大声哭闹、极度害怕);②合作型,标准合作型:愿意接受诊治,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基本合作型:感到紧张,反复哭泣,但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实验组采用行为诱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DA值及合作程度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儿童CDAS值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CDAS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D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组配合程度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实验组合作型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进行口腔疾病诊治的基础就是要获得患儿信任,合作。在诊治的过程中可能要使用一些可能产生疼痛的器械设备,且要求患儿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并配合操作。因此,在治疗中能否控制及诱导儿童的行为,使得整个治疗过程能够顺利完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行为诱导后获得患儿信任不仅能够配合完成首次诊疗过程,而且对以后复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者通过宣教能够使得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3]。对于学龄期儿童,在本研究中实验组CDAS值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韩宁.牙科畏惧症[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59-61.

[2]吴忠,陈耀俊.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2):111-113.

[3]卢佳璇,余东升,林家成等.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考评[J/CD].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3):288-294.